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学祥 作品数:48 被引量:171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附95例报告) 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重症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94年 11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 95例重症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治疗 75例 ,其中行肠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吻合 5 1例 ,脾静脉与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2 3例 ,肠系膜上静脉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1例 ;介入治疗 10例 ,均行经皮肝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或 (和 )内支架放置 ;介入加常规手术 10例 ,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及内支架放置后行肠腔人工血管C型架桥术。除手术死亡 5例外 ,90例随访 6个月~ 5年 ,效果优者 6 5例 ( 72 .2 % ) ,良者 2 5例 ( 2 7.8% )。 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应依据病变类型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 冯留顺 马秀现 赵永福 叶学祥 许培钦关键词:外科吻合术 腔静脉 肠系膜静脉 脾静脉 布-加综合征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用腹主动脉前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 )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5 2例。分别观察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再出血、肝衰竭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的通畅情况。结果 分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1cm H2 O,2 8例 (5 3.84% )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 ,4例 (7.6 9% )患者发生再出血 ,6例 (11.5 4% )发生肝功能衰竭 ,长期随访 8例 (80 % ,8/ 10 )吻合口通畅。结论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好术式之一。 金中奎 程香普 张水军 叶学祥关键词:脾肾静脉分流术 血栓形成 布-加综合征的放射介入治疗(附115例分析) 被引量:4 1999年 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过去认为是少见疾病,现在已发现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主要采取介人放射学方法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前者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解决了许多以下腔静脉阻塞为主的BCS的问题;而后者主要针对介人放射学不能解决的肝静脉完全阻塞和长节段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闭塞等类型.本文对115例不同类型的BCS患者,采用了不同的介入放射学方法治疗,旨在探讨介入放射学方法在BCS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1 马秀现 许培钦 叶学祥 李天晓关键词:肝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 疗效 病例报告 布-加综合征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6例报告 2002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患者术前采用腹水浓缩回输或抽放腹水等治疗后,行各种分流手术。结果:术后1例死亡,1例发生肝性脑病,余14例随访3~11个月,情况良好。结论:BCS合并ACS可导致患者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严重紊乱。术前的积极治疗既可暂时性地缓解症状,又可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而手术则为最终消除ACS的病因—UCS提供了进一步的治疗手段。 唐哲 马秀现 冯留顺 叶学祥 许培钦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合并症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50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2005年 冯留顺 李月光 马秀现 叶学祥 许培钦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出血 上消化道 手术方法 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与临床肝移植1例报告 被引量:2 1999年 探讨犬原位肝移植技术和临床肝移植术中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及液压式转流泵应用的可 行性。方法: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进行15例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并为1例 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对术中及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结果:滚压式转 流泵转流效果良好;15只犬肝移植存活9只;临床肝移植患者存活3.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肿瘤无复发。结论:大 动物的肝移植实验研究是临床肝移植的必要技术准备;在肝移植中用液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安全可行; 肝移植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张水军 邱全胜 许翠英 吕先萍 张继先 刘保平 叶学祥 许培钦关键词:肝细胞 肝癌 肝移植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12 1996年 自1983年5月至1995年11月,作者等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02例。本手术在Akita手术的基础上,由胸腹部原两个切口简化为一个切口,于近贲门部结扎胃冠状静脉诸支,将脾上极和肺底作成粗糙面,而后做脾肺固定缝合;将大网膜沿横结肠作游离并分作两叶,然后拉向胸腔,缝合于肺表面。本组2例死亡,死亡率为0.99%,除6例胸腔积液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随访7个月至12年,132例有明显效果,56例改善,总有效率为93.1%,14例无变化。我们认为,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容易推广。 许培钦 张水军 叶学祥 程远峰 冯留顺 马秀现 赵龙栓 秦保明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肝静脉血栓形成 脾肺固定术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9 1996年 采用球囊扩张下腔静脉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40例。40例中男18例,女22例。病程1~24年。病理类型为膜性下腔静脉阻塞(37例)和短节段性下腔静脉阻塞(3例)。本组病例总扩张成功率为92.5%(37/40)。1例因肺梗塞而死亡;5例下腔静脉侧壁被穿刺导丝刺穿,后者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随访3至38个月,2例症状复发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作者指出,球囊导管扩张下腔静脉成形适应于布-加综合征的某些病理类型,如膜性下腔静脉阻塞和短节段性下腔静脉阻塞,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若B超或/和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内有血栓者,则为球囊扩张成形术的绝对禁忌证。 马秀现 叶学祥 冯留顺 张水军 许培钦 秦保明 李天晓 韩新巍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血栓形成 气囊扩张术 布-加综合征外科治疗20年经验总结(附1360例报告) 被引量:33 2004年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合理的临床病理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及原则。方法 对 1983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136 0例布 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 ,将其分为 4种类型 (6个亚型 ) :Ⅰa型 5 94例 ,Ⅰb型 12 3例 ,Ⅱ型 2 92例 ,Ⅲa型 2 37例 ,Ⅲb型 112例 ,Ⅳ型 2例。治疗方法包括 :(1)改良脾 肺固定术 2 6 5例 ,(2 )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 4 0 7例 ,(3)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出术 2 75例 ,(4 )下腔静脉旁路术 88例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71例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17例 ) ,(5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术192例 ,(6 )脾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32例 ,(7)脾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 3例 ,(8)脾静脉 颈内静脉胸骨后 5 7架桥术例 ,(9)肠系膜上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8例 ,(10 )联合手术 6例 (包括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例和脾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4例 ,(11)脾静脉 肾静脉分流术 4例 ,(12 )其他手术 3例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颈内静脉架桥术 2例 )。手术死亡率 3 0 9% (4 2 / 136 0 ) ,并发症发生率 14 78% (2 0 1/ 136 0 )。结果 对 885例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 9个月至 15年 ,平均 (6 8± 1 2 )年。总有效率为 89 4 % 许培钦 马秀现 叶学祥 冯留顺 党晓卫 赵永福 张水军 唐哲 赵龙栓 卢秀波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外科治疗 肝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 联合分流和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80例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联合分流和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0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联合分流和断流手术治疗的18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2.5~35.5 cm H2O(1 cm H2O=0.098 kPa);脾切除、脾腔或肠腔分流术后FPP下降为24 cm H2O;联合手术后FPP平均为24.5 cm H2O.全组无手术死亡,125例随访6个月~7年,复发出血4例,肝性脑病4例,人造血管血栓形成4例,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 联合分流和断流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又降低了门静脉的压力,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之一. 冯留顺 徐纪中 李捷 郭文治 叶学祥 李伟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分流术 断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