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英
-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散发性胆囊癌组织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散发性胆囊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胆囊癌患者47例,采用甲基化PCR和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胆囊癌组织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结果:hMLH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肝脏浸润组间、淋巴结转移组间、Nevin分期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hMLH1蛋白表达在hMLH1基因启动子组间、肝脏浸润组间、淋巴结转移组间、Nevin分期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散发性胆囊癌中启动子甲基化是hMLH1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hMLH1的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检测对评估胆囊癌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 张国强王晔恺周吉航卢海英
- 关键词:胆囊癌HMLH1基因HMSH2基因免疫组化
- 散发性胆囊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人类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为揭示nm23-H1基因、hMLH1和hMSH2基因与肿瘤发生和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50例胆囊癌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进行D17S396位点MSI、LOH的检测和nm23-H1、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研究。结果:①原发性胆囊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发生率为42.55%,LOH的发生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显著(P<0.05);在肝脏侵润和淋巴转移组高于无肝脏侵润和无淋巴转移组(P<0.01),在Ne-vinⅣ+Ⅴ期高于Ⅰ+Ⅱ+Ⅲ期(P<0.01);而MSI发生率则相反;②nm23-H1蛋白阳性率为46.81%,在淋巴转移组低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NevinⅣ+Ⅴ期低于Ⅰ+Ⅱ+Ⅲ期(P<0.05);③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1.06%和42.55%,hMLH1蛋白表达在有无淋巴转移组和Nevin分期有显著差异(P<0.01),肝脏侵润组低于无肝脏侵润组(P<0.05);④MSI阳性组中hMLH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MSI阴性组(P<0.05)。LOH阳性组中nm23-H1和hMSH2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LOH阴性组(P<0.05);⑤hMSH2蛋白阳性组中nm23-H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MSH2蛋白阴性组(P<0.05)。结论:nm23-H1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胆囊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胆囊癌的发生和转移。hMLH1/hMSH2表达异常可能是胆囊癌的早期分子事件。提高胆囊癌局部nm23-H1、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可减缓肿瘤的侵润转移并提高预后率。
- 张国强张永奎卢海英李继承
- 关键词:胆囊肿瘤基因NM23-H1基因基因HMSH2
- 散发性胆囊肿瘤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hMLH1和hMSH22种错配修复基因和抑癌基因nm23H1蛋白在胆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胆囊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为揭示肿瘤发生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胆囊肿瘤组织和10例胆囊炎症组织hMLH1、hMSH2和nm23H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在胆囊癌、胆囊良性肿瘤和炎症组织中,hMLH1、hMSH2和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②在胆囊癌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06%、42.55%;有淋巴结转移者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25.00%)和NevinⅣ+Ⅴ期表达阳性率(29.17%)分别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0.37%)和NevinⅠ+Ⅱ+Ⅲ期(73.91%),P<0.01,伴肝脏浸润者(27.78%)低于无肝脏浸润者(65.51%),P<0.05;但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③在胆囊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81%,有淋巴结转移者(25.0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96%),P<0.01;NevinⅣ+Ⅴ期(29.17%)低于Ⅰ+Ⅱ+Ⅲ期(65.22%),P<0.05;④在胆囊癌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阳性者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65.00%)显著高于hMSH2蛋白表达阴性者(33.33%),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和nm23H1基因相互协同,参与了胆囊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可能是胆囊肿瘤发生的1个重要分子机制。
- 卢海英钱立勇林慧敏李继承
- 关键词:胆囊肿瘤HMLH1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 散发性胆囊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 研究散发性胆囊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和human mutS homolog 2(hMSH2)蛋白的表达,为揭示其与胆囊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47例胆囊癌患者,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例(率)分别为24例(51.06%)和20例(42.55%).肝脏浸润阴性组hMLH1蛋白的阳性率(19/29,65.51%)高于肝脏浸润阳性组(5/18,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组hMLH1蛋白的阳性率(19/27,70.37%)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5/2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1);Nevin分期Ⅰ+Ⅱ+Ⅲ期组hMLH1蛋白阳性率(17/23,73.91%)高于Nevin分期Ⅳ+Ⅴ期组(7/24,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P<0.01).而hMSH2蛋白阳性率在各临床病理因素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hMLH1的缺失表达与胆囊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国强王晔恺周吉航卢海英
- 关键词:胆囊癌HMLH1基因HMSH2基因
- 原发性肝胆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 实验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类17 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ic...
- 卢海英张国强李继承
- 关键词:胆囊癌NM23H1基因MSILOH
- 文献传递
- 肝细胞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人类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肝细胞癌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肝细胞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发生、转移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研究。结果:①48例肝细胞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为35.42%。LOH的发生率在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和有无肝内转移或门静脉栓的癌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TNM分期Ⅲ期LOH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此外,在侵袭转移高危组LOH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侵袭转移低危组(P<0.01)。MSI检出率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②nm23H1蛋白阳性率为56.25%,nm23H1蛋白阳性率在Edmondson分级Ⅲ+Ⅳ组低于Ⅰ+Ⅱ组(P<0.01),在有淋巴或远处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或远处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期显著低于Ⅰ+Ⅱ期(P<0.01);在侵袭转移高危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侵袭转移低危组(P<0.01)。此外,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③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为27.27%,显著低于LOH阴性组64.86%,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肝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后者可抑制肝细胞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并赋予肝细胞癌高转移、预后差的特性。提高肝细胞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可减缓肿瘤的侵袭转移倾向,并改善预后。
- 卢海英李继承梁晓岳张伶
- 关键词:肝肿瘤NM23H1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
- 中国人原发性胆囊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类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对胆囊肿瘤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胆囊肿瘤进展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与肿瘤发生和转移机理提供实验依据。在本实验中,原发性胆囊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发生率为42.55%,明显高于良性胆囊肿瘤的13.04%,而在胆囊炎组织中,未见该位点遗传不稳定的发生;其中,LOH的发生率随组织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在胆囊癌中,LOH和MSI发生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LOH的发生率,在肝脏浸润和淋巴转移组高于无肝脏浸润和无淋巴转移组,在NevinⅣ+Ⅴ期高于Ⅰ+Ⅱ+Ⅲ期(P<0.01);而MSI发生率则相反。nm23H1蛋白阳性率在胆囊癌、胆囊良性肿瘤和炎症组织中差异显著(P<0.05);在胆囊癌中,淋巴转移组低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NevinⅣ+Ⅴ期低于Ⅰ+Ⅱ+Ⅲ期(P<0.05)。此外,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在胆囊癌中,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LOH阴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nm23H1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胆囊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胆囊癌的发生和转移,MSI是胆囊癌早期分子指标,LOH可作为胆囊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可抑制胆囊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并赋予胆囊癌高淋巴结转移、低预后的特性。提高胆囊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可减缓肿瘤的浸润转移并提高预后率。
- 卢海英张国强李继承
- 关键词:胆囊肿瘤NM23H1基因MSILOH
- 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 2003年
- 作者通过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法的实践,证明了该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具有更好的优越性。文章阐述了在病理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J)课件以外,还应采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 卢海英谢永红
-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病理学教学
- 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附壁肉瘤样结节1例
- 2003年
- 卢海英姜支农
- 关键词:病理检查剖腹探查
- 原发性肝胆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性相关性的研究
- 研究背景肝胆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微小癌灶的浸润和转移难以及时探查和治疗,是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揭示肝胆肿瘤发病机制和肿瘤浸润及转移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和确立可靠的预后指标,是当前肿瘤的研究热...
- 卢海英
- 关键词:NM23H1MSILOH胆囊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