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伦增珉

作品数:27 被引量:19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油藏
  • 5篇驱油
  • 5篇CO2驱
  • 4篇驱替
  • 4篇CO
  • 4篇采收率
  • 4篇稠油
  • 3篇油田
  • 3篇蒸汽驱
  • 3篇水平井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平井
  • 3篇核磁
  • 3篇核磁共振
  • 3篇CO2
  • 3篇磁共振
  • 2篇低渗
  • 2篇低渗油藏
  • 2篇原油
  • 2篇致密

机构

  • 27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南京特雷西能...

作者

  • 27篇伦增珉
  • 16篇吕成远
  • 7篇王锐
  • 6篇王海涛
  • 5篇赵清民
  • 5篇赵淑霞
  • 5篇伦增珉
  • 4篇赵淑霞
  • 3篇何应付
  • 3篇马涛
  • 3篇崔茂蕾
  • 3篇王锐
  • 2篇王欢
  • 2篇郎东江
  • 2篇王友启
  • 2篇王欣
  • 2篇许关利
  • 2篇郑承纲
  • 2篇张栋
  • 1篇孙焕泉

传媒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热力发电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钻采工艺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胶体与聚合物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2011年博...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水油藏PEI交联聚合物体系研究
2021年
目前已开发油藏水的硬度越来越大,对使用的化学剂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成胶后黏度为考核指标,优选了适于硬水油藏的构建交联聚合物用聚合物,以及用作交联剂的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分析了温度对交联时间的影响以及通过添加盐酸对交联时间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硬水油藏,疏水缔合聚合物优于普通HPAM和抗盐型聚丙烯酰胺;交联剂、聚合物浓度越大,凝胶强度越高,聚合物的浓度为2000-3000 mg/L更适宜油藏中运移;研究范围内,盐酸加量越多,延迟交联时间的幅度越大。
马涛伦增珉伦增珉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交联聚合物硬水黏度
稠油解烃菌与乳化剂产生菌复配降解降黏机理
菌W3分离自江苏油田韦5井,能够以稠油为唯一碳源生长并降解稠油.54℃好氧振荡培养7d之后,稠油能够完全乳化分散到培养中,降黏率达到了76.88%,降解速率达到了99.7mg/d,原油族组分分析发现,稠油中饱和烃、芳香烃...
齐义彬郑承纲吕成远伦增珉
关键词:稠油开采降解作用原油流动性
胜利油区砂岩储集层敏感性特征研究被引量:30
2000年
通过 50个油田 180 0余块样品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运用胜利油区Ng、Es1、Es2 、Es3、Es4 等 5个砂层组的储集层敏感性室内实验资料 ,结合各油田储集层特征 ,总结胜利油区不同层位、不同埋深砂岩油藏的储集层敏感性特征及油层损害机理 ,认为 :水敏性是该油区储集层的主要敏感性损害因素 ;流速过大会导致疏松砂岩储集层出砂 ;储集层具有弱—中等的碱敏性 ;对于盐酸和土酸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结果。
孙焕泉曲岩涛房会春伦增珉
关键词:胜利油田砂岩储集层
低渗非均质油藏CO2驱特征及水动力学封窜方法被引量:5
2019年
CO2注入油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且可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因此,CO2驱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油藏多属于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导致CO2气窜严重,使CO2驱油效果变差。利用层内非均质模型,开展了连续注气、水气交替、间歇注气和脉冲注入CO2开采模拟实验,研究了非均质油藏CO2驱开采驱特征及动力学环境对CO2气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气交替注入驱油效果最好,间歇注气和连续注气效果次之,脉冲注气效果最差;CO2驱未见气和低气油比阶段采出程度高,是主要的生产阶段,延长两个阶段的生产时间可以提高开发效果;通过改变水动力学条件可以有效地抑制CO2气窜,水气交替注入抑制气窜能力较强,而脉冲注气的扰动效应加剧了模型中CO2气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油藏水气交替注入是CO2驱最优注入方式。
赵清民赵清民伦增珉
关键词:非均质油藏水气交替
特高含水油藏CO_2微观驱油机制被引量:10
2018年
根据常见的水驱剩余油类型,提出盲端、孤岛、簇状3种理想剩余油微观模型,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研究特高含水对CO_2与剩余油的微观作用过程影响,建立CO_2与油水接触的微观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的屏蔽作用明显延缓了CO_2与原油的微观接触过程,使得混相过程更加复杂化,无论水膜厚度多大,CO_2都能穿透水膜溶解于剩余油中;注入压力越高,CO_2在的扩散速度越快,达到混相的时间越短;CO_2混相驱能够在水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高含水油藏在实施CO_2驱过程中应采用高压低速的注气方式。
