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伏爱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萨特
  • 5篇美学
  • 4篇审美
  • 4篇美学思想
  • 3篇徐复观
  • 3篇艺术
  • 3篇存在主义美学
  • 2篇邓以蛰
  • 2篇意象
  • 2篇意蕴
  • 2篇审美意蕴
  • 2篇世俗
  • 2篇庄子
  • 2篇文学
  • 2篇美意
  • 2篇孔子
  • 2篇《幽梦影》
  • 1篇道家
  • 1篇性灵
  • 1篇艺术家

机构

  • 22篇安徽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4篇伏爱华
  • 1篇岳介先

传媒

  • 4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兰州学刊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温州大学学报...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黄山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2
  • 1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
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如何认识世界的世界观,更是一种如何认识人生的人生观,是一种以本体论与伦理学的自由观为核心的人学,表现出一种与具体实在直接接触的欲求。因此,他的存在主义美学成就不仅...
伏爱华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西方现代美学
萨特论想象与美
2007年
在萨特看来,美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是伴随着想象、意识把世界虚无化而出现的。萨特虽然否定了自然美和社会美,肯定美只能是适用于想象物的一种价值,但是在美的基本结构中包括把世界虚无化,即美的超越性。通过想象,美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萨特将个体的人在自由意志的驱动下而展示出来的本真的存在状况和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作为思考和表现的唯一对象,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力图摆脱自我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总的趋势。
伏爱华
关键词:萨特
孔子的君子人格及其实践品格被引量:3
2016年
在《论语》中,孔子将"君子"一词赋予了贤德之人,只重其德而不重其位。这意味着,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德性而成为君子。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典范,更是一种美善合一的人生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是现世的、现实的,充溢着人间情味。《大学》中的内圣外王之道与《中庸》中的中庸之道进一步揭示出这一形象的现世性和实践性。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的君子人格成为后世中国文人人格建构的理想范式。
伏爱华
关键词:君子人格文质彬彬内圣外王中庸之道
“美为性灵之表现”:古典与现代之间的邓以蛰美论被引量:1
2014年
"美为性灵之表现"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邓以蛰融合中西方美学以建立其美学理论的努力和尝试,即以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基础,将中国古典美学的"性灵"与西方现代美学的"表现"相结合,并试图综合西方美学的"心"与中国美学的"性",提倡一种性灵的美学,而且体现了邓以蛰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徘徊与超越。正是这一徘徊与超越,促使邓以蛰放弃了西方美学的研究,从而完全转向了中国书画美学的研究,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伏爱华
关键词:邓以蛰性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的感性直观与理性反思——以“中国审美文化”课程为例
2016年
近年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在各大高校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设置,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课程设置上未必科学、合理,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在"中国审美文化"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审美文化"课程是以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由此培养学生的感性直观和理性反思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伏爱华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性直观
哲学咨询:做你自己的哲学顾问
2015年
哲学咨询就是借助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人生和世界全面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马瑞诺夫的"宁静法"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过程。在哲学咨询中,通过对话——无论是自我对话还是与他人或文本对话——和有效地自我思考,不仅丰富、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而且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改善自我、发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因此,哲学咨询的核心价值就是:帮助我们成为自己的哲学顾问。
伏爱华
关键词:哲学咨询人生哲学
人生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朱光潜论人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022年
在朱光潜那里,人生分为广义的完满人生和狭义的实际人生。前者具有理想的形而上意义,侧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属于现实的形而下层面,指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而这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我们不能免俗。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命,那么人生艺术化;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活,那么艺术生活化。相较于生命来说,生活是实在的,触手可及的。因此,朱光潜立足于现实人生和具体的生活实在,要求我们做“善于生活者”,过情趣人生。
伏爱华
论《美学》教学中的全脑开发
2016年
美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交叉性的人文科学,而且还是着重强调人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和领悟的人文科学。美学学科的特殊性正好契合了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因此,在《美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的提升、人生的启示,而且还能得到情趣的陶冶、审美的享受。在提高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全脑的开发,从而培养出具有丰富美学知识和深刻美学体验的创新型人才。
伏爱华
关键词:左脑右脑全脑
“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通过对“庄周梦蝶”中“蝴蝶”这一意象的分析,说明庄子把意象作为一种获得大道的途径和手段,通过意象来体道、悟道,以达到“逍遥游”的审美自由境界。庄子的这一审美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和美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伏爱华
关键词:庄周梦蝶意象
徐复观对孔子乐教的阐释与发挥
2013年
徐复观认为,只有到了孔子,才有对于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在孔子那里,礼乐就如仁一样,不再是外在的、客观的形式,而是内在的、生命的自觉。正是这一思想,启发我们思考现代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伏爱华
关键词:徐复观孔子乐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