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彬 作品数:13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 方法:对18例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结果:患者经0.5-3小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较通气前明显减慢(P<0.001),平均动脉压下降(P<0.001),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结论:对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心功能和低氧血症,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心力衰竭病程,是抢救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常智忠 吴子彬 李明 赵玉彬关键词:心源性肺水肿 急性重症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 刮危重病人血糖变化幅度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吴子彬 卜彦斌 田勇 常智忠 通过将在ICU监护3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将血糖水平控制10mmol/L以下。实验组使血糖控制在7.5-8.5mmol/L,对照组使血糖控制在6.5-9.5mmol/L,而两组平均...关键词:关键词:血糖控制 预后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至少在ICU监护2 d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144例,收住ICU时血糖水平(14.21±5.87)mmol/L,随机分为3组,均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A组48例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B组48例控制血糖在6.1~8.3 mmol/L;C组48例控制血糖在8.3~11.1 mmol/L。观察3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应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低血糖、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等参数。结果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需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和多脏器功能衰蝎发生率,在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住ICU天数均明显低于B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其余参数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升压药与机械通气需用率,应激性溃疡、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其余参数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 mmol/L可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常智忠 吴子彬 杨素征 辛燕 楚若鹏 单红英 田勇 卜彦斌关键词:危重病 血糖 强化胰岛素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07年 常智忠 辛燕 杨素征 马瑞凤 吴子彬 田勇 卜彦斌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应激性溃疡 止血效果 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2年 危重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普遍存在[1]。早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在6.1~7.0mmol/L和餐后为8.1~11.1mmol/L,超越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2]。无糖尿病史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9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应激高血糖[3]。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主要与神经激素调节异常、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即HPA轴的强烈兴奋)、反调节激素的分泌增多、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以往认为应激性高血糖是机体对危重病的生理反应,在机体需求增加时提供预备资源。然而, 吴子彬 卜彦斌关键词:危重病 血糖 强化胰岛素治疗 血糖变化幅度对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糖变化幅度对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至少监护3d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高血糖危重病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在ICU期间的所有血糖值,记录入ICU时血糖浓度(GluAdm)、最高血糖浓度(GluMax)、平均血糖浓度(GluAve)、血糖变化幅度(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98例)与死亡组(82例),比较2组间GluAdm、GluMax、GluAve、GluSD、GluCV、严重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糖变化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GluMax、GluAve、GluSD、GluCV、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GluSD、Glu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Glu-Adm、GluAve的AUC(P<0.05)。GluSD、GluCV与预后显著相关(P<0.01)。结论 GluSD、GluCV升高与危重患者ICU病死率显著相关,较GluAve评价预后更准确;降低血糖变化幅度可能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是控制血糖的一个方面。 卜彦斌 吴子彬关键词:危重病 血糖 危重病患者血糖变化幅度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危重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普遍存在[1],血糖增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对398例(至少在ICU监护3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存在高血糖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旨在观察缩小血糖变化幅度能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1 吴子彬 卜彦斌 田勇 常智忠关键词:危重病 血糖 预后 危重病人血糖控制水平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常智忠 杨素征 辛燕 吴子彬 张传静 危重病患者往往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应激性高血糖在ICU非常普遍。危重病患者血糖变化能体现应激反应的强弱,血糖持续高水平与危重病情成正相关。胰岛素反向调节激素分泌增加,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和胰岛素抵抗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关键词:关键词:血糖 危重病人 预后关系 血乳酸水平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临床分析 田勇 秦利强 吴子彬 常智忠 探讨血乳酸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通过动态监测和观察血乳酸水平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随治疗后逐渐下降,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则呈持续升高。心源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由此可见动态监测血...关键词:关键词:心源性休克 血乳酸 疾病治疗 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至少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2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96例,收住ICU时血糖水平(14.6±5.5) 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n=48),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n=48) 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3~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需用升压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在ICU最后1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等参数.结果 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天数、需用升压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MOF发生率、在ICU最后1天APACHEⅡ、住ICU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ICU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 mmol/L,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吴子彬 常智忠关键词:危重病 血糖 胰岛素 重症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