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玲
- 作品数:40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廊坊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静电驱动MEMS柔性结构的变形分析与试验验证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静电驱动MEMS柔性梁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依据静电场理论及伪刚体理论,考虑静电力非均匀分布载荷的基本特征、静电力与柔性梁变形之间的耦合作用及可能存在的边缘电场对静电力的影响,建立不同电压下求解柔性梁变形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静电吸合电压的计算式。设计并加工了MEMS柔性梁,采用文中所建模型计算了柔性梁的变形,同时搭建试验测试系统测试柔性梁的变形及静电吸合电压,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 刘庆玲王梓翰于常娟
- 关键词:静电驱动柔性梁
- 静电激励微板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基于多物理场动态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微流体压膜阻尼效应的静电激励微板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KBM法对微板多物理场耦合动力学响应问题进行了求解。通过静电激励微板动力学实验,采集到了简谐激励下系统响应共振频率、波形图及幅值谱图,图像显示出微板机电耦合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这种基于多物理场动态耦合分析方法所求得的动力学响应解具有足够的精度。该方法有助于研究静电激励微板的动力学特性并可应用于MEMS动力学设计。
- 孙丽波许立忠刘庆玲
- 关键词:机械振动机电耦合微板MEMS
- 六足仿生机器人并联运动学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对六足仿生机器人进行并联运动学分析,机器人腿部具有三个关节,根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六足机器人采用三角形步态,当处于三足支撑阶段时机体为3-UR并联机构,利用旋量理论和指数积方法建立其正运动学模型,利用消元方法建立其逆运动学模型,得到该并联机构的显示逆解。利用运动学正解和逆解的关系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 于常娟张明路张建华刘庆玲
- 关键词:机器人运动学并联旋量理论
- 柔性结构的特性研究及其在MEMS中的应用
- 刘庆玲
-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
- 新工科背景下构建多体系融合的信号处理类课程群教学新模式被引量:3
- 2018年
- 本文分析了信号处理类课程群的教学现状,并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建了多体系融合的信号处理类课程群的教学新模式——教导并举互动融合的专业知识培养体系、“四平台,一基地”多层递进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学思结合的学习观、学用结合的教育观,真正实现了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新工科以及应用型转型的基本要求。
- 刘庆玲关立新
- 关键词:教学
- 组合柔性结构的结构特征对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柔性铰链与杆组成的组合柔性结构,柔性铰链的类型及柔性铰链与杆二者的厚度比、长度比是影响组合柔性结构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针对组合柔性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选取具有不同类型柔性铰链、不同厚度比、不同长度比的组合柔性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组合柔性结构的前6阶振型的固有频率,分析柔性铰链的类型、厚度比、长度比的变化对其频率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对柔性机构结构设计中改善柔性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刘庆玲
- 关键词:结构特征模态分析有限元
- 微位移放大机构的性能分析方法与改进设计的研究
- 刘庆玲金作涛路秀华李俊飞于常娟
- 微位移放大机构用于精密系统中位移的放大输出,在精密运动系统和精密制造工艺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微位移放大机构多采用柔性铰链构成的多杆机构,鉴于柔性机构变形的复杂性,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该课题在前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机构动力学微位移放大机构
- 一种四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本机构由三个支链组成,每个支链包括两个移动副和两个转动副共四个运动副,动平台可以有两平动和两转动四个自由度。机构结构的耦合度为0,即具有结构解耦特性,可以容易地计算机构的解析正解...
- 于常娟刘庆玲赵宇烨徐维维
- 基于材料表面特性的MEMS微器件的可靠性研究
- 刘庆玲翁海珊李疆
- 微机电系统(MEMS)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涉及力学、材料、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微器件表面之间粘附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微器件产品的性能及其可靠性。为提高产品的可...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
- 基于反求工程的CAD建模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反求工程(RE)作为快速开发新产品的创新手段之一,日益受到重视。反求工程CAD建模即指根据实物样件获取产品的数字化模型,是进行产品创新的核心。针对反求工程CAD建模技术的主要实现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在产品创新领域中的主要应用给予了介绍。
- 刘庆玲
- 关键词:反求工程CAD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