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 作品数:26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干肿瘤显微外科治疗13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征、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操作技巧,总结初步经验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自2001年至今显微手术13例脑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4例,中脑腹外侧、局限性星形细胞瘤2例,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2例。次全切除5例,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部分切除4例,为胶质瘤Ⅱ~Ⅲ级。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好转2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脑干肿瘤位置、性质、生长方式决定手术能否全切,并影响疗效。对外生性的肿瘤,或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局限性呈囊变的低恶性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 邹连生王柏群刘德华杨少春娄建云刘鹏
- 关键词:脑干肿瘤适应征手术入路显微外科
-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58例),分别于颅骨修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术后6个月环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OS评分(P=0.000)和MMSE评分(P=0.000)均高于、mRS评分(P=0.000)和NIHSS评分(P=0.000)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GOS评分(P=0.041)和MMSE评分(P=0.040)均高于、mRS评分(P=0.021)和NIHSS评分(P=0.043)均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且环锯综合征发生率亦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18.75%(9/48)对39.66%(23/58);χ~2=5.446,P=0.02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减少环锯综合征的发生,改善预后和远期生活质量。
- 欧阳龙强夏文燕汪春晖杨少春娄建云邹连生刘鹏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 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常见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常见并发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1月采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19例。结果:19例中,17例恢复良好,2例症状无改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发热6例,头皮下积液2例,颅内积气1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创伤小,效果显著,同时也有一些并发症存在,术者娴熟的内镜技术、技巧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刘德华邹连生王柏群杨少春罗军张宏罗穆云娄建云刘鹏周晓忠邱传珍
- 关键词: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梗阻性脑积水并发症
-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对52例MRI证实的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行后颅窝减压术,10例行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5例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9例手术治疗原发病。结果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7例,无改善但稳定12例,恶化3例。随访27例患者,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者19例,缩小者6例,无改变者2例。结论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切开分流术及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 罗军王柏群邹连生娄建云刘鹏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术
- 伴颈部血肿的自发性巨大颅外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罕见且危险的疾病。当出现外伤、感染、肿瘤侵袭或医源性损伤时,导致动脉壁全层破裂,与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机化,形成局部血肿,血肿机化形成纤维性瘤壁,形成与血管相通的假性动脉瘤,不存在真正的血管壁结构,在血流冲击下更易破裂[1-2]。传统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种主要治疗方式[3]。由于传统外科手术常存在严重并发症,血管内治疗已成为目前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4]。本文报道了1例伴颈部血肿的自发性巨大颅外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经保守治疗后未出现假性动脉瘤破裂及缺血性卒中。
- 张运文欧阳奕安凌峻刘鹏邱传珍刘明孙涛莫畏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纤维结缔组织传统外科手术血肿机化局部血肿
- 脑膜尾征、Ki-67与脑膜瘤良恶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Ki-67的表达、脑膜尾征的特征与脑膜瘤的良恶性的可能关系,以其为脑膜瘤的良恶性判断、复发倾向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脑膜瘤患者54例,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分为良性组和非良性组,将脑膜尾征的特征与良恶性组进行分析;将脑膜瘤病理切片作为实验组,选取正常外伤后硬脑膜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SP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中Ki-67的表达,分析Ki-67的表达及脑膜尾征的特征与脑膜瘤的增殖活性、良恶性及侵袭性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脑膜瘤有无脑膜尾征与脑膜瘤良恶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尾征对应组织是否肿瘤侵袭与脑膜瘤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表达与脑膜瘤良恶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脑膜瘤出现尾征概率大于恶性脑膜瘤;脑膜尾征是脑膜瘤的一个重要征象之一,是肿瘤细胞侵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丰富的血管扩张等作用的结果;恶性脑膜瘤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大于非典型与良性脑膜瘤。
- 邱传珍刘鹏杨少春凌峻
- 关键词:脑膜瘤KI-67免疫组化
- 儿童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鞍区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1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7例儿童鞍区肿瘤资料,根据影像学提示鞍区肿瘤的具体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其中31例经右翼点入路,9例经胼胝体前入路,7例经额下硬脑膜入路。结果: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出现尿崩35例,高热16例,电解质紊乱22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5年,38例患儿能参加正常学习,生活不能自理者5例,术后复发者2例,死亡2例。结论:小儿鞍区肿瘤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影响其预后因素是多方面的,术者娴熟的显微技术以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提高儿童鞍区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 刘德华邹连生高志强杨少春娄建云周晓忠王柏群刘鹏张宏罗军邱传珍罗穆云
- 关键词:脑肿瘤蝶鞍手术治疗儿童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囊肿-腹腔分流术以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等。结果:49例随访时间在2个月~5年(平均2年),随访期内复查颅脑CT显示:囊肿消失12例,囊肿缩小19例,略有减小7例,无变化9例,2例症状复发。结论:对有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充分打通临近脑池及蛛网膜下腔,确切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刘德华王柏群邹连生杨少春娄建云刘鹏周晓忠张宏罗军邱传珍罗穆云高志强
- 微小RNA-34a在大鼠脑缺血皮质区的表达及其作用
- 2020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脑缺血皮质区微小RNA(miRN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Notch1等的表达,探讨miR-34a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一、材料与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合格证号为SYXK(赣)2018-0004],随机均分为对照、脑缺血1 d、脑缺血3 d、脑缺血7 d组。对照组仅暴露动脉,其余各组制备脑缺血模型[1]。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Ⅷ因子及Notch1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4a、Sirt1、Notch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irt1、Notch1的表达。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廖伟张雷英杨少春邹连生娄建云刘鹏
- 关键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NOTCH1皮质区大鼠脑缺血脑缺血模型
- 神经内镜联合自制透明管鞘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神经内镜联合自制透明管鞘治疗的效果,为未来该类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向全部患者介绍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方案与神经内镜联合自制透明管鞘辅助治疗方案,按照家属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联合自制透明管鞘辅助治疗,53例)与对照组(常规开颅手术治疗,5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情况、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及总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脑脊液切口漏、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进食、洗澡、修饰洗漱、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及总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神经内镜联合自制透明管鞘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昏迷程度、促进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部分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 郭邦明刘德华邹连生高志强刘鹏邱传珍黄骏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开颅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