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燕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黄斑
  • 8篇切除
  • 8篇近视
  • 8篇玻璃体
  • 8篇玻璃体切除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6篇切除术
  • 6篇玻璃体切除术
  • 5篇裂孔
  • 5篇黄斑裂孔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黄斑裂...
  • 3篇退行性
  • 3篇微视野
  • 3篇近视患者
  • 3篇高度近视
  • 2篇断层扫描
  • 2篇血管
  • 2篇视力

机构

  • 16篇天津市眼科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17篇刘玉燕
  • 15篇韩泉洪
  • 7篇楚艳华
  • 5篇王莹
  • 2篇李岩
  • 2篇肖博
  • 1篇赵堪兴
  • 1篇刘蓓
  • 1篇李坤
  • 1篇赵秉水
  • 1篇姜浩
  • 1篇解士勇
  • 1篇郭海霞
  • 1篇史学峰
  • 1篇韩梅
  • 1篇彭素芬
  • 1篇曹维
  • 1篇韩风梅
  • 1篇李瑶
  • 1篇刘玉燕

传媒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 1篇第十七届亚非...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度近视患者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曲折度及分叉角变异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后极部各个象限视网膜动静脉曲折度及分叉角的变异。方法对比分析高度近视患者32例52只眼以及正常人22例30只眼后极部不同象限视网膜血管曲折度及分叉角大小,并比较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血管与正常眼的差异。多变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度近视眼由视盘发出平行走向黄斑的血管,动脉曲折度分别为(1.29±1.10)×10^-4、(5.39±1.93)×10^-5正常眼分别为(4.15±2.38)×10^-1、(9.75±4.99)×1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9,2.00;P〈0.05)。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动脉鼻上鼻下分叉角分别为(66.17±14.04)°、(61.20±11.02)°,正常眼分别为(77.66±14.12)°、(85.86±16.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77,0.83;P〈0.05)°高度近视眼视网膜静脉颞上颞下分叉角分别为(92.39±20.36)°、(83.56±23.50)°,正常眼分别为(79.45±15.94)°、(70.59±17.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4,1.83;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动脉及从视盘发出平行走向黄斑的血管曲折度变小,与动脉相应静脉曲折度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底血管动脉鼻上鼻下分叉角较正常眼较小,高度近视眼底静脉颞上颞下分叉角较正常跟增大。
韩泉洪刘玉燕楚艳华赵秉水刘蓓韩梅李岩
关键词:近视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微视野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利用微视野计分析病理性近视眼黄斑区无特殊病理改变时光敏感度的变化和固视情况。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市眼科科医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黄斑区无特殊病变的患者35例44只眼(A组),同时以年龄相匹配的中低度近视眼15例27只(B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测量,采用MAIA微视野计检测黄斑100总体平均光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总)、2°、4°固视率(P1、P2)、固视稳定率。并将黄斑中心10°分5区,记录各区平均光敏感度(MS上、MS颞、MS鼻、MS下、MS中)。结果A组与B组相比,除下方(MS下)(t=-1.400,P=0.166)外,黄斑中心10°平均光敏感度(MS总),各分区平均光敏感度(MS上、MS颞、MS鼻、MS中)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2.689、-2.063、-2.731、-2.018,P=0.019、0.009、0.043、0.008、0.048);两组2°、4°固视率、固视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0、-1.947,P=0.086、0.056,r=1.042,P〉0.05)。结论病理性近视眼无黄斑病变时黄斑区整体平均光敏感度下降且改变呈区域性,固视可基本保持稳定。
郭海霞楚艳华刘玉燕彭素芬韩泉洪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黄斑中心固视
视觉发育关键期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EPSC-IPSC变化特征
刘玉燕史学峰李瑶赵堪兴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曲折度的定量分析
韩泉洪刘玉燕楚艳华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分叉角的改变分析
韩泉洪楚艳华刘玉燕
贯通伤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填充物漏出3例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贯通伤合并后球壁异物存留病例中,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填充物漏出病例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014年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贯通伤合并后球壁异物存留病例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填充物漏出的3例患...
姜浩刘玉燕
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硅油取出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通过瞳孔进行硅油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以及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患者11例,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切开以及硅油取出。评价手术时间、术后反应以及视力恢复。结果手术时间基本控制在15min以内,大部分病例透明角膜切口不需要缝合。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患者无明显刺激症状。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通过瞳孔区硅油取出的方法可以快速、安全完成,相比经巩膜切口的方法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
韩泉洪楚艳华刘玉燕
关键词:高度近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硅油黄斑裂孔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新发现被引量:1
2009年
高度近视眼的眼底病变中,眼轴的延长和后极部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成是弓i发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也是高度近视特征性的病理机制所在。视网膜病变主要发生在上下血管弓、视盘和中心凹的范围内,视网膜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其随眼轴延长的延展程度可能不能符合眼后极部的形态变化,导致局部造成对视网膜的血管性牵拉。高分辨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出现使上述一些常规不易或不能观察到的视网膜微皱褶、血管旁内层视网膜裂纹、血管旁板层裂孔、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空化”现象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现就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OCT新发现作一综述。
刘玉燕韩泉洪
关键词:近视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H)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34例M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瓣术,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除术。术后两组均随访6个月,复查时行矫正视力、交光学相干成像术(OCT)检查,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达到BCVA时间,计算术后裂孔闭合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分别为0.50±0.07、0.91±0.12(t=-3.786,P=0.002);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分别为(3.30±0.80)、(7.82±1.10)周(Z=-2.149,P=0.032);达到BCVA时间分别为(3.10±0.40)、(2.60±0.35)周(t=1.286,P=0.287);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94.1%、70.6%(P〉0.05);术后1~7 d A组有1眼出现眼压升高,B组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予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瓣术治疗MH效果较好,可提高术后BCVA,缩短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安全性高。
曹维肖博王莹楚艳华李岩解士勇刘玉燕韩泉洪
关键词: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
25G玻璃体切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1年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研究25G玻璃体切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术后1年的视力情况及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或者翻瓣手术治疗的IMH患者,随访1年,失访患者除外,累计100例(103眼)。方法手术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IOLMaster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手术后1年随访,检查BCVA和OCT。根据手术后视力分为A组(≤0.3)和B组(>0.3);根据术后与术前视力之差分为C组(≤0.6)和D组(>0.6)。对比A组与B组、C组与D组术前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术后视力及视力增长的因素。主要指标 BCVA、病程、屈光度、眼轴、裂孔最小直径、裂孔分期、术后视力增加值。结果 A组术前视力(0.86±0.39)低于B组(1.30±0.46)(P<0.001);A组术前黄斑裂孔最小直径(376.97±140.16 μm)小于B组(603.67±193.56 μm)(P<0.001);术前A组和B组年龄、性别、眼轴、屈光度、病程和裂孔分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术前视力(0.78±0.35)低于D组(1.35±0.42)(P<0.001);C组和D组年龄、性别、眼轴、屈光度、病程、裂孔最小直径和裂孔分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MH手术后1年视力与术前视力和裂孔最小直径有关,而手术后视力增加值只与术前视力有关。
刘玉燕王红燕彭素芬王莹肖博韩泉洪
关键词: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相干光断层扫描视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