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泗
- 作品数:39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正癸烷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选用国产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对正癸烷加氢裂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Weekman集总原理,建立了正癸烷加氢裂化四集总动力学模型.利用Marquardt法估计了各反应速率常数,确定了完善的速率表达式.计算了两种压力(6.5和8.5MPa)下的表观活化能,预测了各反应产物分布,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同时,讨论了空速、温度、压力和反应活化能对产物分布的影响,为重油和渣油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刘炳泗邱建国袁兴东
- 关键词:正癸烷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
- MgO负载Ni/MAS-24催化剂表征及CH_4/CO_2重整反应性能被引量:1
- 2016年
- 以ZSM-5纳米微晶为前驱体,P 123为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制得载体MAS-24,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MgO质量分数的Ni/MAS-24催化剂,采用XRD,BET,H_2-TPR,CO_2-TPD,HRTEM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在不同温度,常压,CH_4/CO_2(摩尔比)为1,质量空速为32 h^(-1)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添加MgO显著增强了催化剂重整反应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及稳定性;当最佳负载量为9%(质量分数)时,CH_4与CO_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79.5%,92.5%。
- 赵银川Roohul Amin刘炳泗
- 关键词:催化剂重整反应
- 新型Cu-MCM-41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柴油的吸附脱硫性能(英文)被引量:14
- 2006年
- 采用金属离子直接插入法合成了Cu-MCM-41吸附剂,在100℃的条件下,研究了吸附剂对商业化的FCC柴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处理5·5ml柴油之后,Cu-MCM-41的脱硫效率仍可达84%以上.这意味着噻吩及其衍生物容易通过π-络合过程发生吸附,并且Cu-MCM-41对噻吩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 刘炳泗徐丹凤吴祚祥
- 关键词:铜MCM-41分子筛脱硫柴油吸附剂
- 磁性粉末净化含油污水数学模型被引量:3
- 1993年
- 应用磁性粉处理污水技术,通过对空速、搅拌速度和累计处理量等因素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推出了净化水中含油量与三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式,通过该式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且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可预测净化水含油量的范围.
- 刘炳泗袁维富赵晓红
- 关键词:数学模型含油废水
- 噻吩与Mo(100)和W(100)面相互作用的EHMO研究
- 1992年
- 本文用EHMO法确定了Mo(100)和W(100)面吸附噻吩的最优几何构型,结合能,净电荷分布等。同时分析了吸附体系的成键特征,结果表明:噻吩的硫原子键合到四重轴空位上,且到第二层金属原子的距离为0.133nm,噻吩分子的π轨道与顶层金属成键。同时分子倾斜平面与金属面法线成18°定位,所得的吸附构型与实验基本一致。
- 刘炳泗袁维富
- 热敏电阻表面局部化学镀制造良好欧姆接触电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敏电阻表面局部化学镀制造良好欧姆接触电极的方法,包括对前瓷体进行清洗、干燥、活化浆料的配制和印刷、高温活化、镀镍、镀铜、水洗、脱水、干燥和浸锡、测试等步骤;本发明在热敏电阻局部金属化的部位沉积一层具有良...
- 刘炳泗杨新宇
- 文献传递
- 四氢萘加氢裂化集总模型的建立与考察被引量:2
- 1997年
- 选用国产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利用WF8000A型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以四氢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重质馏分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根据原料、生成物的性质和沸点差异,建立了四氢萘加氢裂化七集总反应网络。按照加氢裂化拟一级反应机理,论述了建立四氢萘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经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确定了各步反应速率常数(在320~360℃下)和表观反应活化能(在8.5MPa下),模型对产物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吻合。
- 赵晓红刘炳泗黄戟
- 关键词:加氢裂化四氢萘催化剂
- 中孔稀土复合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孔稀土复合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方法。脱硫剂比表面积为291~389m<Sup>2</Sup>/g,孔体积为0.23~0.37cm<Sup>3</Sup>/g,孔径分布均为3.7~5.1nm。将活性组...
- 刘炳泗湛月平卫晓娜赵晓红万正勇张万东
- 吡啶与Rh(111)面相互作用的EHMO研究
- 1993年
- 吡啶作为加氢脱氮的模型化合物,与过渡金属Pt(111),Ni(100),Pd(110,111),Mo(110),Rh(111)面的吸附作用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上是LEED,TDS,XPS,HREELS等,然而吡啶与Rh(111)面作用的理论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用EHMO法研究了吡啶与Rh(111)面的吸附作用,得到了最优吸附构型、结合能、集居数以及电荷分布和转移等,为新的脱氮催化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计算采用EHMO法,其中非对角矩阵元采用MWH近似:
- 刘炳泗袁维富
- 关键词:吡啶脱氮铑EHMO
- Ni/La2O3-ZSM-5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在CH4/CO2重整中的催化活性
- 2004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Ni/La2O3-ZSM-5催化剂,在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XRD技术表征了新鲜的、还原后的及重整反应过的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并用TG技术考察了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碳形式.结果表明,与浸渍法制备的Ni/ZSM-5催化剂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及较低的积碳量,并且在36 h的重整反应中,甲烷、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和氢气、一氧化碳的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 张万东朱川刘炳泗田宜灵
- 关键词:氧化镧ZSM-5重整反应溶胶-凝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