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3篇细胞学
  • 5篇液基细胞学
  • 5篇基细胞
  • 5篇膀胱
  • 4篇膀胱癌
  • 3篇蛋白
  • 3篇针吸
  • 3篇细胞学检查
  • 3篇细针
  • 2篇针吸细胞
  • 2篇针吸细胞学
  • 2篇细胞化学
  • 2篇细针穿刺
  • 2篇细针穿刺细胞...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细胞
  • 2篇免疫细胞化学
  • 2篇结节

机构

  • 14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钦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4篇叶见波
  • 6篇黄谟婉
  • 6篇周祥祯
  • 4篇朱有凯
  • 4篇刘时才
  • 4篇韦荣干
  • 4篇王庆国
  • 3篇梁建波
  • 3篇韦强
  • 2篇卢军营
  • 1篇韦海明
  • 1篇胡巧
  • 1篇黄文珊
  • 1篇李梦阳
  • 1篇温宗华
  • 1篇蓝莉
  • 1篇黄永塔

传媒

  • 3篇广西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疑似淋巴瘤患者均施行FNAC,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较。结果 78例中针吸细胞学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HL)5例,疑为HL 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2例,疑为NHL 19例。FNAC对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2.3%。结论针吸细胞学可对淋巴瘤进行初筛性诊断,多点针吸或多次针吸使标本满意,并结合临床资料,免疫细胞化学可作为淋巴瘤细胞学诊断的辅助手段。
叶见波韦强黄谟婉卢军营
关键词:细针吸取细胞学淋巴瘤
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2010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与液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对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46例有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的膀胱癌疑似患者涂片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CK20检测,将两种方法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敏感度分别为71.7%、83.3%,特异度分别为99.3%、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7%、86.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70.6%。结论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尿液基细胞学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好的诊断方法。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可提对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
叶见波朱有凯周祥祯黄谟婉刘时才梁建波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角蛋白20膀胱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常见问题及对策的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05~2010-09体表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 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胞涂片、细胞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相关资料。结果穿刺失败38例,涂片质量不合格19例,误诊10例,漏诊(假阴性)37例,晕针5例,针口红肿或血肿形成3例。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时常出现许多问题,但只要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及补救措施,完全有可能把出现的问题降低到最低限度。
蓝莉叶见波黄谟婉韦荣干
关键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学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学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3例经术后标本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镜下活检诊断阳性97例,阳性率为85.8%(97/113),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诊断66例,阳性率为58.4%(66/113),膀胱镜下活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诊断105例,阳性率为92.9%(105/113),阳性率高于单独行膀胱镜下活检或尿脱落细胞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术前膀胱尿路上皮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温宗华叶见波韦荣干黄永塔韦强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核评分结合BRAF V600E检测对Bethesda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意义未明确的非典型细胞(BethesdaⅢ)量化诊断标准,评估核评分结合BRAF V600E检测对Bethesda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4例原细胞学诊断为BethesdaⅢ类样本,重新经7个形态学指标核评分判读,并用免疫组化或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以核评分≥5分或BRAF V600E阳性判读为恶性,以组织学诊断或随访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42(42/124)例BethesdaⅢ类核评分≥5分,30(30/99)例BRAF V600E检测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结合对124例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恶性检出率分别为93.2%、95.0%、91.1%、96.2%、33.1%。结论:BethesdaⅢ类甲状腺结节有较高恶性风险率;核评分≥5分可作为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性或乳头状癌的形态学量化域值,量化核评分可以大幅度减少BethesdaⅢ类的报告比率;核评分≥5分结合BRAF V600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并可提高其恶性检出率。
叶见波王奕海胡巧周祥祯李梦阳韦强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效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王庆国叶见波韦荣干
关键词:细胞学技术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病理学家
液基细胞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角蛋白20(CK20)、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46例有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的膀胱癌疑似患者涂片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CK20检测,对42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NMP22检测,将它们的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CK20或NMP22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71.6%、83.3%、80%,特异度分别为99.3%、75%、7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7%、86.2%、7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70.6%、80%。结论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尿液基细胞学是一种无创伤性、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好的诊断方法。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或与NMP22结合可提高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
叶见波朱有凯周祥祯王庆国刘时才梁建波
关键词:膀胱肿瘤液基细胞学角蛋白20核基质蛋白22
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分子检测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逐年递增,且逐步趋于年轻化,但是目前临床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尚未形成较为明确且合理的诊断分级标准。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可分为恶性与良性两种,但通常二者临床表现相差无几,导致甲状腺恶性结节早期诊断率较低。手术行病理检查能够确诊,但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等对患者造成的躯体痛苦及心理危害不容小觑。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恶性结节诊断率有所提升,但是仍有漏诊或误诊情况出现,故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尤为必要。
叶见波
关键词:细针穿刺细胞学分子检测甲状腺结节
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对浆膜腔积液中的腺癌细胞、间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的细胞学鉴别诊断的价值,找出用于诊断的合适抗体。方法选择48例浆膜腔积液标本首先做常规HE染色,然后分成2组:腺癌组25例,间皮组23例,同时进行薄层细胞涂片法(T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癌胚抗原(CEA)、广谱细胞角蛋白(CK)、钙视网膜素(Cal)、间皮细胞(MC)的表达。结果腺癌组CEA表达阳性率92%(23/25),CK96%(24/25),Cal8%(2/25),MC4%(1/25)。间皮组阳性率分别为8.69%(2/23)、86.95%(20/23)、82.61%(19/23)、91.30%(21/23)。CEA和CK在腺癌细胞中特异性分别为92%和75%。MC和Cal在间皮组中特异性分别为92.23%和92%。结论传统细胞学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标记CEA、Cal、MC能有效鉴别诊断腺癌细胞、间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
叶见波韦海明周祥祯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腺癌细胞间皮瘤免疫细胞化学
针吸细胞学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总结鼻咽癌(NPC)淋巴结转移细针吸取细胞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168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针吸细胞学诊断与活检诊断作对照。结果针吸细胞学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敏感性为95.83%;在全部168例中,误诊为淋巴瘤3例,淋巴结结核2例,反应性增生2例。结论针吸细胞学可以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做出准确诊断,但应该做到多点针吸或多次针吸使标本满意,并结合临床资料,免疫细胞化学可以作为淋巴瘤细胞学诊断的辅助手段。
叶见波黄谟婉卢军营
关键词: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针吸细胞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