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培鑫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房
  • 9篇消融
  • 8篇心房颤动
  • 8篇房颤
  • 5篇导管
  • 5篇阵发
  • 5篇阵发性
  • 5篇静脉
  • 5篇肺静脉
  • 4篇心电
  • 4篇消融术
  • 3篇导管射频
  • 3篇导管射频消融
  • 3篇导管消融
  • 3篇电生理
  • 3篇电图
  • 3篇心电图
  • 3篇心房颤动患者
  • 3篇阵发性心房颤...
  • 3篇射频

机构

  • 15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市友谊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丛培鑫
  • 11篇张树龙
  • 11篇杨延宗
  • 9篇高连君
  • 7篇夏云龙
  • 6篇常栋
  • 5篇杨东辉
  • 5篇尹晓盟
  • 5篇林治湖
  • 4篇黄立萍
  • 4篇董颖雪
  • 4篇王莹琦
  • 3篇洪丽
  • 3篇刘金秋
  • 3篇丁元芳
  • 2篇张荣峰
  • 2篇许燕平
  • 2篇褚振亮
  • 2篇韩琳琳
  • 1篇刘少稳

传媒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远期疗效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CPV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远期成功率的影响,探讨去神经效应在CPVA治疗PAF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顺序人选106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有临床症状的PAF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PVA至肺静脉电隔离。无30s以上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被定义为无复发。根据末次消融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对成功率影响。结果共有102例患者完成了研究,平均每例患者接受(1.31±0.50)次手术。随访(46.92±17.38)个月,成功率77.5%。根据随访结果分为两组:成功组,79例未复发AF,且不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发组,23例AF复发。两组消融前HRV相似,消融后HRV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O.05);成功组CPVA术后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差为均方根(rMSSD)、RR间期差值超过50ms为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SO)、心率变异系数(CV)、总功率(T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LF)、高频(HF)均较复发组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成功组与复发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SDNN是CPVA远期成功率的惟一有效预测因素(P〈0.05)。结论CPVA可产生心房去神经效应,后者有助于提高CPVA治疗PAF远期成功率。除了肺静脉电隔离,去神经效应可能也是CPVA治疗PAF的重要机制。
常栋褚振亮丛培鑫高连君张树龙夏云龙尹晓盟董颖雪张荣峰杨延宗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
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可行性。方法  2 0例慢性房颤患者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5 6~ 72岁 (平均 6 8± 7岁 ) ;房颤病史 1~ 9年 (平均 3± 7年 ) ,经过至少一次的体外同步心脏电复律 ,房颤均在 30min内复发。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方法为 :(1)最早激动点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的Basket导管记录的心房电活动显示节律较规整 ,激动顺序一致。 (2 )房颤长间歇 (连续记录的最长心房电活动间期 >30 0ms)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电位节律紊乱 ,激动顺序不一致 ,房颤长间歇后的第一次心脏搏动的最早激动部位为消融靶点。(3) 3型房颤波指导下的消融。房颤频率快 ,肺静脉内Basket导管记录的电活动激动顺序紊乱 ,部分电极记录的心内电图等电位线消失而不能确定孤立的心房电活动 (3型房颤 ) ,此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在房颤过程中完成 4支肺静脉电隔离后 ,房颤不能自发终止者应用体外同步电复律。重新将Basket导管放入肺静脉 ,仍记录到肺静脉电位者将在窦性心律下完成电隔离。结果  (1)临床结果 :所有患者在肺静脉隔离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其中 1例患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 ,2例患者转为心房扑动 ,经右心房峡部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 ,余患者经体外同步电复律?
