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增定
- 作品数:58 被引量:191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从虚无主义到“被钉十字架的狄奥尼索斯”——兼谈尼采对基督教和佛教的比较
- 2011年
- 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和诠释在学界早已广为人知,但他对佛教的看法人们却知之甚少。通过对尼采的《敌基督者》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相关著作的解读,本文试图表明,佛教是尼采理解和批判基督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参照系。正是借助于佛教的视野,尼采澄清了基督教的历史起源、精神实质以及它所导致的现代虚无主义危机。不过,尼采同时也指出,佛教本身作为一种厌世和否定生命的宗教也无法克服虚无主义,因此必须反过来诉诸一种耶稣式的信仰或意志决断。在这个意义上,尼采恰恰是用“被钉十字架的狄奥尼索斯”这一新的宗教形象扬弃甚至取代了基督教和佛教这两者。
- 吴增定
- 关键词:基督教佛教虚无主义
- 对话语言和小说--巴赫金小说美学思想研究
- 吴增定
- 关键词:独白史诗狂欢节
- 权利即权力——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学说浅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斯宾诺莎是现代自然权利学说的代表之一。他一方面接受了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学说,另一方面也对后者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把权利本身等同于权力或力量,并由此否定了自然状态与公民社会或国家之间的绝对界限,并且否定了自然法的道德规范性。在这个意义上,斯宾诺莎在根本上抛弃了包括霍布斯在内的古今自然法或道德哲学传统。
- 吴增定
- 关键词:斯宾诺莎自然权利权力契约
- 尼采与悲剧——《悲剧的诞生》要义疏解被引量:14
- 2015年
- 尼采在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悲剧的本质解释为以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由此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剧哲学。这种悲剧哲学一方面深刻地洞察了生命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却无限地肯定和热爱有限的生命,而不是厌恶和否定生命。尽管尼采后来抛弃了《悲剧的诞生》中的很多思想前提,尤其是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和瓦格纳的浪漫主义艺术哲学,但他的悲剧哲学却贯穿其哲学思考的一生。
- 吴增定
- 关键词:尼采悲剧哲学
- 自因的悖谬——笛卡尔、斯宾诺莎与早期现代形而上学的革命被引量:9
- 2018年
- "自因"概念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通过自因概念,笛卡尔批判了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并且建立了以动力因意义的因果性原理为基础的现代形而上学。通过对笛卡尔自因概念的继承、批评和修正,斯宾诺莎进一步否定了上帝相对于自然的超越性,把上帝等同于自然,并且看成是唯一的实体。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现代形而上学之中,上帝作为自因不仅是一种无限的力量,而且符合因果性原理。但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自因概念的逻辑和哲学困难。
- 吴增定
- 关键词:上帝
- 斯宾诺莎与“积极自由”问题——从韦斯特和伯林的争论谈起
- 本文要探讨的是伯林和韦斯特关于斯宾诺莎自由观的争论。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区分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由此他把斯宾诺莎看成是积极自由思想的代表之一,并且认为后者的自由观隐含了对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消极自由)的侵犯和否定。韦...
- 吴增定
- 关键词:消极自由
- 走出韦伯神话--《儒教与道教》发表百年后之反思被引量:20
- 2016年
- 韦伯之《儒教与道教》一书,连同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许多人接受了韦伯或者漫画化了的韦伯观念,即只有新教支持资本主义,儒家不利于经济发展。清算韦伯是儒家在思想学术上得到重估的前提之一。为此,弘道书院联合开放时代杂志社,借韦伯《儒教与道教》一书出版百周年之际,邀请多个学科领域中对韦伯已有所反思的学者,于2016年1月22日在北京举办题为"走出韦伯神话"的第二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以下文字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并经发言者审定。因篇幅限制,编辑时略有删节。发言者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 苏国勋黄万盛吴飞何蓉梁治平马小红泮伟江赖骏楠高超群吴增定陈明方朝晖任锋姚中秋
- 关键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道教儒教神话中国知识界经济发展
- 笛卡尔、斯宾诺莎与早期现代形而上学的革命
- 2018年
- 无在笛卡尔、还是在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中,自因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笛卡尔来说,自因毫无疑问是他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基石。而在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中,自因更是构成了他的全部哲学思考的“第一原理”。
- 吴增定
- 关键词:斯宾诺莎现代形而上学上帝存在笛卡尔哲学思考
- 面向他者的主体性——尼采与列维纳斯的伦理思想比较
- 2024年
- 法国当代著名现象学哲学家马里翁将他的哲学思考界定为尼采与海德格尔开启的后现代境域。在他看来,尼采与海德格尔——尽管是在不同的意义上——都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前者将形而上学的终结概括为“上帝之死”,后者则将其视为“存在的遗忘”。对于马里翁这样一位带有浓厚的基督教神学倾向的哲学家来说,尼采的“上帝之死”这一论断显然更具有冲击力,因为它关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一个世俗化的后现代社会中,谈论传统基督教神学所说的“上帝”是否还有意义?
- 吴增定
- 关键词:上帝之死列维纳斯基督教神学后现代社会伦理思想
- 存在论为什么作为现象学才是可能的?——海德格尔前期的存在论与现象学之关系再考察被引量:7
- 2018年
- 海德格尔的早期哲学同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海德格尔在早期著作中一方面批评胡塞尔的现象学把意识和理论活动看成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遗忘了人的具体存在;另一方面又坚持认为真正的存在论只有作为现象学才是可能的,并且声称他坚持了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文章从海德格尔的《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现象学研究导论》和《存在与时间》等早期著作入手,详细探讨了他在什么意义上批评胡塞尔的"反思现象学"并且提出自己的"解释学的现象学"。但文章同时也指出,海德格尔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过于简单化,并且包含了不少误解。事实上,海德格尔早期关于存在和存在者的"存在论区分"的前提是存在变成了现象,也就是存在者的自身显现。而将存在者的存在还原为现象或存在者的自身显现,正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的核心思想。就这一点来说,胡塞尔与早期的海德格尔并没有根本分歧。文章最后认为,海德格尔早期现象学的根本突破在于将遮蔽或非本真性看成现象的内在要素,这既是他的现象学超出胡塞尔现象学的地方,也是他后来的哲学转向的重要动力。
- 吴增定
- 关键词:胡塞尔存在论现象学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