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海真

作品数:53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下肢
  • 26篇静脉
  • 23篇动脉
  • 12篇血管
  • 11篇动脉硬化
  • 11篇下肢动脉
  • 10篇血栓
  • 10篇血栓形成
  • 10篇下肢静脉
  • 10篇静脉血
  • 10篇静脉血栓
  • 10篇静脉血栓形成
  • 9篇动脉硬化闭塞
  • 9篇动脉硬化闭塞...
  • 9篇曲张
  • 9篇下肢静脉曲张
  • 9篇闭塞症
  • 8篇手术
  • 7篇深静脉
  • 7篇术后

机构

  • 38篇温州医学院附...
  • 12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省温州市...

作者

  • 53篇倪海真
  • 46篇黄景勇
  • 45篇虞冠锋
  • 23篇郑祥韬
  • 23篇吴子衡
  • 21篇焦元勇
  • 14篇潘乐门
  • 7篇苏翔
  • 5篇黄崇青
  • 5篇吕和平
  • 3篇吕和平
  • 3篇苏翔
  • 1篇叶乐驰
  • 1篇方阳
  • 1篇施红旗
  • 1篇万丽
  • 1篇周宏
  • 1篇张启瑜
  • 1篇林虹
  • 1篇苏波峰

传媒

  • 5篇浙江医学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第八届全国血...
  • 2篇2007年浙...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心电与循环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2013年浙...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2008年浙...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0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腺瘤型息肉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及明确2型糖尿病是否为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患有结直肠腺瘤分为腺瘤组(n=144)和对照组(n=306),调查各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脂、血压。收集结直肠腺瘤大小、数目、分布位置、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应用卡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腺瘤发生率在2型糖尿病、年龄大于60岁组高于对照组(42.7%比27.9%,36.6%比26.5%);在144例结直肠腺瘤组中,结合腺瘤位置、数目、异型增生程度、大小、病理组织类型分析,2型糖尿病与腺瘤异型增生程度、腺瘤大小存在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为老年人结直肠腺瘤危险性因素。
方阳周宏倪海真叶乐驰黄河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结直肠腺瘤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附82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2例(82条下肢),对其施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所有肢体症状缓解,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的手术方法。
黄景勇虞冠锋倪海真
关键词: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并发症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存活29例,所有患者术前存在下肢急性缺血的症状,如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运动障碍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例患者术后可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13例患者术后未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而超声多普勒听诊器可闻及胫后,足背动脉血流声。4例患者行截肢术,股部淋巴漏1例,代谢性肌肾综合征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随访3月~3年,没有截肢患者中,17例恢复正常生活,8例仍有不同程度下肢缺血症状。结论要提高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首先要加强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认识减少早期漏诊,误诊,尽快采取取栓,导管溶栓等外科干预手段,缩短缺血时间,其次,重视围手术期其余干预手段,强调内环境稳定的维护,保护肾功能。
倪海真虞冠锋黄景勇焦元勇吴子衡郑祥韬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取栓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15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症,病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吸烟等因素相关[1]。临床中ASO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术。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以创伤小、可重复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其中,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TA)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在所有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有国外学者对接受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术后进行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其临床有效率可高达90%[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评价PT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苏翔倪海真潘乐门黄景勇虞冠锋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临床疗效经皮穿刺治疗术安全性成型术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误诊汇总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高误诊率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国内期刊近28年来报道的MVT误诊病例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对符合文献人选标准的36篇文献有关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共汇总151例MVT误诊病例。结果151例MVT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常见急腹症共有130例,占86.1%,其中误诊为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共87例,占57.6%;其他误诊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等。共69例提供术后抗凝情况资料,其中术后未使用抗凝治疗的10例中有9例(90.0%)再发MVT并肠坏死,均死亡,术后使用抗凝治疗的59例中5例(8.5%)再发MVT,死亡4例。结论提高对MVT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吴子衡郑祥韬倪海真黄景勇焦元勇虞冠锋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误诊
C-反应蛋白水平与周围动脉疾病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预测周围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收住本院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血清CRP水平:对照组为7.28±5.87mg/L,I期组为11.76±2.87mg/L,Ⅱ期组为19.87±6.29mg/L,Ⅲ期组为19.06±7.37mg/L,Ⅳ期组为19.16±7.33mg/L。对照组与其他四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期组与其它三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其他三组间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CRP浓度的测定可以作为周围动脉疾病的判断指标;能对无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做出早期诊断,指导早期治疗。
倪海真黄景勇虞冠锋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周围动脉疾病
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术后采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接诊的70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86%,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为3例,感染率为8.57%;共检出病原菌13株,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菌,分别占38.46%、30.77%和15.38%;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换药次数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9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均适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且两者疗效相当;完善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术的术前准备、医师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对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
苏翔潘乐门虞冠峰倪海真黄景勇
关键词:切口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
转流保护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6例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黄景勇虞冠锋倪海真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转流颈动脉硬化狭窄大规模临床试验手术成功脑中风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分析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病人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其防治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我院81例肢体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肢体动脉硬化闭塞术前...
倪海真虞冠锋黄景勇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
文献传递
老年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截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需要截肢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43例60岁以上下肢动脉闭塞截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用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例数,并与实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死亡,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为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2,P〉0.05),预测病死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结论老年患者多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减退和各类全身性疾病,因动脉闭塞而截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年轻患者更高,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截肢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充分的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并存病,围手术期注意各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其并发症的关键。
郑祥韬吴子衡黄景勇倪海真焦元勇虞冠锋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截肢术手术期间并发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