崔茂蕾崔茂蕾吕成远王锐王锐王友启吕成远
关键词:特高含水油藏高温高压CO2混相驱可视化
摩擦化学膜的成因与结构:矿物质化学和有机质化学观点被引量:3
2005年
减摩剂、抗磨剂、极压剂与修复剂共同构成在摩擦学意义上更完善的摩擦学添加剂系列。摩擦化学膜是摩擦学添加剂在摩擦表面热/应力场中参与生成的无机物种和有机物种的共生体,无机物种构成润滑膜骨架,有机物种或简单无机质点以吸附状态或以间隙化合物形式依附于或弥散于骨架构造中,共同提供摩擦化学膜的全部润滑功效———减摩、抗磨、极压效应和修复功能。应用矿物质化学和有机质化学观点诠释摩擦化学膜的成因与结构特性,特别是基于应力化学原理比较分析岩石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成岩和生油现象与摩擦化学过程中的润滑效应,提出摩擦成岩与生油化学研究,摩擦化学场中的成岩和生油效应及其摩擦学意义,以及开发基于自然物质和过程的工业摩擦学应用技术。
李生华伦增珉杨鹤金元生
关键词:摩擦化学生油工业摩擦学
微生物电解池强化残余油微生物气化速率被引量:1
2018年
残余油原位气化是一项针对废弃油藏的前瞻性技术,现阶段其主要问题是产气速率慢,无法满足大规模油田开发的需求。通过引入微生物电解池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能量,实现'微生物-电化学'联合作用,加快微生物气化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供给,从而加快微生物的甲烷合成速率。首先,从油藏中富集驯化获得高产气速率的'互营代谢-产甲烷'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群落结构结果显示,Syntrophomonas、Syntrophus和Syntrophothermus等具有互营代谢特点的微生物成为细菌的优势种属;Methanoculleus、Methanobacillus和Methanobacterium等能够以H2+CO2和甲酸盐为底物合成甲烷的微生物成为古菌的优势种属。然后,产气分析表明,该菌群的甲烷合成速率达到了5.3×10-3mL/(cm3·d),在同样条件下,用外加0.15 V的微生物电解池强化该菌群的甲烷合成,甲烷合成速率提高了177.4%,达到了14.7×10-3 mL/(cm3·d),法拉第效率由64.7%提高到123.2%。最后,研究了微生物电解池强化甲烷合成速率的影响因素。碳源、矿化度、电极材料和电势均能够影响甲烷的合成速率,其中电势能显著影响甲烷的合成速率。在外加1.5 V电势的条件下,该菌群的甲烷合成速率达到了33.16×10-3 mL/(cm3·d),甲烷合成速率提高了526.4%。
齐义彬郑承纲计秉玉吕成远伦增珉伦增珉
关键词:产甲烷菌高通量测序
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优化及驱替特征
2016年
井网形式对区块的开发效果影响显著,针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期井间剩余油开采较差和吞吐效果变差等问题,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转驱的合理井网形式,分析了温度场平面和纵向发育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排状井网蒸汽驱开发效果最佳;温度场平面发育特征分析表明,由注入井至生产井可划分为饱和蒸汽带、冷凝水带、热油带和原始油带,依据4个带抵达生产井的时间,可以将蒸汽驱划分为蒸汽启动阶段、产量快速递增阶段、高产稳产阶段和快速减产衰竭开采阶段等4个阶段,且每个阶段主控机理各不相同;水平井"脚跟"到"脚尖"注入蒸汽的干度和压力逐渐降低,引起沿水平井段温度场发育不均匀;纵向上温度场发育变化特征表明,水平井蒸汽驱以水平驱替为主,纵向泄油为辅。
何应付王海涛伦增珉赵清民
关键词:蒸汽驱物理模拟井网优化驱替特征
溶解作用对低渗油藏CO_2驱两相相渗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运用PVT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并测定了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采用非稳态相渗实验方法,分别进行了饱和CO_2前后的油水、油气、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明确了CO_2溶解作用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约为地层水中的7倍。CO_2溶解作用使得原油黏度急剧降低,水相黏度略微增大,原油体积膨胀系数显著增大,而水相体积膨胀系数基本不变。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使得油水相渗曲线向右偏移,油相相渗提高;CO_2溶解于原油后,使得油气相渗曲线与水相相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地层水溶解CO_2后气水相渗曲线变化不大。
赵淑霞王锐吕成远伦增珉周宇
CO2驱油过程中油气水界面性质研究
本文针对腰英台油田DB34和DB34-6-4井,采用轴称滴形分析(Axisymmetric Drop Shape Analysis,ADSA)技术分析油藏温度,模拟不同压力下地层水与CO2、地层原油与CO2、地层原油与模...
张栋吕成远伦增珉王海涛崔茂蕾
关键词:润湿性提高采收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