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延峻

作品数:15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冻土
  • 7篇冻土区
  • 6篇多年冻土
  • 5篇多年冻土区
  • 4篇油管
  • 4篇油管道
  • 4篇输电
  • 4篇输电线
  • 4篇输电线路
  • 4篇混凝土
  • 4篇寒区
  • 4篇电线路
  • 3篇预制混凝土桩
  • 3篇原油
  • 3篇原油管道
  • 3篇中俄原油管道
  • 3篇输电线路工程
  • 3篇土桩
  • 3篇人工成孔
  • 3篇桩基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省电力公...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15篇吉延峻
  • 10篇金会军
  • 6篇杨思忠
  • 5篇魏智
  • 5篇何瑞霞
  • 4篇俞祁浩
  • 2篇郝加前
  • 1篇张建明
  • 1篇吴锦奎
  • 1篇王绍令
  • 1篇吕兰芝
  • 1篇杨奇丽
  • 1篇蓝永超
  • 1篇郭磊
  • 1篇常晓丽
  • 1篇罗晓晓
  • 1篇张建民
  • 1篇贾昆
  • 1篇陈建辉
  • 1篇任秀玲

传媒

  • 8篇冰川冻土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路基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多年冻土区桩基础及其施工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年冻土区桩基础,该基础包括设在机械或人工成孔的基坑中心的预制混凝土桩及所述预制混凝土桩外部的现浇混凝土。所述预制混凝土桩内预埋制冷循环管,该制冷循环管上预设热棒套筒;所述基坑上部季节活动层段设置玻璃钢围筒...
俞祁浩吉延峻罗晓晓
文献传递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典型土样冻胀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中俄输油管道穿越约500 km的多年冻土区,管道沿途地形起伏,水系和沼泽发育,使得管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地貌单元主要可分为沼泽湿地、阶地、河漫滩、坡地以及基岩山脊等5种,不同地貌单元的岩性和冻土赋存条件均不相同.选取各地貌单元的典型土样进行颗粒分析、冻胀率等试验,分析了土样冻胀率与天然含水率、干容重、粘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强风化花岗岩冻胀率最小,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冻胀率最大,管基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粘土和粉土冻胀率介于二者之间,对管基进行常规处理即可.该试验定量评价了中俄输油管道沿线不同地貌单元的冻胀性,为管道在确保工程长期稳定性的基础上,选择经济、环保的施工方式提供了试验依据.
吉延峻金会军张建明何乃武
关键词:冻胀率粉质粘土砂土粉土
一种多年冻土区桩基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年冻土区桩基础,该基础包括设在机械或人工成孔的基坑中心的预制混凝土桩及所述预制混凝土桩外部的现浇混凝土。所述预制混凝土桩内预埋制冷循环管,该制冷循环管上预设热棒套筒;所述基坑上部季节活动层段设置玻璃钢...
俞祁浩吉延峻任秀玲
文献传递
现浇混凝土-冻土接触面冻结强度直剪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关于混凝土-冻土接触面的力学强度研究多集中于预制成型混凝土样(块)与冻土接触面的力学试验研究,而与工程实际更为接近的冻土中现浇混凝土、冻结稳定后混凝土-冻土接触面的力学强度研究则少有涉及。基于冻土中现浇混凝土的试验方式,开展了不同水灰比、含冰量及冻土温度条件下,混凝土-冻土复杂接触面冻结强度的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由于混凝土中粗、细骨料导热系数及水化热侵蚀强度不同,冻土中现浇混凝土会导致混凝土-冻土接触面发生起伏变化。受该因素影响,粗糙接触面较光滑接触面的冻结强度增大71.9%。粗糙接触面引起的应力集中,使得剪应力在剪切破坏过程中出现间歇性增大、跳跃。在冻结强度构成中,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增大,φ值对冻结强度增长的贡献要大于c值。水灰比由0.4增至0.6,混凝土导热系数降低,生成接触面趋于光滑,冻结强度减小;土体含水量由15%增大至30%时,冻结强度增大,含水量继续增大至40%时,冻结强度减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整体呈现冻土温度降低冻结强度相应增大的趋势。基于上述结果,多年冻土区灌注桩设计时,建议混凝土采用0.4~0.5水灰比。
吉延峻贾昆俞祁浩金会军郭磊罗晓晓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冻土直剪试验接触面剪应力
寒区线性工程沿线冻土区的植被恢复被引量:14
2008年
寒区油气管道、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占地、建设和开挖对沿线寒区生态环境是一个切割、破碎的过程,对自然植被和下伏冻土造成了很大的扰动.管道泄露引发的油污还可引起植被的退化和死亡.植被覆盖层破坏后改变了原有的地气界面之间的水、热交换条件和力学性质,反过来又可加速引发下伏冻土和线性工程地基的退化.基于保护线性工程地基及下伏冻土的目的,同时顺应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就寒区线性工程的植被恢复问题已经有许多探索和实践.当前,寒区植被恢复注重最低限度的人为介入干预下的自然恢复,根据线性工程沿线土壤、湿度、营养条件、物种分布和丰度,视具体情况选择物种,确定建植方法.阿拉斯加管道和青藏铁路植被恢复上的经验和方法,可为拟建的冻土区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沿线的植被恢复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借鉴.
杨思忠金会军吉延峻魏智何瑞霞
关键词:植被恢复冻土环境保护
