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官文明

作品数:23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地震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6篇地震
  • 4篇发震
  • 4篇发震构造
  • 3篇地震序列
  • 3篇余震
  • 3篇余震序列
  • 3篇震源
  • 3篇重定位
  • 3篇方位角
  • 3篇M
  • 2篇地震定位
  • 2篇地震目录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双差
  • 2篇双差定位
  • 2篇台站
  • 2篇S7
  • 2篇DELPHI
  • 1篇单纯形

机构

  • 2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23篇上官文明
  • 6篇王海涛
  • 6篇唐明帅
  • 6篇李艳永
  • 6篇热依木江
  • 4篇魏斌
  • 4篇陈向军
  • 4篇冉慧敏
  • 4篇孔祥艳
  • 3篇魏芸芸
  • 3篇赵石柱
  • 2篇刘平仁
  • 2篇宋秀青
  • 2篇聂晓红
  • 2篇刘建明
  • 2篇刘东亚
  • 1篇刘双庆
  • 1篇单斌
  • 1篇周辉生
  • 1篇尹光华

传媒

  • 7篇内陆地震
  • 3篇中国地震
  • 3篇高原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elphi+GoogleMapApi的地震信息显示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地震信息显示软件将Google Maps API技术与Delphi7.0开发环境结合,脱离了Google Maps Api技术在嵌入式网站服务器上的开发,相对避开了API密钥的申请和使用限制,实现了中国地震信息网和美国地震信息中心2个网站的震情数据的实时显示,并增设了全球震情动态和震情报警功能,达到虚拟地震台网功能。
陈向军上官文明
关键词:DELPHIGOOGLEMAPAPI地震信息
2020年新疆于田MS6.4地震及余震序列定位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利用到时、方位角和慢度的线形化反演地震定位方法得到2020年于田MS6.4地震的参数为:35.767°N、82.581°E、深度25 km。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于田地震和M L≥2.0的98次余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结论:①于田MS6.4地震属一次单侧破裂事件,主、余震沿长轴SSW向(约25°)发展;②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8~18 km,地震破裂始于深部,逐渐向浅部扩展;③地震沿SSW方向长约40 km,SWW方向长约30 km;④发震构造倾向SE;⑤2008、2014和2020年的3次于田地震虽然均发生在阿尔金地震带的西南端,但空间形态不尽相同。2008年的地震余震更丰富,且序列呈近NS向条带分布;2014年地震发生在2008年地震的北东方向,整体沿NEE—SWW方向展布;此次地震在2014年地震的S向,沿SSW向发展,填补了2008年和2014年震源区中间的空区。
冉慧敏上官文明赵晓成
关键词:方位角慢度双差定位
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与余震重新定位
<正>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我国新疆于田县发生了MS 7.3地震。地震发生后,不同研究单位或研究小组均开展了相关的地震学研究,这些结果对认识本次于田地震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于田Ms 7.3地震发...
唐明帅王海涛李艳永热依木江上官文明赵石柱
文献传递
新疆地区一维地壳速度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新疆区域地震台网观测到的2009年1月—2014年7月Pn、Sn、Pg和Sg震相数据,综合使用线性拟合、折合走时、PTD定深方法和HypoSAT定位方法确定该地区Pg、Pb和Pn的平均传播速度(v_(Pg),v_(Pb),v_(Pn))、康拉德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H_(conr)和H_(moho))范围,以速度和深度步长分别为0.1km/s、1km精度迭代计算样本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全国地震统一编目和3400模型下样本数据的定位结果后,确定RMS平均值最小的一维速度模型。在新模型中v_(Pg)、v_(Pb)和v_(Pn)分别为6.10km/s、6.70km/s和8.20km/s,H_(conr)和H_(moho)分别为26km、54km。通过检验对比,认为本文获得的新模型优于新疆地区现有的3400模型。
陈向军上官文明宋秀青
关键词:地壳莫霍面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及余震序列定位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利用此次伽师地震序列震相数据,通过走时曲线得到震源区的初始一维速度模型。结合此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测定了新疆伽师M S6.4地震参数。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伽师地震和M L≥1.8的297次余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结论:①伽师M S6.4地震参数为39.841°N、77.151°E、深度14.4 km。②伽师地震的破裂是非均匀、迁移的。主、余震整体分布呈“T”字型展布,主震位于“T”字底部,“T”字的横长竖短,多数余震向主震的正北方向延伸,余震整体呈近东西方向展布,东西方向长约40 km,南北方向长约20 km。前震、主震发生在震源区近南面的隐伏断层,可能是受塔里木盆地的阻碍,余震并没有向南发展,而是逐渐向北延伸至位于北面的隐伏断层,后又沿北面的断层向东发展。③通过序列整体分布呈“T”字型展布,初步判断伽师地震是一次共轭断层破裂事件。余震一边向主震正北方向发展,一边继续向东发展,表明发震断层是一条近EW向北倾断层,同时证明了塔里木盆地向北插入南天山。④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10~20 km,占73%,优势破裂深度在中地壳,中地壳积累和释放的能量居多。伽师地震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地表覆盖有7~8 km的低速沉积层。
