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冀芳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乙烯
  • 13篇氯乙烯
  • 10篇基因
  • 9篇多态
  • 7篇代谢
  • 7篇易感
  • 7篇易感性
  • 6篇多态性
  • 6篇中毒
  • 6篇染色
  • 6篇染色体
  • 6篇染色体损伤
  • 6篇氟骨症
  • 5篇氯乙烯作业工...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氟中毒
  • 4篇代谢酶
  • 4篇代谢酶基因
  • 4篇DNA损伤
  • 3篇遗传易感

机构

  • 19篇复旦大学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上海氯碱化工...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29篇冀芳
  • 14篇夏昭林
  • 11篇王威
  • 7篇姚华
  • 7篇刘开泰
  • 6篇仇玉兰
  • 6篇张婕
  • 5篇刘文亚
  • 5篇郑颖佳
  • 5篇邵红
  • 5篇缪文彬
  • 5篇张跃新
  • 5篇李俊
  • 3篇姜平
  • 3篇柴尚建
  • 3篇吴芬
  • 3篇薛茜
  • 3篇王琪
  • 3篇柴尚健
  • 3篇朱守民

传媒

  • 4篇中国地方病防...
  • 4篇环境与职业医...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地方病通报
  • 2篇2010年全...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骨症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了解终止接触氟后不同程度氟骨症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方法 选轻、中、重不同病情的氟骨症患者 65名和正常对照组 2 3人 ,详细询问受检者的心血管病史、测定血压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氟骨症患者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占 70 .77%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对各参数进行两两比较时发现随病情的加重有症状者的比率有上升的趋势 ,且对照组与重度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氟骨症组心电图异常 42例 ,检出率为 3 5 .3 8% ,对照组心电图异常 17例 ,检出率为 2 6.0 9% ,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心电图参数的比较 ,重度氟骨症组与对照组相比P -R间期明显延长且有差异 (P <0 .0 5 )。各调查组血压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结论 氟骨症患者的心血管正常生理功能在改水降氟 18年以后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在氟骨症患者中轻度和中度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恢复明显 ,而重度氟骨症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恢复缓慢 ,氟对重度氟骨症患者心电图的改变造成的远期影响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冀芳徐红张跃新张婕刘文亚邵红姜平姚华薛茜刘开泰
关键词:氟骨症心电图心血管系统损害
氟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氟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从病情程度不同的氟中毒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RNA,进行逆转录和33P-探针标记,纯化后与cDNA基因芯片杂交,杂交信号扫描成像后输入Pathway3.0分析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既可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用t检验(Confidencelevel95%)和Ratio值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有32个基因表达上调(Ratio值为2.0039~4.0467),有32个基因表达下调(Ratio值为0.0918~0.5010);重度组有53个基因表达上调(Ratio值为2.0040~3.7180),有20个基因表达下调(Ratio值为0.0886~0.5034);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仅有4个基因表达上调(Ratio值为2.3630~2.7040),11个基因表达下调(Ratio值为0.3341~0.4950);同时Ras-relatedGTP-bindingprotein和Transmembrane9superfamilymember1这两个基因在轻度组和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时均呈现出上调(Ratio值为2.0462~2.9936),有14个基因表达均出现下调(Ratio值为0.0918~0.5034)。结论高氟可以对人体基因表达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与信号传导有关的Ras蛋白和跨膜蛋白基因过度表达在氟中毒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氟对人体损伤的作用机制。
邵红刘开泰姚华张跃新刘文亚冀芳张婕
关键词:氟中毒基因芯片淋巴细胞基因表达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胸腺嘧啶DNA糖苷酶(TDG)、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ADPRT)和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职业接触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评价185名氯乙烯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技术检测ADPRTVal762Ala和TDGGly199Se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APE1Ile64Val基因多态位点。结果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TDG199Gly/Ser+Ser/Ser基因型的氯乙烯接触工人发生染色体损伤的风险是携带TDG199Gly/Gly基因型工人的1.198倍(95%CI为1.026~1.397),女性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度是男性的1.172倍(95%CI为1.004~1.366),36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度是36岁以下年龄组人群的1.316倍(95%CI为1.130~1.531)。ADPRTVal762Ala和APE1Ile64Val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易感性无关。结论氯乙烯职业接触人群中,TDG199Gly/Ser+Ser/Ser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染色体损伤的风险增高。
