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繁
- 作品数:68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关节受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骨关节受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骨关节受累T-LB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发热、胸闷、气促伴咳嗽就诊,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腋窝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融合基因检测等确诊为T-LBL。最初使用Hyper CVA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Hyper MA(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治疗2个周期后达骨髓持续完全缓解。2023年1月给予BEAM(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过程顺利。2023年9月复发,影像学提示膝关节受累,接受放射治疗中。结论T-LBL临床罕见,侵犯部位较多,但累及骨关节少见。诊断需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 张少华张启科魏小芳冯友繁伏媛程明霞张媛媛李晨阳张尚艺柳洁
- 关键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关节病变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症处理组(n=20,对症处理)、rhIL-11组(n=20,对症处理基础上rhIL-11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rhIL-11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症处理组(P<0.05)。rhIL-11组治疗后1个月血小板计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症处理组,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症处理组,血小板输注量显著少于对症处理组(P<0.05)。rhIL-11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症处理组(P<0.05)。结论rhIL-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张小文张逸帆赵慧敏裴海丽汪启张桂凤冯友繁张启科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计数
- 右心导管确诊达沙替尼导致肺动脉高血压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8年
-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也称慢粒,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特征性的改变是受累细胞系中发现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预后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已成为白血病中预后最好的疾病之一[1]。达沙替尼是一种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赵阳阳张启科曹云山颜晓菁伏媛陈阳魏小芳冯友繁
- 关键词:达沙替尼肺动脉高血压右心导管
- 含苯达莫司汀预处理方案在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的BeEAM预处理方案(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美法仑)用于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行BeEAM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分析患者造血重建情况、移植后疾病转归及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1(8-15)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9-17)d。至随访结束,35例患者中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1例死于脑出血。移植前达CR的34例患者中,至随访结束无疾病进展30例。患者移植后12和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97%和90.97%,12和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64%和84.92%。35例患者均发生3-4级的骨髓抑制。BeEAM预处理方案的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35例患者均发生恶心、呕吐,但3-4级的恶心呕吐仅有4例;8例发生1-2级腹泻;12例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1例为3级口腔黏膜炎;1例发生3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同时出现3-4级的低钾低钠血症;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8.6%),均为1-2级。另外,有18例患者粒缺期出现感染性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移植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含苯达莫司汀的方案作为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可以耐受。
- 伏媛冯友繁刘菲陈巧琳张雯洁李青芬魏小芳张启科
- 关键词: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
- 体重指数、ABO血型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索体重指数、ABO血型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初发MM患者(MM组)和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得出体重指数(BMI),比较2组差异;将MM组患者分为非肥胖组(BMI<28)和肥胖组(BMI≥28),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白蛋白(Alb)、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疾病分期及乳酸脱氢酶(LDH)方面的差异;比较不同BMI值及不同血型MM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MM患者随访结局的差异。结果:MM患者BMI水平高于对照组(t=2.706,P<0.01),血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的NLR值偏高,分期偏晚,Alb水平偏低,与非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BMI、Alb及LDH水平对MM患者随访结局有影响,即BMI、LDH升高的患者预后更差,而Alb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好,而且三者均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M患者BMI升高可影响患者随访结局,是MM的独立影响因素。
- 李青芬张启科魏小芳冯友繁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体重指数血型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索以硼替佐米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并对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MM患者肺部感染率55.29%。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累计检测出3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0%,革兰阳性菌占33.33%,真菌占3.3%,结核菌占3.3%。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MM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经过2周抗生素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肺部感染所致的死亡人数为3人,约占MM患者早期死亡人数的30%,其是MM患者早期重要的死亡原因。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是使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的MM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肺部感染也是MM患者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未获得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前暂可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 李高张启科魏小芳冯友繁杨文慧孙延庆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肺部感染硼替佐米
- 有血液学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由一组异质性疾病组成,其特征在于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产生免疫球蛋白,浆细胞疾病的特征在于单克隆浆细胞的增殖。大多数患者血液或尿液中可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种疾病谱广泛、疾病表现多样,可侵及多器官,如心脏、肝脏、皮肤、肾脏和神经等,而且大多为少见甚至是罕见疾病,而有血液学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报道较少,此病发病率低,极易被误诊。
- 马婷魏小芳冯友繁伏媛刘菲陈巧琳张雯洁赵阳阳陈阳黄秀娟张启科
- 关键词:肿瘤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初诊MM患者18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Hcy中位数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Hcy组,绘制2组患者生存曲线,对比生存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观察血清半胱氨酸对初诊MM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高、低Hcy 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Pearson检验进一步分析Hcy与差异因素的相关性,探讨Hcy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高、低Hcy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5-59)和41(7-71)个月,高Hcy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骨病分级,高水平骨髓浆细胞数、LDH、C反应蛋白、Cr、β2-MG、Hcy,低水平Hb、ALB的初诊MM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缩短(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水平骨髓浆细胞数、Cr、β2-MG、低水平Hb、低水平ALB为初诊MM患者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Hcy与患者OS非独立相关(P>0.05)。高Hcy组Hb水平明显低于低Hcy组,LDH水平明显高于低Hcy组(均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Hcy与Hb呈负相关(r=-0.813,P<0.05),而与LDH呈正相关(r=0.726,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初诊MM患者的生存有相关趋势,受Hb等因素影响。
- 伏媛魏小芳冯友繁刘菲陈巧林赵阳阳张雯洁马婷黄秀娟陈阳李青芬张启科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IgG-κ、IgG-λ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探讨IgG-κ、IgG-λ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23年5月收治的1例IgG-κ、IgG-λ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3个月前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伴下肢无力半个月于各地就诊。下肢无力、麻木加重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后,实验室检查示M蛋白9.5%,免疫固定电泳IgG弱阳性,κ轻链弱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47.21 pg/ml,促甲状腺激素(TSH)4.1500 m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64 pmol/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5.38 pmol/L;CT检查示双肺多发炎症,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增大,心包少量积液,胸部皮下脂肪间隙絮状高密度影;超声示脾脏大(厚48 mm),腹腔积液,增大三尖瓣少中量反流,肺动脉压增高[收缩压约65 mmHg(1 mmHg=0.133 kPa)];肌电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周围神经感觉逐渐恢复,皮肤症状减轻。结论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罕见,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异性抗浆细胞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
- 张永前赵继胜魏小芳冯友繁伏媛陈巧琳张启科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
-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E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HE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53.5(20-79)岁,35例为非心血管损害患者,其余27例合并心血管损害,其中心电图异常22例(81.5%),超声心动图异常18例(66.7%),9例患者为单一心电图异常,5例患者为单一超声心电图异常,13例患者合并多种异常情况。心血管损害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肌钙蛋白T、N端B型利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而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因学分类、血小板数、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存活率为88.9%,非心血管损害患者为100%(P=0.012);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9.3%,中位时间为37(21-52)个月,非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EFS率为80%,中位时间为63(51-74)个月(P=0.002)。年龄(>60岁)、发病病程(>24个月)、N端B型利钠肽前体(>3000 pg/ml)、肌钙蛋白T(>100 ng/L)、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水平升高与心血管损害患者EFS缩短相关,是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E非心血管损害患者的EFS率明显高于心血管损害患者,年龄、病程、N端B型利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水平是影响心血管损害患者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雯洁张启科魏小芳冯友繁陈阳
- 关键词:心血管损害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