张树龙王莹琦高连军刘少稳李世军刘金秋杨东辉夏云龙丛培鑫林治湖杨延宗
关键词:慢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电生理标测电复律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患者二次消融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而其复发的特点目前仍然不清,本文对房颤消融复发患者二次消融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共442例房颤消融治疗患者中,29例消融后复发的患者[男性19例,年龄(56±11)岁],本文患者复发时间〉6个月。对这些复发患者进行二次导管消融治疗。分析和对比初次与二次消融的电生理特点。结果29例房颤患者(20例为阵发性房颤,9例为持续性房颤)复发时间6—33(11.3±5.3)个月,所有患者初次消融后均服用3个月抗心律失常药。在复发的29例患者中,(1)3例初次消融术采用单纯靶肺静脉电隔离,二次消融发现1例出现非消融肺静脉触发灶,予以补充消融;另2例发现原靶肺静脉均有传导恢复,予以所有肺静脉经验性电隔离。(2)12例初次消融策略为所有肺静脉(48根)经验性电隔离,二次消融时发现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静脉传导恢复(36根),8例再次所有肺静脉节段电隔离(其中1例发现上腔静脉起源予以针对性电隔离);4例患者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同侧肺静脉环形电隔离。(3)12例患者初次消融策略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同侧肺静脉环形电隔离,二次消融时重复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1例患者术中发现左心房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并成功消融,2例患者术中出现左心房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成功消融。二次消融术后随访(15±10)个月,5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阵发性房颤1例,持续性房颤4例;成功率82.8%),1例患者出现严重左肺静脉狭窄。结论对于房颤进行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其复发患者以肺静脉传导恢复为复发的主要原因。单纯进行靶肺静脉消融的部分患者,其他肺静脉的触发灶对于复发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复发患者与非肺静脉起源的触发灶相�
夏云龙高连君杨延宗张树龙丛培鑫杨东辉常栋尹晓盟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监测
2012年
目的研究12导动态心电图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LQT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9例,监测动态心电图,动态评价静息和运动中QTc间期和QT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LQTS组,最大QTc0.60±0.07s,正常对照组,最大QTc0.45±0.03s(p〈0.05);平均QTc0.52±0.05s而对照组为0.42±0.02s(p〈0.05);QTcd0.17±0.07s而对照组为0.06±0.04s(p〈0.05)。LQTS组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发作前可见T波电交替现象。5例患者监测动态心电图4~9年,QTc间期和QTc离散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LQTS患者,QTc均明显延长,QTcd明显增加,且不受心率影响;长期监测动态心电图没有发现QTc的逐年变化,病情加重期间动态心电图记录到T波电交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动态心电图是LQTS的评估、监测必不可少的无创性手段。
黄立萍卢慧郭冰丽王莹琦洪丽丛培鑫刘金秋高连君杨延宗
关键词:长QT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尖端扭转型室速
肺静脉隔离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向量环影响
2010年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肺静脉隔离(PVI)前后P向量环的变化,探讨PVI所致的局部心房电静止能否影响心房除极向量。方法:阵发性AF患者65例,采用肺静脉口外节段性隔离,于手术前后窦性心律时分别记录心电向量图,分析心房除极向量的P环总运行时间(Pd)、额面P环电压(Pfv)、横面P环电压(Phv)、右侧面P环电压(Psv),以及额面P环角度(Pfd)、横面P环角度(Phd)和右侧面P环角度(Psd)。65例患者术中均达即刻成功标准,无并发症发生。结果:PVI前后心电向量图P环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d为(113.3±1.4)msvs.(112.1±1.4)ms;Pfv为(0.15±0.01)mVvs.(0.15±0.01)mV;Phv为(0.11±0.00)mVvs.(0.12±0.00)mV;Psv为(0.14±0.01)mVvs.(0.14±0.01)mV;Pfd为(55.2±2.2)°vs.(53.0±1.7)°;Phd为(43.1±2.6)°vs.(45.9±2.7)°;Psd为(55.4±1.9)°vs.(54.4±2.0)°]。结论:PVI治疗阵发性AF,造成肺静脉所在的左心房部分心肌产生心电静止,不影响心房除极的P向量环变化。
许燕平张树龙韩琳琳祝美玉丛培鑫陈青丁元芳
关键词:肺静脉隔离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对消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评价环肺静脉消融(CPVA)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接受CPVA的PAF患者110例[年龄(59.07±11.54)岁,男67例,女43例],患者均接受CPVA至肺静脉电隔离。分别于消融前及术后第2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变化及其对消融效果的影响。结果 随访14.46±5.57个月,心房颤动(AF)消融成功率为72.45%(71/98)。完成随访的98例患者中,AF无复发71例,设为消融成功组(男45例、女26例);复发27例,设为消融复发组(男15例、女12例)。两组消融前HRV相似,消融后HRV显著降低(P<0.05);消融成功组HRV均较消融复发组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结论 CPVA使HRV显著降低,产生去自主神经效应,这可能是CPVA治疗PAF的机制之一。增加去神经效应对PAF消融长期成功率有一定影响,明确了AF射频消融与HRV之间的关系。
黄立萍董颖雪常栋丛培鑫王楠石佳月高连君张树龙杨延宗林治湖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率变异性
