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排
- 作品数:44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小地方大历史”: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族源再考——基于多语种史料和田野工作
- 2019年
- 倒淌河蒙古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北部。海南州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该村境内。关于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族源,以往研究因缺乏运用多语种史料、忽略蒙古族历史的"游牧特征"和田野工作等缘故,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漏。本文基于汉、蒙古、藏等多语种史料的佐证和田野工作,对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族源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主要由三个不同札萨克旗人组成,分别为和硕特南右翼末旗的"居里盖蒙古"、土尔扈特西旗的"托里合蒙古"、和硕特西右翼中旗的"台吉乃尔蒙古"。其中,"居里盖蒙古"和"托里合蒙古"为该村原住民,人口占多数";台吉乃尔蒙古"后来入居,人口占少数。
- 特日文巴雅尔切排
- 关键词:族源
- 理解与尊重:多重文化格局下的社会构建——对甘南藏区民族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联系的各个方面。在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中,处于一个互动和变化的过程。它不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变化,而且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地理分布、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甘南藏区,位于藏彝走廊、西北走廊、中原文化和青藏高原的交叉地带。不同文化因子的出现,影响着当地的民族关系,为人类学家研究族群关系、了解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提供了大量的田野资料。本文从文化的多元性的角度来描述当地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从而对这种民族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 切排唐传营许凯渤
- 关键词:民族关系文化多元社会构建
- 新疆维吾尔族母语损耗现状与成因初探
- 2015年
- 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语言损耗在国外的研究已颇具规模,但此类研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研究重点在于整理和探讨国外的相关研究,而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笔者将语言损耗的相关理论与我国维吾尔族族群的母语使用现状相结合,采用访谈的方法,研究我国新疆维吾尔族族群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母语的损耗状况,探究母语损耗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民考汉"和受双语教育的青年维吾尔族同胞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本族语出现了较明显的损耗现象。
- 刘晨晨切排
- 关键词:维吾尔族母语语言损耗
- 吐蕃时期僧相制度的运作机制
- 2020年
- 吐蕃僧相制自赤德松赞时期确立以来其实并未根本改变吐蕃官僚集团内部的权力结构。它更多地意味着,身为钵阐布的僧相与传统世俗贵族官僚集团的并存。从实质上来讲,钵阐布在吐蕃晚期的崛起并未导致僧团对传统贵族官僚群体的整体取代。僧相制的建立确立了以僧相钵阐布和俗相大相(大论)关系为主轴的"钵阐布——大相"二者之间相互依赖、制约并相互协作的关系。这确立了僧相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和基础。僧相制的确立具有双重性的历史影响。其对吐蕃传统政治因素继承性的一面,使得该制度在娘定埃增主政期间运行相对平稳,而其对旧制度决裂和革新的一面则使得该制度的平稳运行在后娘定埃增时期面临僧相权力无根和空心化的危险。
- 切排金鹏飞
- 礼物互惠与当代高原牧区的社会关系
- 2022年
- 礼物互惠在当代高原牧区社会关系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牧人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礼物互惠过程蕴含的情感道德是深度了解当代高原牧区维系彼此关系的重要介质。文章通过对甘肃玛曲、青海共和等地的田野调查发现,传统手工制作的物品不断被市场化的商品所替代,可礼物馈赠的核心价值并未发生改变,这个核心价值就是“互惠”,而这也正是维系当代高原牧区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高原牧区礼物交换方式在适用已有的交换理论以外,还可运用“社会动员机制”“时间的控制机制”及其次级机制“伴手礼的即刻回馈”予以解释,这些机制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拓宽高原牧区礼物交换与互惠的分析维度。
- 切排德吉草
- 关键词:礼物馈赠社会关系
- 民族国家的命运及其民族问题被引量:8
- 2004年
- 全球化造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冲击和诘难 ,但民族国家将依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者 ,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不和谐只有通过民族国家的不断构建和完善才能解决 ,民族诉求的最大目标仍然是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 ,但民族融合、民族文化、民族主义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共同性问题 ,促进民族融合、鼓励民族文化创新和适应、正确引导民族主义将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同样面临着民族问题 ,民族人口数量规模上相对人口和绝对人口的增加以及民族分布的广泛性说明了民族问题在中国社会问题中的权重有可能加大 ,另外 ,民族的区域性和区域的民族性既是合理的历史继承 ,但同样对社会流动和整合带来现实的阻碍 ,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
- 李景铭切排
- 关键词: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民族问题
- 藏族医药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 1997年
- 和中西医等其他医药学一样,藏族医药学也是藏族劳动人民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是祖国乃至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其历史悠久,自成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 桑代吉切排
- 关键词:医药学中西医疾病藏族祖国教育
-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基于土司制度的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边疆治理是历代中央王朝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难题。借助"成本—效益"逻辑可以有效解释封建王朝时期国家在治理边疆问题时左右摇摆的政治态度。当治理边疆的效益大于成本的时候,统治者会进行积极治理,反之,则选择消极治理。国家治理成本包括官吏雇佣、地方治理、军事管理、封赏等,效益则包括稳定、贡赋、珍稀资源攫取、"天朝心态"的满足等。
- 切排赵志浩
- 关键词:边疆治理土司制度
- 欠发达城市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基于甘肃省兰州市的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表现之一。基于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子女教育、民族文化等多重主客观因素驱动,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嵌入城市,在空间转换、社会网络重构、权利获得与身份变迁中,重塑国家、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受文化水平低、社会资本薄弱、上升渠道狭窄、社会排斥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目前只在居住空间和职业层面实现了市民化,大多数人难以获得市民权利及市民身份。欠发达城市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流入,进城少数民族如何解构与重组自身携带的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以更好地实现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的融入,需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以兰州市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文化及身份认同等方面探讨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愿与能力,针对不同群体的价值诉求,提出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可能实践路径。
- 余吉玲切排
- 关键词:欠发达城市少数民族市民化
- 宗教信仰在西北民族地区的特殊表现
- 西北民族地区宗教文化与民族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宗教信仰的普遍性等特殊历史成因,宗教己远远超出它本身的范畴,西北各民族与宗教、群众与信教徒往往合二为一地体现出来,几者相互统一,不可分割,宗教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西北民族问题...
- 切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