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玫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光催化
  • 4篇光催化剂
  • 4篇催化
  • 4篇催化剂
  • 3篇氧化钛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细胞
  • 3篇内障
  • 3篇细胞
  • 3篇晶状体
  • 3篇后发性
  • 3篇后发性白内障
  • 3篇二氧化钛
  • 3篇白内障
  • 2篇晶状体上皮细...
  • 1篇氧化物
  • 1篇牛晶状体上皮...
  • 1篇人工晶状体
  • 1篇二氧化钛光催...
  • 1篇TIO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4篇单玫
  • 3篇翁景宁
  • 1篇苏文悦

传媒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TiO_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及移行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经光激发后TiO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黏附及移行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载玻片表面制备TiO2光催化剂薄膜,对载玻片行接触角测量。体外培养牛LECs爬片生长于此薄膜上。未经TiO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修饰的载玻片设为对照。进行细胞黏附和迁移实验,测定并比较牛LECs在TiO2薄膜修饰载玻片与对照载玻片表面的生长、移行情况。结果对TiO2薄膜组和对照组载玻片行接触角测量:对照组载玻片接触角为18.825°±2.342°,TiO2镀膜组载玻片接触角为0°±2°,TiO2镀膜组载玻片的接触角明显小于对照组。通过细胞黏附实验,TiO2镀膜组载玻片表面细胞黏附数平均为36.60±11.20,对照组细胞黏附数平均为96.40±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细胞迁移实验(划痕法)中,对照组细胞移行距离平均为0.951mm,TiO2镀膜组细胞平均移行距离为0.6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TiO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具有超亲水性,能够明显抑制牛LECs在其表面的黏附和移行。
单玫翁景宁苏文悦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发性白内障二氧化钛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前景被引量:3
2005年
单玫翁景宁
关键词:白内障氧化物光催化剂
TiO/_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近紫外光/(UVA/)激发下TiO/_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杀伤效应,并观察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及移行的影响。 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
单玫
关键词:上皮细胞晶状体后发性白内障
文献传递
TiO_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人工晶状体表面修饰作用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经光激发后纳米TiO2光催化剂薄膜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的杀伤效应。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片表面制备TiO2光催化剂薄膜。体外培养牛LEC爬片生长于此薄膜上。设未经纳米TiO2光催化剂薄膜修饰的玻片为对照。UVA分组激发玻片0~50min后,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并比较。用HE染色、AO-EB染色观察牛LEC死亡现象。结果经UVA激发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薄膜对牛LEC有明显杀伤作用,光镜下见实验组激发20min以上细胞表面有大量泡状突起,大部分细胞收缩变圆;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激发时间延长,TiO2薄膜对牛LEC的杀伤效应更加显著。HE染色可见实验组激发20min以上,细胞收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大,核固缩明显,未见核仁,部分胞膜破裂,细胞崩解为碎片;对照组细胞形态大致正常。AO-EB染色发现受激发40min,实验组大量牛LEC坏死。结论受激发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薄膜对牛LEC有明显杀伤作用。推断细胞死亡机制可能是TiO2受激发后产生超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在细胞膜表面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
单玫翁景宁
关键词:上皮细胞晶状体二氧化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