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丹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柴西油砂山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布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对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原油轻烃等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油砂山油田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类型和可能来源,总结了油气成因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油砂山油田油气主要具有混合偏腐泥型成因的特征,油气演化程度适中,均处于成熟阶段,且油气同源。油砂山油田油气主要是来源于古近系的E13与E23烃源岩,与新近系烃源岩无关,具有二者混合贡献的特征,但局部混合比例不同。
- 刘臣李延钧邓柳萍张永庶司丹郭瑞超
- 关键词:碳同位素柴达木盆地
- 地震属性在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在对20多口钻井的录井资料、岩心特征、粒度特征、测井资料及沉积层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马仙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沉积环境主要是以辫状河河流相的心滩、河漫滩、泛滥平原为主,在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时期为一明显的水进过程。三维地震数据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的地震属性研究也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时期沉积环境的变化规律:早期以东北部的物源为主,正北方只有少量物源供给,砂体主要受东北部物源控制;之后东北部物源向西迁移,供给量逐渐减小,北部物源供给量逐渐增大;晚期2个物源逐渐靠近,河流相砂体呈连片分布。结合区域地质分析初步弄清了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明确了3套砂体的分布规律,为柴北缘马仙地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 孙国强马进业司丹王海峰王珑史基安
- 关键词:下干柴沟组下段
-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被引量:15
- 2006年
- 通过高分辨、高精度古地磁测年剖面和地震生长层序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新生代以来至少发生了10次构造运动、3期构造幕,反映了阿尔金地区经历了3次加速隆升的过程。该区整体具准前陆特征,下第三系以逆冲作用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相对稳定,是柴西主要烃源岩发育区;上第三系以走滑挠曲为主,沉积、沉降中心沿阿尔金断裂带由西南向东北明显迁移。垂直阿尔金造山带向盆内区可划分为山前高断鼻带、中部低断鼻带、盆内下第三系冲断前锋和反冲带。柴西阿尔金斜坡地区现今构造圈闭是多期冲断、走滑、掀斜隆升叠加作用的结果,发育构造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岩性圈闭,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 张跃中张敏马富强司丹刘东许文梅
- 关键词:圈闭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及勘探突破
- 宗贻平付锁堂袁剑英刘云田张敏马建海张永庶甘贵元司丹马峰
- 该课题在消化吸收总结柴北缘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验分析,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区带油气成藏理论,勘探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深化了柴北缘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优选有利勘探区带和预探目标5个,提供各类井位部署建议18...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柴北缘九龙山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意义
- 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九龙山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九龙山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中存在四种自生的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方解石,含铁方解石、白...
- 孙国强张永庶司丹王海峰郭晖史基安
- 关键词:石油地质碳酸盐胶结物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