冉慧敏上官文明刘东亚
关键词:单纯形法双差定位
利用小波变换识别新疆地震台网震相被引量:1
2020年
结合新疆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震相特征,针对噪声干扰大、深度震相sPn记录不清晰和重叠地震等问题,采用sym8小波变换进行处理。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地震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高地震震相识别精度。对于振幅弱,初动不清的深度震相sPn,当选择合适的尺度-频率特征重构后也能清晰分辨出该震相初至,并明显降低了sPn震相到识别误差,sPn震相的优势频带范围为0.1~1 Hz。对于同源的重叠地震,采用某个分解尺度上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重构,即可有效识别重叠地震震相初至。分析认为,小波变换是一种识别新疆地区地震震相的有效方法。
冯雪玲魏斌刘东亚闫新义王宝柱上官文明
关键词:小波变换震相识别SPN震相
新疆地震目录检查软件
2013年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日常编目工作中常犯的多种错误,在Dephi7.0平台下开发研制了新疆地震目录检查软件。介绍了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设计思路、查错项目以及软件的安装使用。开发的该软件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界面友好。
陈向军上官文明包翠玲
关键词:DELPHI地震目录
新疆及邻区体波震级初步分析研究
2022年
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分析了2009—2017年新疆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新疆及邻区476次中深源地震事件,测定了13601个m_(b)(短周期体波震级)和12035个m_(B(BB))(宽频带体波震级)的数据样本,回归分析m_(b)和m_(B(BB))得到回归方程及量规函数,结果显示m_(b)和m_(B(BB))相关系数为0.966,表明两者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对于中强型中深源地震可以直接从原始速度型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上测定长周期体波震级m_(B(BB)),提高地震速报测定的速度和精度。通过震级偏差统计和台站场地响应计算,分析新疆地震台网中的XKR、HTA、ATS和KSZ等地震台站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为砂岩、灰岩、砂土层等类型的台基放大了场地响应,说明台基类型对体波震级偏差的影响较大。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对比时,发现新疆地震台网测定体波震级平均偏大0.42级,且偏差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
冉慧敏李文倩上官文明
关键词:中深源地震体波震级量规函数
新疆全区和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分析被引量:36
2014年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集区域划分和建立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概念.采用以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中心、半径为1°范围内、自2009年1月以来所有地震事件的震相数据,拟合了适合于于田的地壳速度模型,该模型在于田MS7.3地震的精定位和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确定中得到了应用.
陈向军上官文明宋秀青王俊刘双庆缪发军朱元清
2013年1月29日哈萨克斯坦M_S6.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北京时间2013年1月29日,哈萨克斯坦发生M S6.1地震,为了提高对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震源区的应力场特征,利用CAP方法反演了此次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表明,M S6.1地震节面Ⅰ的参数:走向241°,倾角80°,滑动角7°;节面Ⅱ的参数:走向150°,倾角84°,滑动角170°;P轴方位为196°,倾角2°,T轴方位为105°,倾角12°;矩震级M W为6.1;矩心深度为13km;震源类型是左旋走滑型。此次地震序列破裂优势方向为NEE—SWW,倾角以30°~60°居多,滑动角以60°~120°、-60°^-120°居多;P轴方位的优势取向为近NE—SW向,接近水平的居优;T轴优势取向为近SEE—NWW向,接近垂直的居优;震源机制类型以倾向滑动型为主。反演结果与断层的分布、余震分布及哈萨克斯坦中天山(伊犁盆地西部)NEE—SWW向应力场有很好的一致性。
冉慧敏上官文明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