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冠军
- 作品数:23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2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P1段2例,P1-P2段2例,P2段6例,P3段2例,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对其中2例单纯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8例以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2例植入支架。术后即刻行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1级10例,2级2例。术后4例诉头痛,经对症治疗后2周内好转;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及脑梗死。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颅内再次出血;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0分10例,1分1例,2分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黄啸元冯冠军吴红星帕尔哈提·热西提杨小朋
- 关键词:大脑后动脉
- 神经营养因子-3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乳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神经修复作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联合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对乳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作用。方法 NSCs传代培养,7日龄Wistar乳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与实验组50只,实验组制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后存活37只,随机分为脑损伤组12只、NSCs组12只与NT-3联合NSCs组(联合组)13只。模型制备成功3d后,联合组左侧侧脑室移植NSCs与NT-3,NSCs组移植NSCs,脑损伤组移植PBS,对照组空针插入后不做移植。4组于移植3、7周时取脑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髓鞘碱性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移植3、7周时脑损伤组损伤侧脑室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NSCs组损伤侧脑室旁正常组织结构有所恢复,囊变少见;联合组损伤侧脑室周围组织结构较其他组恢复好;移植3、7周时,联合组、NSCs组侧脑室周围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表达量高于脑损伤组与对照组(P<0.05),脑损伤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移植3周时侧脑室周围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表达量高于NSCs组(P<0.05),移植7周时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3可促进NSCs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有助于NSCs移植治疗乳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效果。
- 冯冠军刘伟吴红星杨小朋
-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3髓鞘碱性蛋白
- 多模态监测下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显微手术治疗的163例前循环动脉瘤,其中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1例,破裂动脉瘤142例,术前Hent-...
- 帕尔哈提·热西提吴红星刘伟冯冠军杨小朋
- 文献传递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ICP监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甘露醇使用的次数、总剂量和天数以及随访半年后的NIHSS量表、GOS分级、Barthel指数。结果 ICP监测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次数、总剂量和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P监测组患者随访半年后NIHSS量表、GOS分级、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给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以准确指导降颅压治疗,及时反映病情变化,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陈波顾晓泓黄啸元冯冠军
-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预后
- 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培训几点体会被引量:2
- 2017年
- 神经外科学是通过外科学方法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需要普通外科学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神经系统专科知识,有其专业特殊性,怎样培养好未来的临床医生们是摆在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住院医师思想上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加以解决。
- 帕尔哈提.热西提吴红星刘伟冯冠军杨小朋
- 关键词: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学住院医生专科知识带教老师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11例,Ⅲ级切除7例,Ⅳ级切除2例;术后24h内死亡2例,术后72h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9例基本恢复正常,6例仍偏瘫;术后随访1-46个月,GOS预后评分1分2例,3分4例,4分9例,5分29例。结论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少。
- 冯冠军刘伟吴红星杨小朋
- 关键词:脑膜瘤矢状窦
-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出血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 观察急性期破裂出血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期破裂出血后交通动脉瘤患者128例,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均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应用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估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1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6~121 min,住院时间11~42 d。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97例,Ⅱ级31例;围术期死亡5例;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移位、支架塌陷发生。随访至2022年1月,123例患者中失访9例;16例RaymondⅠ级者行脑磁共振血管成像无复发;13例RaymondⅠ级者行CT血管成像复查无复发;8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50例RaymondⅠ级无复发,31例RaymondⅡ级转为RaymondⅠ级,4例RaymondⅠ级术后6个月出现支架覆盖处内膜过度增生反应但无缺血症状,终生口服阿司匹林;疗效良好(GOS评分4~5分)105例,疗效不佳(GOS评分1~3分)9例。结论 急性期破裂出血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安全有效,术后无复发,并发症少。
- 冯冠军黄啸元王东海帕尔哈提杨小朋吴红星
-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急性期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
- 一种神经外科腿部检测用支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腿部检测用支撑装置,包括主护腿板,所述支撑底盘内开设有滑槽,其滑槽的形状与滑块相匹配,且滑块上设有锁紧钮,所述支撑底盘上设有导轨,且支撑底盘通过滑块在滑槽内与主护腿板呈滑动连接,所述主护腿板通...
- 冯冠军马晓婷黄啸元朱贺智吴红星
- 文献传递
-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夹闭术治疗的2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结果2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0 h,平均38.5 h;穿刺成功27例,失败1例(脑室受压后狭小)。28例均无因穿刺诱发的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言语障碍1例、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发作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4例出院前因病情较重而无法完成CTA检查;其余24例CTA检查显示,23例动脉瘤瘤颈夹闭完全,1例显示夹闭不全。术后随访3个月~1年,22例CTA或DSA复查显示瘤颈夹闭完全、动脉瘤未显影。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采用夹闭术治疗,术中改良Paine点穿刺术可有效、迅速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助于动脉瘤的显露,提高夹闭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 孙连杰冯冠军吴红星杨小朋帕尔哈提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急性期
- NT-3联合NSCs移植对乳鼠HIBD修复作用
- 目的:通过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3,NT-3)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乳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
- 冯冠军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3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