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华

作品数:137 被引量:6,754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37篇生物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4篇土壤
  • 22篇生态
  • 21篇生态系统
  • 15篇气候
  • 14篇物量
  • 13篇植被
  • 12篇植物
  • 12篇群落
  • 12篇微生物
  • 10篇生态环境
  • 10篇土壤微生物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黄土丘陵
  • 9篇丘陵
  • 9篇丘陵沟壑区
  • 9篇黄土丘陵沟壑...
  • 8篇植物群
  • 8篇植物群落
  • 8篇生物多样性
  • 7篇指标体系

机构

  • 13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北京林业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兰州大学
  • 4篇青海省工程咨...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河南省科学院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北京市科学技...
  • 3篇中国21世纪...
  • 3篇巴彦淖尔市环...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广西科学院

作者

  • 137篇刘国华
  • 49篇傅伯杰
  • 29篇马克明
  • 16篇关文彬
  • 16篇胡婵娟
  • 15篇靳甜甜
  • 13篇方精云
  • 12篇李宗善
  • 11篇冶民生
  • 10篇陈利顶
  • 10篇吴雅琼
  • 9篇刘世梁
  • 9篇汪西林
  • 8篇王效科
  • 8篇杨荣金
  • 6篇胡会峰
  • 6篇吴斌
  • 6篇吕一河
  • 5篇刘宇
  • 5篇郭旭东

