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泽炜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肾病
  • 4篇肾脏
  • 3篇肾脏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激活物
  • 2篇白蛋白
  • 2篇病患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动图

机构

  • 7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7篇刘泽炜
  • 3篇杨瑞衡
  • 3篇马忠超
  • 2篇王怀国
  • 2篇刘丽秋
  • 2篇洪虹
  • 1篇徐文莲
  • 1篇王鸿泰
  • 1篇张光珍
  • 1篇李秀珍
  • 1篇李健
  • 1篇李雪

传媒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KD患者60例,分为3组,分别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2期、3~4期、5期未透析患者,每组各20例,同时选择20例年龄、性别与DKD患者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malondialdehyde,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应用B超测量计算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s,PS)、弹性指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僵硬指数(stiffness index,SI),比较各组间临床生化及超声指标水平,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DKD患者具有较高的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ormone,iPTH)、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MPO、MDA、ox-LDL、SOD、IL-6、IMT、PS、Ep、SI和较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变量分析中,IMT与iPTH、SUA、CRP、MPO、MDA、IL-6、ox-LDL呈正相关,Ep与iPTH、SUA、MPO、MDA、IL-6、ox-LDL呈正相关,SI与MPO、MDA、ox-LDL呈正相关,IMT、Ep、SI均与HB、ALB、TBIL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具有较高的iPTH、SUA、CRP、MPO、MDA、SOD、IL-6、ox-LDL、IMT、Ep、SI和较低的HB、ALB、TBIL,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增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可能表明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代偿性增强。
马忠超谢婷婷孙晓萍刘泽炜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克莫司组(25例)和环磷酰胺组(24例)。他克莫司组患者给予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他克莫司起始剂量为0.05 mg/(kg·d),分2次于餐前1 h口服;环磷酰胺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环磷酰胺0.6~1.0 g+5%葡萄糖250 m L,静脉滴注,时间>1 h,每月1次。治疗后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动态分析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清白蛋白的水平;计算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肌酐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他克莫司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于环磷酰胺组[(1.8±0.6)mmol/L比(2.5±0.8)mmol/L;(6.3±2.4)mmol/L比(8.6±2.6)mmol/L](P<0.01)。他克莫司组24 h尿蛋白定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环磷酰胺组在治疗后1个月升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两组血清白蛋白均呈升高趋势,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他克莫司组临床总缓解率高于环磷酰胺组[(88.0%(22/25)比62.5%(15/24)](P<0.05),粒细胞减少、血糖升高、恶心呕吐及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环磷酰胺组[4.0%(1/25)比25.0%(6/24)、4.0%(1/25)比25.0%(6/24)、4.0%(1/25)比29.2%(7/24)、4.0%(1/25)比29.2%(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效果安全有效,能有效缓解蛋白尿,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杨瑞衡刘泽炜洪虹
关键词:膜性肾病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Ghrelin在T2DM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hUAER,将105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36例及临床白蛋白尿组(CP)30例。另选健康对照者35名为对照(NC)组。测定研究对象血浆Ghrelin、血糖、血脂、UAER、血BUN及Scr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NA组血浆Ghrelin较NC组下降(P<0.05),MA组及CP组血浆Ghrelin均高于NA组(P<0.05或P<0.01),CP组血浆Ghrelin高于MA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hrelin与BMI、HbA1c及FPG呈负相关(r=-0.420、-0.458、-0.433,P<0.05);与UAER、Scr及ISI呈正相关(r=0.322、0.601、0.47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UAER及HbA1c是T2DM患者Ghrelin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Ghrelin随尿白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能与CK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李健刘泽炜王怀国张光珍
关键词:尿白蛋白排泄率GHRELIN
糖尿病肾脏病与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相互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过程中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水平变化及应用药物干预其变化后产生的对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88例,DKDⅢ期43例,DKDⅣ期45例。分别检测各期患者血PAI-1水平,观察其变化趋势。针对DKDⅢ期患者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AI-1水平、24 h尿白蛋白量、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DKDⅣ期患者血PAI-1水平明显高于DKDⅢ期患者(P<0.001)。DKDⅢ-O组患者治疗后血PAI-1水平下降(P<0.01),且尿白蛋白减少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C组治疗前、后血PAI-1、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血PAI-1水平呈上升趋势,应用药物降低其水平后可减少早期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有积极意义。
刘泽炜刘丽秋徐文莲杨瑞衡马忠超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尿微量白蛋白
血清胱抑素C在检测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
李秀珍刘泽炜王鸿泰
尿激酶对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DKD患者88例,其中Ⅲ期43例、Ⅳ期45例。将DKDⅢ、Ⅳ期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DKDⅣ—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DKDⅣ—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000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各组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水平。结果DKDⅢ—C组和DKDⅣ—C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和血PAI-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O组和DKDⅣ—O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量和血PAI-1均降低(P〈0.05),而空腹血糖、血肌酐、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DKDⅢ-O组血PAI-1及24h尿白蛋白下降程度较DKDⅣ—O组明显(P〈0.01)。结论尿激酶可通过降低血PAI-1水平来减少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DKD进展有积极意义,且小剂量应用未增加出血倾向,对DK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泽炜刘丽秋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糖尿病肾病
超声心动图评价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脏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ECHO)及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技术,探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时,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ECHO及TVI技术对慢性肾脏病5期未透析组(chronic renal disease,CKD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3组进行检查,比较各组间心脏结构及功能的超声变化。结果 1室间隔厚度(F=1.595,P=0.21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F=0.146,P=0.864)、左心室后壁厚度(F=1.543,P=0.222)、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F=0.904,P=0.410)、左心房内径(F=0.986,P=0.379)、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之比E/A比值(F=0.543,P=0.588)、射血分数(F=1.038,P=0.360)、二尖瓣环TVI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峰)(F=1.330,P=0.270)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APD组二尖瓣环TVI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峰)、Em/Am比值高于MHD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Em(t=2.375,P=0.021),Em/Am(t=2.940,P=0.005)]。2CKD5、MHD、CAPD3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77%、83%、66%,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分别为73%、83%、69%,3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2=2.570,P=0.277;c2=1.735,P=0.420)。心脏瓣膜返流主要为二尖瓣返流和三尖瓣返流,3组间返流率均无显著差异(c2=3.344,P=0.188;c2=2.067,P=0.356)。结论 1ESRD无论是否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心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心脏瓣膜返流以二尖瓣返流为主,其次为三尖瓣返流,TVI技术比ECHO能更敏感的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MHD和CAPD无法改善左心室肥厚及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但CAPD相对于MHD可能延缓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及进展。
马忠超李雪杨瑞衡洪虹刘泽炜王怀国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腹膜透析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