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爱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4篇动脉
  • 4篇心肌微血管
  • 4篇心肌微血管内...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
  • 4篇微血管
  • 4篇微血管内皮
  • 4篇微血管内皮细...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P53
  • 3篇心肌肥厚
  • 3篇衰竭
  • 3篇小鼠
  • 3篇肌肥厚
  • 3篇肥厚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0篇关爱丽
  • 7篇邹云增
  • 6篇李纪明
  • 6篇梁艳艳
  • 6篇吴剑
  • 5篇姚志峰
  • 5篇马桢
  • 4篇李磊
  • 3篇葛均波
  • 3篇牛玉宏
  • 2篇弭守玲
  • 1篇胡朝辉
  • 1篇张国平
  • 1篇马宏
  • 1篇姜红
  • 1篇周宁

传媒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Jagged1和p53共同参与病理性心肌肥厚中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
众所周知,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肥厚,起初的病理性心肌肥厚是心肌细胞适应压力负荷的一种代偿机制,但长时间的肥厚刺激,加之肥厚自身的有害性最终将导致心室的扩大、左室功能的减退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目前来讲,慢性心力衰竭在我们当...
关爱丽
关键词:P53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心肌肥厚
文献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心肌内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近年来心肌微血管新生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识。本研究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1)植块法分离成年Wistar雄性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种类并传代培养;(2)血管紧张素Ⅱ(10^(-7)-10^(-6)M)干预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以及P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的活性变化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的表达变化;(3)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培养在Matrigel上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结果(1)植块法培养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纯度达95%左右,且具有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2)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10分钟时,ER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与非干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30 min,虽然与非干预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p53 mRNA表达增加;(4)用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干预18 h,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明显减少,与非干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干预18小时组与前处置10分钟后再干预18小时组相比,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明显减少、或基本上不形成管腔样结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血管紧张素Ⅱ干预明显降低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完整性及其数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53的表达有关;短期血管紧张素Ⅱ前处置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改善持续�
关爱丽牛玉宏张国平李纪明马桢梁艳艳胡朝辉邹云增
关键词: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RKP53
芪苈强心胶囊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改善压力超负荷致小鼠心肌肥厚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改善压力超负荷下小鼠心肌肥厚。方法小鼠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8-10周龄野生型雄性小鼠(WT)和雄性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敲除小鼠(AT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芪苈强心胶囊三组,TAC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或1.0mg/(kg.d)药物灌胃处理。术后2周行心超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同时分析心肌组织学指标以及肥厚相关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表达。结果 WT和ATG-/-小鼠TAC后2周,主动脉血压及左室收缩末期压显著升高,芪苈强心胶囊对其均无影响。WT小鼠中,此药显著抑制TAC介导AngⅡ的升高(P<0.05),抑制TAC介导的左室前壁,左室后壁增厚以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和纤维化面积增大,同时抑制肥厚相关基因、AT1受体和p-ERK表达上调(P<0.05),;ATG-/-小鼠中,在AngⅡ缺失的情况下,TAC两组间左室前后壁、CSA、纤维化面积以及肥厚相关基因、AT1受体和p-ERK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改善压力超负荷致小鼠心肌肥厚是通过抑制AngⅡ表达来减弱AT1受体激活,非直接抑制压力超负荷机械刺激引起AT1受体的激活。
叶勇李磊蒋国良吴剑周宁马宏关爱丽龚惠葛均波葛均波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心肌肥厚升主动脉缩窄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s、30s同时左心腔内分别注射Ad-LacZ或PBS后又分为LacZ组和PBS组,观察术后4周不同时间小鼠体重、颈动脉血压和心脏超声等变化HE染色和X-gal染色分别观察心肌肥厚情况和基因转染情况。结果:手术成活率88.8%。升主动脉缩窄小鼠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缩窄术后2周心肌明显肥厚,4周时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X-gal染色显示阻断血流5s以上心脏有蓝染,但10s、20s、30s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和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为心脏肥大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Ad-LacZ基因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s以上可以使目的基因有较好的表达。
姚志峰邹云增李纪明吴剑关爱丽梁艳艳李磊葛均波
关键词:升主动脉心肌肥厚小鼠转基因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成年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探讨手术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以后利用此模型研究相关心脏疾病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20只C57/BL6小鼠分成两组,分别是Lacz组和PBS组,用乙醚麻醉后,剪断右侧第一、二肋骨,打开胸腔,分离主动脉,用自制的弯钩在升主动脉下穿线,用带31G针头注射器从左心室部位进针,分别把携带Lacz基因的腺病毒载体100μl和PBS100μl注射入左心室,同时提起主动脉下的线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 s、20 s、30 s后,关闭胸腔,饲养第2天,打开胸腔用26G的针头缩窄升主动脉70%,术后饲养1周,从右测颈动脉用27G针头穿刺测量血压后,取出心脏,用X-Gal染色,制成冰冻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的染色情况,用H-E染色观察心脏肥厚情况.以不缩窄升主动脉但做手术过程的假手术组做对照组。结果①术后1周成活率95%。②缩窄升主动脉的实验组比对照组的血压明显升高(P<0.05)。③H-E染色显示缩窄升主动脉1周后心室壁厚度增加。④肉眼和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同正常小鼠心脏比较,转染Lacz基因后阻断5 s或者更长时间主动脉血流的小鼠,心脏开始有蓝染,随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加深,但是阻断10 s、20 s和40 s主动脉血流的小鼠心脏蓝染无明显区别。结论①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用来制作心肌内基因和心脏压力超负荷模型。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腺病毒携带的基因后,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 s以上可以使心脏基因有较好的表达,并且小鼠成活率高。
