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强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模式、功能定位与战略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广州金融业发展环境、布局及现状,文章在利用SWOT方法分析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的各方面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的一般模式和战略选择来探析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模式、功能定位和战略。文章认为,广州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各方面条件已基本具备,立足于筹资、对接、信息集散和示范创新的金融功能实现,适应于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构建思路,通过政府主导型的建设模式,才是打造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 冯国强曹耘心
- 关键词:金融中心
- 中国农村劳动力区域性迁移的经济增长效应:1978~2008
- 2011年
- 理论上,劳动力区域性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皆有正反两方面效应,而基于1978~2008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劳动力的区域性迁移带来的效应有正有负,但在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中,农村劳动力区域性迁移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贡献,劳动力地区间的非均衡分布提升了经济增长的效率。
- 冯国强赵昆张天阳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经济增长效应
- 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特征、效应与策略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金融服务业集群作为新兴的经济现象,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竞争动力。广州、深圳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批金融企业到此集聚,形成规模庞大的金融服务业集群。本文基于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利用波特的集群理论,从竞争效应、成本效应等五方面来探讨两地金融服务业的集群效应,分析两地金融服务业在集群过程中各自的优势与呈现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除集群障碍与问题,进一步提升两地集群效应的策略建议。
- 冯国强
-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效应金融服务业
- 广深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服务业集群
- 2013年
- 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两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都选择发展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服务业发展策略的选择上,又都寄托于集群的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利用集群优势的发挥来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的视角上,通过空间计量与回归,分析探讨广深两市金融服务业集群与产业结构的空间方向和关联程度,进一步验证了广深两市错位发展金融服务业、构建双核型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并对两市如何与香港金融业业务对接和发展错位金融业务合作予以展望。
- 冯国强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研究——珠三角经济区域背景下的考察被引量:3
- 2012年
- 自2000年以来,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各大城市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服务业集群,本文利用区位熵、Moran's I等指数来考察该区域内各大城市之间的区域外溢性及存在的空间关联,以进一步揭示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在金融服务业集群过程中基于空间自相关性的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结果表明:珠三角9大城市在集群过程中各自与周边地区的关联程度不一,存在着4种不同的情形,而广州、深圳的空间关联性则更多的体现为空间依赖上的异质性。
- 冯国强瞿丽赵昆
- 关键词:区位熵珠三角经济区
- 基于空间关联的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研究——一个引力模型的扩展式实证应用
- 2012年
- 广州、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共同表征的金融服务业集群所呈现的空间关联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珠三角经济区域内9大城市金融业集群的状况及关联性,扩展式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广州、深圳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呈现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深圳金融服务业集群与珠三角其他城市间的关联性呈现差异,但具体到二者集群的关联性上,却表征出互补关系。
- 冯国强赵昆曹耘心
-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集群引力模型
- 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广深两地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珠三角经济区域背景下的考察
- 2012年
- 本文以珠三角区域九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关联为背景,利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全域和局域对珠三角九大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回归,在全域回归分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广深两地局域存在的产业结构调整动态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从全域空间计量的参数估计和分析结论来看,变量消费、产业结构初始值、人均GDP、技术进步率和政府干预显著,其余变量则不显著;进一步的GWR局域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初始值、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对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均显示出异质性。基于这两方面的分析,为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 冯国强黄国徽
-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结构
- 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广深两地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珠三角经济区域背景下的考察
- 2012年
- 本文以珠三角区域九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关联为背景,利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全域和局域对珠三角九大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回归,在全域回归分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广深两地局域存在的产业结构调整动态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从全域空间计量的参数估计和分析结论来看,变量消费、产业结构初始值、人均GDP、技术进步率和政府干预显著,其余变量则不显著;进一步的GWR局域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初始值、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对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均显示出异质性。基于这两方面的分析,为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 冯国强黄国徽
-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结构区域经济
- 产业转移视角下民工荒问题产生的根源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产业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共识和战略选择,但由于产业转移政策本身仅仅是对企业行为指导性的软约束,不具有强制力,因此到了执行过程中政策效果会发生偏离,产生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的后果便是转移成功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结构性变化调整产出规模和用工数量,不会引致民工荒问题的出现,而对于面临相同市场环境却未实现转移的企业而言则会面临招工难。产业转移并不是民工荒的原因,产业转移程度的结构性差异才是民工荒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产业转移与承接过程中地区层面的激烈竞争则是导致民工荒不断扩散和持续的根源。
- 余晓勤冯国强
- 关键词:产业转移民工荒结构性差异
- 地方分权层级与产权保护程度——一项“产权的社会视角”的考察被引量:21
- 2016年
- 关于地方分权与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已经揭示了地区竞争机制的作用,却难以回答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地方分权从省级层面延伸到市(县)层面,能否提高对私营企业的产权保护程度?"产权的社会视角"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在地方分权的治理结构中,投资者除了利用地区竞争机制之外,还可以利用纵向制约的机制来保护其产权;但是,纵向制约的机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依赖于投资者的维权成本之高低。相对于省级层面的地方分权,市(县)级层面的地方分权能够降低投资者的维权成本,从而更有利于纵向制约的机制发挥作用,因此提高了对私营企业的产权保护程度。
- 曹正汉冯国强
- 关键词:产权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