传媒

  • 48篇生态学报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环境保护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生...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3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的复杂性被引量:28
2006年
通过对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及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该地区植物群落复杂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了群落复杂性与多样性、均匀度、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增加,群落总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均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表明高海拔和低海拔段有较高的复杂性,中海拔段复杂性较低;位于干旱河谷核心区的样带3、4较北部过渡区样带1、2和南部过渡区样带5、6有着较低的群落总复杂性;不同坡位、坡形及坡向,群落总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均表现为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凹坡>平破>凸坡,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的总复杂性最高,西南野丁香灌丛、驼绒藜灌丛的总复杂性最低,子栎灌丛和群小花滇紫草灌丛的结构复杂性较高;群落总复杂性与有机质、全N、土壤含水量、水解N、速效K呈现出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全K、全P、速效P、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总复杂性与多样性、均匀度、物种丰富度的关系密切,均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均匀度和结构复杂性呈现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表明结构复杂性随均匀度的增加而减小。作为群落总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区分,结构复杂性对群落内物种数的变化较为敏感,不仅与均匀度有关,还与群落物种数量有关。结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群落总复杂性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总复杂性的影响随着研究区域和群落的不同而不同。
冶民生关文彬吴斌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陈箐妍
关键词:均匀度群落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环境因子岷江干旱河谷
黄土高原阴/阳坡向林草土壤水分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7年
研究地点位于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在坡向导致的土壤水分差异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域撂荒草地和人工林地土壤水分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特征,进而以自然草地为参照,分析不同坡向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阴坡土壤水分显著高于阳坡,撂荒草地、自然草地和林地土壤水分在阴/阳坡之间的差异分别为:3.1%、2.6%、1.5%;可见,人工林地降低了由坡向导致的土壤水分的差异。在阴/阳坡上,撂荒草地土壤水分随退耕年限增加皆呈显著增加趋势,并且,总体上,土壤水分的增加程度随年限增加而增大,尤其在深层的土壤水分。而林地土壤水分在阴坡和阳坡皆呈显著降低的趋势;通过对比阴/阳坡不同土层土壤水分随退耕年限变化趋势,阳坡人工林地上层土壤水分(0—1m和1—2m)随年限增加降低程度有所减少,然而,较深层(2—3m和3—4m)土壤水分在后期降低程度更大,而阴坡土壤水分随年限增加的降低程度呈现与阳坡相反的趋势;人工刺槐林地导致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以自然草地土壤水分为参考)随着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且随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总体上,阳坡人工林地除0—1m土层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高于阴坡,其余土层平均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在前、中、后期皆低于阴坡。
安文明梁海斌王聪王帅李宗善吕一河吕一河刘国华
关键词:土壤水分坡向黄土高原
拉萨河干流城市段水环境容量被引量:11
2018年
拉萨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拉萨河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对维持流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拉萨河流域内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成为威胁河流水质的潜在因素。明确拉萨河河流水质现状,核定水域的水环境承载力,对于未来拉萨河河流管理和经济规划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断面、流量、水位和水质现场监测,污染物排放、水文和水质历史资料收集等工作,利用MIKE11模型,对拉萨河城市段干流水动力和水质进行了模拟,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计算了拉萨市干流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1)拉萨市干流河段化学需氧量COD容量较小,氨氮NH+4-N具有较大容量:上游达孜断面按照地表水II类水体要求的浓度标准限值输入时,拉萨市干流段COD容量约为3461 t/a、NH+4-N容量约为602 t/a;若上游达孜断面按照2017年5月1日—2017年5月30日连续30日测定月均值输入,则拉萨市干流河段COD容量约为797 t/a、NH+4-N容量约为1145 t/a。(2)对拉萨市干流河段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化、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上游来水水质和河流自净能力:2014年以后拉萨河流域的暖干化趋势,很可能带来枯水期流量降低,从而改变水环境容量计算中的设计水文条件,使水环境容量降低;拉萨河沿岸灌区取水,旁多水利枢纽、直孔电站运行调度也是影响下游水环境容量的重要因素;流域内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在气候暖干化背景下加速矿化,可能是造成上游水体中COD浓度较高的重要原因。(3)为加强拉萨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应加强上游草甸和湿地水环境效应监测、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
靳甜甜卢敏刘国华彭期冬冯时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MIKE11
气候变暖抑制西藏拉萨河大果圆柏树木生长被引量:19
2018年
西藏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近几十年气温已显著上升,将可能从不同的程度上影响流域内植被的生长动态。以拉萨河流域主要分布的树种—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对大果圆柏进行了年轮采样和处理,建立了树木年表,探讨了大果圆柏过去的生长动态特征,并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与树木年轮宽度指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果圆柏树木年轮宽度指数与前一年6—10月和当年3—7月的降水、相对湿度和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前一年6—9月和当年3—8月的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以及当年5—7月的平均最低温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了气候变暖引起的干旱胁迫是导致近几十年来大果圆柏树木径向生长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拉萨河大果圆柏林将可能出现生长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将潜在驱动区域森林减少。
石松林石松林靳甜甜刘国华王景升李魁
关键词:气候变化
拉萨河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被引量:42
2019年
为全面反映拉萨河干流生态环境现状,基于拉萨河特征和国内外研究构建了包含水文、水质、生物、生境、服务功能5个要素12个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赋值标准,并在拉萨干流进行了应用。评价所用数据来自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监测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拉萨河干流整体处于较为健康状态,且上游健康状况优于中下游。上游河段枯水期水质达到I类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丰水期氨氮含量未达到I类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总达标率为50%,赋50分,其余指标赋值大于75分;中游河段受水电站运行和灌溉引水影响,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河流连通阻隔状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科级耐污指数赋值较低,分别为0分、25分和45分,生态基流保障度、外来鱼类入侵率、河道稳定性指标较上游变差,赋值在50—75分之间,其余指标赋值大于75分;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外来鱼类入侵情况赋值为0分,河流连通阻隔状况与中游相同为25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科级耐污指数赋45分,河道稳定性赋68分,其余指标赋值大于75分。从河流健康角度分析,未来拉萨河流域管理应重点关注上游湿地面源问题、中下游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应、人类聚集区鱼类入侵等问题。
陈歆靳甜甜苏辉东林俊强王东波刘国华张俊洁
关键词:河流健康指标体系
岷江源区植被样带的群落分类与排序
<正>岷江源区山地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在人为干扰驱动下,植被退化严重,生态系统脆弱,对该地区植被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提出合理的植被保护和重建对策。沿岷江源区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或“M”样带...
吴建安关文彬梁广林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
文献传递
环渤海地区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被引量:45
2003年
土壤碳库的研究和管理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时环渤海地区1374个土壤剖面资料,对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库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整个环渤海地区1m深的土壤有机碳库为2.1 Pg C.进一步分析该区域各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发现,棕壤的有机碳库最大,占该区域总有机碳库的55.6%,其次为潮土,占26.9%,风沙土和暗棕壤的土壤有机碳库则很小,仅占0.1%以下。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碳密度比较发现,沼泽土的碳密度最高,为22.9kg C·m^(-2),其次是暗棕壤,为16.04 kg C·m^(-2);而风沙土的碳密度最低,为2.88 km C·m^(-2),再次是盐土,为6.0kg C·m^(-2),可见土地风沙化和盐碱化将极大地降低土壤的有机碳。此外,该地区表层土壤中的碳储量为673.30 Tg C,即约占总碳储量三分之一的土壤碳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分布主要为沿海地区、平原地区、西北部地区和山地丘陵区4个区域,其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山地丘陵区(森林)>西北部地区(农牧区)>平原地区(农业)>沿海地区(裸地)。其分布规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作用,而且充分反映了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此。
刘国华傅伯杰吴钢段桂兰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库土壤碳密度
中国森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和由此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潜在的影响是当前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国华傅伯杰
关键词: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川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时间稳定性评估被引量:33
2010年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木生长特征及对气候响应在最近53年(1956–2008年)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956–1976年时段,树木生长速率较快,晚冬至早春(1月到4月)温度对树木生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春末5月份的高温对于树木生长有限制性影响,而与日照时数关系不大;在1977–2008年时段,树轮生长主要受冬季(11月到1月)低温的限制,另外,日照时数对于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影响明显增强。秋季到早冬(9–12月)降水在两个时段上对树木生长均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树轮指数在1956–1976年时段与温度序列吻合较好,而在1977–2008年时段树轮指数明显偏低,与温度序列出现了明显的分离。1977–2008年时段内云层覆盖量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显著下降,进而树木可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也相应地降低,这可能是树木生长速率在此时期明显较慢的主要原因。
李宗善刘国华傅伯杰张齐兵胡婵娟罗淑政
关键词:气候响应
岷江上游高原植被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4
2004年
土壤空间异质性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 .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统计学原理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原面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理化因子和植被类型、景观位置的相关性 .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与养分元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由于植被类型与景观性质的影响 ,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的样地进行了分类统计 ,结果表明 ,植被类型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很大 ,海拔高度也是影响养分与水分分布的一个重要因子 ,灌丛群落类型土壤质量指数高 ;不同坡位对养分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趋势 ,对于不同海拔的地貌来说 ,丘陵组下坡位 >上坡位 >中坡位 ,而低山组为下坡位 >中坡位 >上坡位 ;坡面尺度上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受景观性质与生态系统类型的综合影响 .
刘世梁傅伯杰马克明刘国华
关键词: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生态系统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