李纪明姚志峰吴剑关爱丽马桢梁艳艳李磊邹云增
关键词:小鼠心肌主动脉血流升主动脉室壁厚度冰冻切片
过表达P53、Ang-1和VEGF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过表达P53、Ang-1和VEGF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过程的影响,以阐明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寻找防治该类疾病的新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分成3组:P53组、Ang-1 +VEGF组和PBS组,用开胸心腔直接注射方法,分别转染腺病毒携带的P53、Ang-1+VEGF基因和PBS,转染第2天末,用升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压力超负荷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每周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和形态变化,每组分别于第2天、1周、2周和4周末测量右侧颈动脉压后取材,用H-E染色、Masson染色、TUNEL和免疫组化观察心脏形态变化和新生血管生成,用Western blot检测P53、Ang-1和VEGF表达情况,实验中有仅做手术过程但不缩窄升主动脉的假手术组做对照组。结果①在2-14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逐渐升高达高峰,14-28 d,逐渐降低,但同PBS组比较,P53组在每一个时期都显著降低, Ang-1+VEGF组都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2-14 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心室壁厚度逐渐升增加达高峰,14-28 d逐渐降低,但同PBS组比较,P53组在每一个时期都显著降低, Ang-1+VEGF组都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28 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数目逐渐增多,但同PBS组比较,P53组在每一个时期都显著增多, Ang-1+VEGF组都显著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2-14 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新生血管逐渐增多达高峰,14-28 d逐渐降低,但同PBS组比较,P53组在每一个时期都显著减少, Ang-1+VEGF组都显著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转染的P53、Ang-1和VEGF显示,转染组同未转染组比较,表达显著升高。结论①P53可以加剧压力超负荷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过程,Ang-1牙VEGF可以延缓压力超负荷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过程。②P53�
李纪明姚志峰李磊关爱丽吴剑梁艳艳马桢邹云增
关键词:ANG-1P53心肌重构升主动脉缩窄心脏射血分数
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慢性高血压或急性心肌梗死所导致的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调节血压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来实现;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升高血压,并通过...
关爱丽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II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RKP53
文献传递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成4组:HSF1基因敲除小鼠组(knockout组)、野生型小鼠组(wild-type组)、HSF1转基因小鼠组(transgene组)和假手术小鼠组(sham组),小鼠经缩窄升主动脉后,每周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和形态变化,分别于第1周、2周和4周末测量右侧颈动脉压后取材,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变化和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Akt和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0-14 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心室壁厚度值和新生血管数逐渐升高达高峰,14-28 d,逐渐降低,但同wild-type组比较,knockout组在每1个时期都显著降低,transgene组都显著升高;(2)knockout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第1周就开始下降,wild-type组小鼠从第2周开始下降,而transgene组未见到有下降;(3)磷酸化Akt和HIF-1mRNA在knockout组显著降低,transgene组显著升高;心脏纤维化和死亡率在knockout组显著升高,transgene组显著降低。结论:HSF1通过调控血管新生,改善了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其中调控HIF-1的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李纪明邹云增姚志峰姜红关爱丽吴剑牛玉宏弭守玲梁艳艳马桢
关键词:心室重构充血性热休克转录因子1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紧张素II引起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慢性高血压或急性心肌梗死所导致的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调节血压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来实现;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升高血压,...
关爱丽
关键词: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P53蛋白
文献传递
G-CSF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成7组:PBS组小鼠(PBS组)、替米沙坦组小鼠(ST组)、G-CSF(A)组小鼠(GA组)、G-CSF(B)组小鼠(GB组)、G-CSF +替米沙坦组小鼠(GT组)、替米沙坦+G-CSF组小鼠(TG组)和假手术组小鼠(sham组)。小鼠经缩窄升主动脉后,在不同时间皮下注射G-CSF或(和)替米沙坦,每周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和形态变化,分别于第1周、2周和4周末测量有侧颈动脉压后取材,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l,HIF-1)、p5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0~14 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心室擘厚度值逐渐升高达高峰,14~28 d PBS组厚度逐渐降低,同时伴有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而给予G-CSF皮下注射的小鼠未见有降低,也未见有射血分数的下降;(2)同PBS组比较,VEGF蛋白、HIF-1mRNA表达存给予G-CSF皮下注射的小鼠显著升高,而p53mRNA表达、心脏纤维化程度和死亡率在给予G-CSF组显著降低。结论G-CSF通过调控血管新生,改善了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其中调控HIF-1的表达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姚志峰邹云增李纪明关爱丽吴剑牛玉宏弭守玲梁艳艳马桢葛均波
关键词:心室重构缺氧诱导因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