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直升
  • 5篇直升机
  • 4篇频域辨识
  • 4篇飞行
  • 2篇控制设计
  • 1篇单钉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方法
  • 1篇元方法
  • 1篇频域
  • 1篇状态空间模型
  • 1篇微分进化
  • 1篇微分进化算法
  • 1篇无人直升机
  • 1篇系统辨识
  • 1篇鲁棒
  • 1篇鲁棒控制
  • 1篇鲁棒控制器
  • 1篇鲁棒控制器设...
  • 1篇螺栓

机构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6篇刘鹏
  • 4篇蒙志君
  • 3篇武哲
  • 2篇吕明云
  • 1篇程小全
  • 1篇刘淑峰
  • 1篇王松伟
  • 1篇郭鑫
  • 1篇王强

传媒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适于飞行控制设计的直升机频域辨识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飞行控制设计的直升机频域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根据飞行扫频数据,得到包含直升机动力学模型耦合特性的非参数频率响应。运用偏相干分析法,去除了其它通道的耦合对扫频通道影响,并根据机理建模结果拟合频率响应,通过...
吕明云刘鹏蒙志君
关键词:直升机频域辨识飞行控制
文献传递
适于飞行控制设计的直升机频域辨识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飞行控制设计的直升机频域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根据飞行扫频数据,得到包含直升机动力学模型耦合特性的非参数频率响应。运用偏相干分析法,去除了其它通道的耦合对扫频通道影响,并根据机理建模结果拟合频率响应,通过...
吕明云刘鹏蒙志君
关键词:直升机频域辨识
文献传递
沉头单钉连接层合板拉伸试验与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沉头单钉螺接结构的拉伸性能,对试验件进行了拉伸试验,并通过ABAQUS/Standard基于Hashin失效判据建立了三维渐进损伤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条件挤压载荷、极限挤压载荷均与试验吻合良好,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挤压过程中钉孔的渐进损伤过程,并且研究了螺栓的拧紧力矩、钉孔间隙和连接金属板厚度等因素对结构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拧紧力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结构强度,并且抑制了分层损伤的出现;钉孔间隙则改变了钉孔初始接触状态,显著地降低结构的强度,而金属板厚度对结构的强度影响较小。
刘鹏程小全刘淑峰王松伟郭鑫
关键词:复合材料层合板有限元方法
基于飞行品质评估的无人直升机鲁棒控制器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人直升机H∞回路成形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将系统辨识技术引入到无人直升机高带宽控制器设计,根据飞行扫频数据,得到包含直升机动力学模型耦合特性的非参数频率响应,依据频率响应拟合待辨识模型得到无人直升机高精度的飞行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采用改进的H∞回路成形方法设计了无人直升机内回路控制器,针对H∞回路成形方法中权值矩阵选取困难的问题,利用了最大右约数(GCRD)方法以实现实际系统和期望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之间的转换。与传统的对角型权值矩阵相比,使用此方法成形后的系统具有更宽的鲁棒稳定裕度,系统的解耦性和频带也显著提高,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设计人员选取权值矩阵的复杂性和盲目性。通过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无人直升机系统的飞行品质满足军用标准ADS-33E中一级区域的要求。
刘鹏王强蒙志君武哲
关键词:直升机鲁棒控制系统辨识H∞回路成形飞行品质
改进的频域辨识方法及其在直升机建模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升机状态空间模型的频域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根据飞行扫频数据,得到包含直升机动力学模型耦合特性的非参数频率响应.将模式识别中的K平均理论应用到搜索状态空间模型代价函数的最小值中,根据机理建模结果拟合频率响应得到线性的六自由度直升机状态空间模型中的待辨参数.频率响应的计算中应用了一种复合窗函数方法,该方法综合不同窗口长度的频率响应得到一组优化的结果,显著增加了动力学模型频带和频率响应的精度.比较辨识得到的模型和飞行试验数据响应结果表明,辨识得到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该型无人直升机在悬停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
刘鹏武哲
关键词:直升机状态空间模型频域辨识
基于DE算法的共轴直升机模型辨识及精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由于共轴直升机特有的旋翼布局引发了上下旋翼间强烈的气动干扰,采用传统的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的方法难以获得适用于共轴直升机控制系统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为此,设计了飞行扫频试验,根据飞行试验数据得到了悬停状态下包含共轴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耦合特性的非参数频率响应,运用仿生智能计算方法中的微分进化(DE,Differential Evolution)算法拟合频率响应建立了悬停状态下的共轴直升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Cramer-Rao边界和不灵敏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计算,说明辨识得到的参数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通过比较辨识模型的输出和实际飞行数据的结果,说明辨识得到的模型能充分反映共轴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可用于飞行品质评估和飞控系统设计.
刘鹏蒙志君武哲
关键词:微分进化算法共轴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频域辨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