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托咪酯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组(B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孕妇麻醉前、手术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苏醒时间,离院时间。结果:B组患者HR、MAP较麻醉前降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A组短。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用于无痛人流术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 刘鹏
-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依托咪酯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与七氟醚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的4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0.9%浓度的生理盐水进行持续泵注;研究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进行持续泵注。结果与麻醉前(T0)相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后(T1)、控制性降压后5min(T2)、股动脉插管时(T3)、动脉瘤栓塞时(T4)等时间点的动脉压(MAP)明显降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在T3、T4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苏醒较为迅速、完全。
- 盛如意刘鹏于广东吴晓丽
- 关键词:七氟醚控制性降压
-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TAPB镇痛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TAPB)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2020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1组、A2组和C组,各29例,均于腹腔镜手术后采用TAPB联合静脉自控泵镇痛。其中C组TAPB方案为罗哌卡因20ml,A1组和A2组分别加用DEX 0.5μg/kg和1.0μg/kg,比较三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6h和24h VAS疼痛评分较术后1h明显升高,BCS舒适度评分明显降低,且三组术后6h和24h VAS疼痛评分呈降低趋势,BCS舒适度评分呈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头晕、胸闷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联合罗哌卡因TAPB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提升舒适度,1.0μg/kg DEX镇痛效果较0.5μg/kg DEX具有明显优势,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刘鹏刘少文王成龙蔡国森仇晶辉顾荣苏丹
- 关键词:子宫肌瘤术后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
- 腰-硬联合麻醉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07年
- 吉林陈佩军刘鹏袁丛虎王成龙
-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经阴道切除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
-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氯胺酮联合应用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手术的儿童,随机分为丙泊酚-氯胺酮组(PK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进行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在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麻醉药的总量、麻醉前后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氯胺酮组(PK组)较氯胺酮组(K组)麻醉在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药物的总量、麻醉前后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小儿静脉麻醉具有明显的优异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盛如意王成龙陈佩军刘鹏
- 关键词: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
- 通视达电子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运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通视达TSEL-110型电子视频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优势。方法:选择传统直接喉镜喉显露Cormack-Lehane分级为3级的全麻病人50例,随机分成通视达电子喉镜组和传统直接喉镜组各25例,观察两组声门改善率、插管一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两组声门改善率、插管一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视达电子视频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特别是困难气道插管中比普通喉镜声门显露更明显,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更少、更安全。
- 刘鹏蔡国生吴晓丽
- 关键词:声门暴露
- 2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2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处理与血流动力性及内环境调控的关系。方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血流动力性及内环境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结果20例患者术中麻醉深度满意,血流动力性及内环境稳定。结论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吉林袁从虎陈佩军刘鹏王成龙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