黑河实施分水后中游灌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黑河中游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而黑河分水通过对地表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地下水资源,根据中游地下水观测数据,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分水前的20世纪90年代和分水后的2004-2005年间的地下水位和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游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上都在下降,其范围在1.3~2.7m,地下水可开采储量也随之减少,估算减少总量约为8.23×10^8m^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分水使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数量减少,占总减少量的45%;另一方面,河水供给的减少促使中游地区在农业灌溉中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目前中游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用水是分水后保持当地各种环境稳定的重要措施。
魏智金会军蓝永超胡兴林吴锦奎杨思忠吉延峻
关键词:黑河中游分水地下水储量
中德联合冬给措纳湖地区寒区环境变迁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青藏高原腹地的内陆湖及其湖相沉积物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特征,在高原环境变迁研究中备受中外科学家的关注,2006年8月15日~9月10日,中德联合考察小组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冬给措纳湖一带进行了第四纪冻土、地貌和地质学考察,并对湖岸阶地做了初步的数字高程分析,调查了冬给措纳湖底地形、地貌,采集了湖相沉积物样本,在湖的东岸和西岸发现多年冻土,湖泊西北山谷观察到古冰川活动遗迹,初步推测该湖是由断陷沉降形成,为进一步分析湖区气候和环境变迁,联合小组拟定2007年3月份钻取湖芯.
杨思忠金会军Bernhard DiekmannBernd WünnemannSteffen Mischke吉延峻陈建辉杨奇丽
关键词:寒区环境变化
冻土区石油污染物迁移及清除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8年
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面临着差异性融沉和冻胀的关键性难题.受力不均匀对管道造成机械性破坏,管道破裂、泄漏现象不断发生.泄漏油污在冻土中的存在及其扩散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而且对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造成影响.土壤中石油烃的迁移和分布受土壤和地形、温度、含水(冰)量、降水以及冻结融化过程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近年来,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被用来清除冻土区石油烃污染.正在勘察和设计中的中俄原油管道穿越连续、不连续、岛状和零星分布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区.为了有效保护兴安岭地区的寒区生态环境,中俄原油管道有必要预先做好应对管道泄露的前瞻性研究.
杨思忠金会军吉延峻何瑞霞魏智
关键词:寒区输油管道原油污染
微生物对冻土生境的适应以及对全球变化和寒区工程扰动的响应: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6
2007年
多年冻土这一极端的生境中,温度、营养物质、冻融过程等因素深刻影响和限制着冻土中微生物生理、代谢途径和生态结构.低温胁迫下,冻土中微生物从形态、生理和生化水平发展了特殊的耐受机制.冻融过程对细胞产生直接危害,并通过调节水盐、营养条件输送而间接地影响微生物活动.寒区工程扰动下垫面和周边一定范围内冻土的水、热、力学平衡,由此也改变了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破坏了地表植被和下伏冻土中微生物的联系.寒区油气管道泄漏后严重地污染土壤,并毒害和抑制冻土中微生物.冻土区微生物数量及生物多样性的波动与冻土的后生冷生作用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它们可能记录了冻土的发育、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信息.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区微生物对有机碳和温室气体的束缚、吸收、运移和最终排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碳氮循环和对气候系统的反馈中扮演重要角色.
杨思忠金会军魏智吉延峻何瑞霞
关键词:冻土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
高温多年冻土区冻土地基预先融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
2007年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加剧,高温冻土将会在更大范围出现,保护冻土原则的适用性将受到经济、技术、环保合理性的挑战.在条件适宜高温冻土区,根据建筑结构和基础类型,采用预先融化技术(简称预融技术)处理冻土地基可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回顾了国内外冻土区预先融化技术的经验,总结和展望了预融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中的三个基本步骤,包括施工前多年冻土的融化、已融土的密实和固结,工程运行期间保持融化和防止冻胀措施的实施.预融技术主要利用蒸汽,热、冷水的对流换热和电流热效应,以及改变地表热状况来融化下伏多年冻土.保持融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地表反射率和地基土的结构,融土保温以及利用主动和被动升温传热装置等(如热管技术).结合中国东北的一些预融技术运用实例,如漠河机场工程等,简要评述了预融技术的应用效果.
郝加前吉延峻何乃武魏智杨思忠何瑞霞金会军
关键词:气候变暖高温冻土冻土退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