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识别触发心房纤颤(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房早)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方法:回顾性分析房性心律失常并阵发性房颤84例体表心电图(房颤组),非房颤组84例体表心电图为频发房早(>800次/24 h)。房颤组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Lasso环状电极标测,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肺静脉隔离(PVI)。结果:房颤组电隔离肺静脉286支,均达即刻成功标准,无并发症发生。房颤组体表心电图呈房早、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和阵发性房颤(房颤)频繁发作和交替转换,并常伴长间歇,房早联律间期470~280(420±57)ms明显短于非房颤组的房早联律间期660~350(610±86)ms,P<0.05,房颤多由短联律间期房早触发。心内电生理改变为Lasso环状电极标测到起源于肺静脉的连续、快速、有序或无序的较P波提前,时限短、峰锐利的尖峰电位(Spike电位),同步心电图显示该Spike电位常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因素。经导管射频消融消除肺静脉内电位或隔离肺静脉与心房间的电或组织连接,可终止房性心律失常,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是短联律间期房早,也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因素。
许燕平张树龙韩琳琳黄立萍丛培鑫丁元芳刘小辉
关键词:肺静脉心律失常房性体表心电图心内电生理
携带KCNA5和NPPA基因突变的心房颤动患者三例的导管消融随访研究
2013年
目的报道携带基因突变的心房颤动患者3例经导管消融随访结果。方法收集我院住院行导管消融同时证实为基因突变携带的心房颤动患者3例,并分别进行46、64和38个月的随访,观察其消融结果。结果3例患者的突变基因为:1例位于KCNA5,2例位于NPPA。KCNA5基因突变患者为61岁男性,阵发性心房颤动20余年,行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后随访46个月未复发;2例携带NPPA基因突变的患者均为持续性心房颤动,1例在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后,200J电复律,随访64个月无复发;另1例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左房顶部线+左房狭部线后,300J电复律,随访38个月无复发。结论3例携带KCNA5和NPPA基因突变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导管消融亦具有较好的远期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张荣峰夏云龙王楚楚高连君尹晓盟常栋丛培鑫董颖雪张树龙涂欣王擎杨延宗
关键词:心房颤动基因突变导管消融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远期随访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远期的成功率、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连续住院的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并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在环状标测电极(Lasso)引导下进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术后通过24h的Holter、体表心电图、话和书信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房颤复发、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死亡等情况。结果成功随访97例,失访9例。随访病例中,男性65例,年龄(54.8±11.2)岁。平均随访(60.7±11.8)个月,3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其余94例中,68例(72.3%)维持窦律(窦律组),26例(27.7%)房颤复发(复发组),其中8例(8.5%)为晚期复发。安律组56例(82.4%)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没有发生栓塞事件。复发组中仅1例华法林抗凝,11例服用阿司匹林,其中2例发生脑栓塞;其余14例(53.8%)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1例发生脑栓塞。复发组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窦律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比率明显高于复发组(80.9%比56.0%,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有较高远期成功率,远期复发率低;房颤根治者远期可以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且明显减少栓塞风险,并通过减少该类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应提高生活质量。
林玉壁夏云龙高连君褚振亮丛培鑫常栋尹晓盟张树龙杨东辉杨延宗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立体心电图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的电生理特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立体心电图(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ardiogram,3D-ECG)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传导时间、心房除极角度和振幅的变化。方法入选在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15例。分别应用立体心电图仪记录窦律下的立体心电图,分析后比较两组患者心房传导时间,P波除极振幅及角度。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超声心动图中左心房内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心房传导时间分别为123.75±11.67msvs.111.39±13.52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心房除极角度、振幅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P环初始部的运行方向与泪点疏密程度无明显变化,但在P环中间至终末部分,P环运行方向及泪点疏密出现明显变化,并且可看到明显的曲折、弯曲。但在除极末20ms的振幅,房颤患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5±0.013mvvs.0.036±0.014mv,p<0.05),除极末30ms、40ms处两组振幅无显著差异。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以出现心房传导时间延长、心房除极末振幅的改变和立体三维P环运行方向及泪点疏密程度的变化,提示其相关的基质变化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立体心电图机可以对心房传导时间及心房除极角度、振幅进行无创的整体评价。
蒋鹏夏云龙张树龙洪丽丛培鑫王莹琦高连君陈善研杨延宗
关键词:心房颤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