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颅内
  • 2篇介入
  • 2篇护理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治疗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介入治...
  • 1篇血管内支架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并发症
  • 1篇术并发症
  • 1篇内支架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疗法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瘤
  • 1篇颅内宽颈动脉...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严晓霞
  • 2篇李冬梅
  • 2篇赵燕
  • 2篇朱建英
  • 1篇倪宝英
  • 1篇甘丽芬
  • 1篇周春娟
  • 1篇李红月
  • 1篇胡雪梅

传媒

  • 2篇现代护理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008年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自2000年1月-2004年3月住院帕金森病患者63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62例,丘脑腹中间核(Vim)1例,双侧30例,单侧3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进行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病人2例症状控制不佳,经电极重新调整放置,症状控制理想。剌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经局部穿刺抽液好转,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身体异动19例,睁眼困难1例,但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结论手术病人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术后严密病情观察,注重肢体的功能锻炼,并给予正确的出院指导,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李冬梅朱建英严晓霞甘丽芬周春娟赵燕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并发症护理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 10 5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采取一切避免动脉瘤破裂的措施、心理护理、严格的抗凝护理、术后穿刺部位及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的护理观察。结果  10 5例该介入手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80例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 ,2 5例大部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90例临床随访 3~ 32个月 ,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使以前无法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可能得到根治 ,有效的围术期护理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减少致残率。
李冬梅倪宝英李红月严晓霞胡雪梅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护理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是脑动脉局部的异常改变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其症状多为动脉瘤破裂形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幸存者仍可能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自1973年,介入疗法被尝试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后,1974年Serbinenko开创可脱球囊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991年Guglielmi发明了著名的可操纵电解脱铂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GDC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成为介入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至此,介入治疗真正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严晓霞朱建英赵燕
关键词:动脉瘤介入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