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吉
-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滨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分析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0例SAH患者(SAH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发生脑梗死(SAH并发脑梗死组),分别在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用药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AH并发脑梗死组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占87.1%(27/31)、有高血压病史者占80.6%(25/31),有糖尿病病史者占74.2%(23/31),有脑梗死病史者占71.0%(22/31),单用止血药者占90.3%(28/31),均高于SAH组[分别为40.0%(32/80)、46.2%(37/80)、33.8%(27/80)、30.0%(24/80)、43.8%(3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以及用药不同等可能是引发SAH后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 李永强李树珍刘振吉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
- APN、BNP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引起的高致死率、致残率令人触目惊心,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两种激素类物质,以往的研究着重于APN和BNP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PN和BN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相关联系,本文就APN、BN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进行综述。
- 刘振吉赵树芬张玉榕崔长然
- 关键词:APNBNP急性心肌梗死
-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APN、BNP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9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一般治疗)、治疗组32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强化组32例(瑞舒伐他汀,20 mg/d),记录住院期间及院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组和强化组患者术前1周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开始服用上述药物,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空腹,取血清分别用EL]SA法和酶谱法检测APN、BNP浓度.结果 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血浆中AP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术后第4周、第8周强化组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中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血浆中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4周、第8周强化组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中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升高血浆中APN水平,降低血浆中BNP水平,从而保护冠脉血管内皮细胞,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效果优于瑞舒伐他汀普通剂量治疗.
- 刘振吉赵树芬张玉榕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PCIAPNBNP
- 3例猝死患者的抢救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刘振吉赵树芬张晓燕
- 关键词:猝死急救
- 锥颅血肿抽吸联用氯丙嗪治疗早期高热性重度脑出血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丙嗪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早期高热性重度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后 72小时内体温 39℃以上重度脑出血患者共 6 7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的基础上 ,加用氯丙嗪 2 5mg加 5%葡萄糖溶液 2 50~ 50 0ml持续静脉滴注 ,并配合物理降温 ;对照组只采用一般解热药物配合物理降温治疗。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小剂量氯丙嗪持续静滴治疗早期高热性重度脑出血 ,无明显副作用 ,使用安全 。
- 李金亭刘振吉王芳田风富
- 关键词:锥颅血肿抽吸氯丙嗪脑出血发热
-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对于酗酒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镇静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酗酒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镇静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有酗酒史、全身麻醉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躁动、睡眠满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啶组镇静起效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45.6±8.9)s比(112.5±20-3)s、(9.4±2.1)h比(18.6±5.1)h],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咪达唑仑组(6例比14例),睡眠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咪达唑仑组(12例比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心动过缓例数明显多于咪达唑仑组(9例比2例),而呼吸抑制例数明显少于咪达唑仑组(4例比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谵妄、低血压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啶可作为酗酒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镇静的优先选择药物,但应注意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
- 郑文涛孙振棣刘振吉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全身麻醉
- 脑出血患者脑脊液FT_3、FT_4、TSH的含量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脑脊液 (CSF)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 )及促甲状腺素 (TSH)的含量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脊液 FT3、FT4 及 TSH的含量进行酶标免疫测定。结果 脑出血组 CSF中 FT3、FT4 明显低于脑梗死组 (P<0 .0 1) ,TSH则无明显差异 ;病情轻重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明显相关。治疗后 FT3、FT4 明显升高 (P均 <0 .0 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测定 CSF中 FT3、FT4 及 TSH水平 ,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
- 李永强徐建中刘振吉
- 关键词:脑脊髓液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4TSH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其相关因子与CI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空腹采血,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的质量浓度。同时空腹采血测定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及肝肾功能。另选择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I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叶酸、维生素B12的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血浆Hcy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Hcy浓度升高是CI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浓度升高并不是完全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补充叶酸治疗可作为CI及糖尿病患者高Hcy血症的防治方案。
- 李永强李俊宝刘振吉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叶酸维生素B12
- 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将8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静滴复方麝香注射液,对照组(42例)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2组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和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和P<0.05),2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 李永强刘振吉郑玉明
- 关键词:复方麝香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尿激酶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再通率66%,对照组再通率6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减少再灌注损伤,但对增加再通率无明显疗效。
- 刘振吉李永强赵树芬
-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