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华

作品数:5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诗歌
  • 11篇新诗
  • 9篇中国新诗
  • 9篇文学
  • 8篇叙事
  • 8篇神话
  • 8篇诗学
  • 8篇小说
  • 6篇民族神话
  • 5篇代文
  • 5篇鲁迅小说
  • 5篇传说
  • 4篇意象
  • 4篇立人
  • 3篇当代文学
  • 3篇艺术
  • 3篇生命
  • 3篇自我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民族性

机构

  • 5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作者

  • 51篇刘长华
  • 1篇罗成琰
  • 1篇阳超武
  • 1篇杜凯
  • 1篇何雅静
  • 1篇王栋

传媒

  • 6篇湖南工业大学...
  • 5篇鲁迅研究月刊
  • 3篇文学评论
  • 3篇理论与创作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创作与评论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云梦学刊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艺术广角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艺海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援道入儒 外道内儒——汪曾祺品人散文中的立人理想被引量:1
2010年
汪曾祺品人散文是散文史上值得关注的存在。其文学世界里的主人公群体主要是由"热爱"与"天真"两类文化性格组成,从中充分传达出作者一种"印象"和"直觉"的品人观。这是汪氏"援道入儒、外道内儒"的立人理想的体现,和传统"儒道互补"的内涵不同,从中隐含了其对诉诸西方资源改造国民的反思与拒绝,并包涵了其寻根思想之精义,具有一定文学思想史的考察价值。
刘长华
关键词:汪曾祺
在膜拜东方创始女神中体验诗的“创造”本质
2012年
诗的本质即"创造",这是西方诗学的核心精神。在中国诗学界,郭沫若是对此力推的第一人。不过,郭沫若体验诗的"创造"本质,又是基于膜拜东方创始女神基础之上的,都是以相关民族神话、传说来展开的。因此,民族神话、传说意象在中国新诗的民族性建构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郭沫若的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例证。
刘长华
彭燕郊诗歌综论被引量:1
2013年
彭燕郊近90年人生历程和70余年诗路历程这两者本身就书写了一首恢宏而又倥偬的诗歌长卷。诗行短短长长,曲曲折折,源自由人文忧患意识和艺术艰苦追求所共同谱写而成的生命寓言的平平仄仄。这些平平仄仄表征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道义、尊严及其受难,记载了民族的、世界的跨世纪心路轨迹,也轮刻下了中国新诗近百年的风雨履历。
刘长华
关键词:诗歌综论现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中国新诗
现代体验,传统想象——鲁迅小说中的北京叙述
2019年
1926年鲁迅离开了寓居长达14年之久的北京,而这一年他不无遗憾地说过,中国没有"都会诗人。我们多有馆阁诗人,山林诗人,花月诗人,……;没有都会诗人"①。事实上,从《诗经》和"楚辞"中开始,中国文学就有书写城市的篇什,有关城市都会的叙述不曾在中国文学册谱中遗落消遁过。鲁迅此处所讲的"都会"显然指的是现代性的都市,其落脚点是在现代性体验、现代性情绪等上,出生地为绍兴府的他也曾说过"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②。
刘长华
关键词:鲁迅小说现代性体验《诗经》楚辞出生地
闻一多诗歌与“楚辞”的复活——基于民族神话、传说意象视野的考察
2016年
立足文化视野而言,闻一多诗歌与民族神话、传说意象联姻的真正内核在于后者提供了"信仰"、"幻美"、"强力"的文化想象,并直通他的国民性重塑再造和应对现代化之文化理念。"信仰"、"幻美"、"强力"也正是楚辞和楚文化的固有内涵,闻一多的诗歌正是从这个角度来复活"楚辞"的,从中隐含了闻一多开创中国新诗的民族性的深沉理路。
刘长华
关键词:闻一多诗歌民族神话
生命的挽歌——朱湘《草莽集》论被引量:2
2004年
素以形式与技巧而获得文学史价值认同的《草莽集》 ,诗人朱湘于其中悲观地将人生意义归为“虚空” ,反常地张扬生命活力 ,密集地描述“老人”和“坟”等意象。作品充满悲剧意识和厚重的精神品格。《草莽集》的整体主题和内容是对“死亡”的书写 ,并由此可找寻出作者日后自杀的部分心理原因。这是以前评著忽略的问题。
罗成琰刘长华
爱情的奉献,生命的殉道——《我愿意是急流》赏析被引量:1
2010年
诗人裴多菲·山陀尔的名字令几代中国年轻人心潮澎湃、热血洋溢。他以带血的喉咙所唱出的铮铮音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与爱情》)就像一道劲风吹鼓着人们的成长风帆,激励着人们为实现时代理想、民族前途、生命真谛奋勇前赴以至于无所顾惜。人如其诗,裴多菲于1823年出生在匈牙利一个贫苦屠户家庭,他就是以反抗外敌人侵和追求自由来诠释整个生命的,26岁时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捐躯。他15岁开始写诗,前后共计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刘长华左慧娜
关键词:《我愿意是急流》生命赏析殉道长篇叙事诗裴多菲
“生命共感”意识与中国象征主义诗学“契合”论
2013年
"契合论"是象征主义诗学的重要范畴,其本土化意向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生命共感"意识应才是其本土化的根源,因为"生命共感"意识直通中国神话思维,和整个民族文化的根祗紧密联系。这从包含民族神话、传说意象的中国新诗中可予以印证。
刘长华
关键词:象征主义本土化
“战争之子”彭燕郊抗战诗歌(1938—1940)的现代性
2016年
有"战争之子"之誉的彭燕郊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在"抗战"中开启的,但与传统中国战争主题比况,其诗歌的现代性极其鲜明:第一,以"大地"意识代"江山"观念;第二,以"内心的挣扎"代单一的"诉苦";第三,以"觉醒"追求代"功名"取向。从中暗含了"启蒙"与"救亡"并举的生命体验和思想认知,并折射出中国战争文学的转型,"七月派"独具一格的"左翼"风格得以部分深度呈现。
刘长华何雅静
关键词:抗战诗歌
苦难——论彭燕郊行吟的主旋律被引量:4
2004年
刘长华
关键词:诗歌艺术风格审美意识人性精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