缪文彬王威仇玉兰吴灿军冀芳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染色体损伤APE1ADPRT
FAS和FASL基因多态性与矽肺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FAS和FASL基因多态性与矿工矽肺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183例男性矽肺患者为病例组,111例无矽肺的男性接尘矿工为对照组,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职业史,收集现场粉尘浓度资料,估算工人既往累积总粉尘接触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FAS-1377、FAS-670及FASL-844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多态性与矽肺患病及矽肺期别的关系,基因间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单倍型。结果FAS-1377、FAS-670及FASL-844各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别矽肺患者中FAS-1377、FAS-670及FASL-844位点多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FAS-1377G/-670G单倍型分布频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多态间、基因多态与累积总粉尘接触量以及基因多态与吸烟状况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1377、FAS-670及FASL-844多态性在矽肺发病的遗传易感性中不起主要作用。单倍型FAS-1377G/-670G可能是矽肺发生的易感性标记。
吴芬曲亚斌孙品冀芳仇玉兰缪文彬王威金如锋夏昭林
关键词:矽肺疾病易感性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污染物对基因的影响、环境应答基因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三方面对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加以阐述。
冀芳夏昭林
关键词:人类疾病
氯乙烯致DNA损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致DNA损伤与DNA修复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并按DNA损伤情况将接触VCM的研究对象分为DNA损伤组(75人),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方法选择对照组(75人),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PCR测XRCCl(Arg94Trp,Arg280His和Arg399Gln)、XPD(Ile199Met,Asp312Asn和Lys751Gin)和代谢酶(CYP2E1、GSTTI和GSTMI)基因多态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YP2E1clc2、c2c2和XPD751Lys/Gln、Gln/Gln基因型携带者DNA损伤风险明显增高,而XRCCI399Arg/Gln、Gln/Gln基因型携带者DNA损伤风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XRCCI194、XRCCI399、XPD751和CYP2E1多态与DNA损伤有关。累积接触剂量分析表明,具XRCCI399Arg/Gln、Gln/Gln基因型个体即使在累积接触剂量高的情况下DNA损伤发生率仍明显降低(OR:0.35,95%CI:0.12~1.01);具CYP2E1cl/c2、c2/c2基因型个体,无论累积接触剂量高低,其DNA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OR:2.57,95%CI:1.01—6.59和OR:2.57,95%Ch0.99—6.87)。结论VCM累积接触剂量和CYP2E1、XRCCI194、XRCCI399及XPD751基因型与VCM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冀芳朱守民王爱红曲亚斌顾寿永来人柴尚建李俊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DNA损伤多态性单核苷酸疾病遗传易感性
代谢酶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易感性
@@氯乙烯(vinyl chloride monomer,VCM)是生产聚氯乙烯塑料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研究表明氯乙烯的活性代谢产物氧化氯乙烯(CEO)和氯乙酸(CAA)与DNA分子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受损。...
王威仇玉兰冀芳刘静缪文彬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染色体损伤易感性
我国职业中毒危害及作业场所高危毒物管理被引量:2
2008年
冀芳夏昭林
关键词:中毒危害高危农药制剂《化学文摘》化学品
氯乙烯作业工作遗传损伤及其易感性研究
氯乙烯(CH2=CHCl,VCM)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易燃、易爆而略带芳香味的气体,它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在自然界中不能自发产生。VCM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约95%的VCM用于生产聚...
冀芳
关键词:氯乙烯易感性肝脏肿瘤致癌机制
氯乙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及其遗传易感性研究
@@氯乙烯(VCM)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在塑料工业中应用广泛。VCM作为职业性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其致癌机制是通过中间活性代谢产物的烷化作用而导致遗传物质损伤,从而启动致癌过程。在毒理学研究中,检测细胞遗传损伤的常...
冀芳郑颖佳王琪王威仇玉兰吴芬柴尚建李俊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遗传易感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