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虎
-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富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问题-引探”教学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5
- 2004年
- "问题-引探"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应用、问题的引申、问题的小结来展开和推进整个教学过程;既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导"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双向互动,找到结合点("问题"),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和自主探究的氛围,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教学重点,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加以活化.
- 刘金虎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探究性学习
- “问题—引探”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被引量:8
- 2004年
- 本文以"问题——引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基础,根据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教学定位、活化教材处理、优化问题设计、强化学生实践、引导知识整合、提升问题综合性、塑造个性化思维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策略。
- 刘金虎何永刚
-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材处理课堂教学教学目标
- 实施赏识教育 激励转化后进学生被引量:7
- 2008年
- "以人为本"的赏识教育,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于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亲身尝试和体验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心态和遵守纪律、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后进生及其转化这一棘手的问题,适时、合理地实施赏识教育,积极、灵活地运用关爱、尊重、肯定、赞扬等情感与激励融为一体的赏识策略,能够唤醒后进生原有的暂时迷茫的"良知",激活后进学生自我规范学习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和发展。
- 刘金虎单银芳
-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赏识教育后进生转化
- 优化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被引量:9
- 2009年
- 课堂教学生态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陛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等(见下图)。
- 盛阳荣刘金虎
- 关键词:教学生态环境个性化教育生态环境课堂生态生态特征
- 新课程环境下乡土史资源开发应用的策略与思考被引量:8
- 2006年
- 乡土史资源开发应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创造性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过程,具有导学性、活动性、研究性、方向性、时效性和教育性等特点。乡土史资源的开发提倡:以通识型开发为经、以专题史开发为纬,建构经纬交织的开发模式;社会力量开发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开发相统一;乡土人文资源与乡土史资料开发相结合;乡土史料开发与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乡土史资源的教学应用宜采用:在历史课教学中穿插乡土史教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集中开展乡土史专题学习;利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分散学习、丰富乡土史知识;与其他人文学科整合,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史知识。
- 刘金虎
- 关键词:乡土史资源历史教学地方史教学
- “地域性小课题”研究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被引量:2
- 2007年
- “地域性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根据所在学校特定的社区环境,利用课内外时间,在师生共同策划(或学生自主策划)下,对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相关或感兴趣的小型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通过实践,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推理、动手操作及交流评议,最后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 刘金虎
-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小课题研究地域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环境处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