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学东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农民
  • 5篇农民工
  • 5篇民工
  • 4篇主义
  • 3篇教学
  • 2篇大学生
  • 2篇新农村
  • 2篇政治
  • 2篇思想政治
  • 2篇农村
  • 2篇唯物
  • 2篇唯物史观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基...
  • 2篇教育
  • 2篇和谐社会
  • 2篇本原
  • 1篇大学生成长
  • 1篇大众化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机构

  • 16篇皖西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六安职业技术...

作者

  • 16篇吴学东
  • 2篇张道全
  • 1篇余茂辉
  • 1篇赵立宏

传媒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辽宁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农民工和谐人格的构建
2010年
农民工和谐人格是指农民工二元人格中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农民型人格与市民型人格等不同人格特质从对立走向整合的人格类型。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国民和谐人格来支撑,需要农民工由二元人格向和谐人格的转型。农民工和谐人格是农民工人格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是农民工和谐人格构建的基石,农民工市民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工和谐人格构建的有效途径。
吴学东张道全
关键词:农民工和谐人格和谐社会
用十七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成长
2008年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未来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这个蓝图的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用十七大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因此,要创新工作方法,确立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努力培养大学生“三种意识”,把他们塑造成“三种角色”,使之真正成为践行十七大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
吴学东
关键词:十七大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皖西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工则是亿万农民的精英。皖西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对皖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出农民工对皖西新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明显、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民工文化心态的嬗变,加速了农民工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民工在输出地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作用则喜忧参半,其积极影响是基础性的、长远的,但其负面影响却是直接的、现实的。
吴学东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奠基之作被引量:4
2016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借助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的批判,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剖析,论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初步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创的劳动思想研究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吴学东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
从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看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理解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劳动主体和劳动过程的分析,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劳动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论借助劳动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和走向灭亡的规律。
吴学东
关键词:剩余价值论
全球化: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012年
历史上人类取得的任何一项重大进步,都是人类走向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必要阶梯。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重要体现的全球化,理所当然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从人的发展历程和内涵两个方面看,全球化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正相关的,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现实的全球化的自然结果。在马克思看来,要抑制现实的全球化对人的发展的负面影响,只能诉诸于共产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赵立宏吴学东
邓小平理论是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体
2006年
邓小平理论是批判精神的典范。邓小平全面、彻底的批判方式突出表现在对落后观念、旧体制、传统模式的批判和自我批判四个方面。通过批判,邓小平建构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其框架系统的闪光点突出表现为“一个精髓、七块哲学基石、四大理论板块”;从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品质的角度看,邓小平理论是批判和建构辩证统一的产物,是批判和建构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及其当代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体。
吴学东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二元人格审思被引量:1
2010年
农民工二元人格是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农民型人格与市民型人格糅杂并存的人格结构状态。二元人格结构在农民工身上表现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的九组人格模型。从本质上说,农民工二元人格是社会不和谐的产物。社会转型、制度歧视、身份和职业的错位以及安徽特殊省情是安徽农民工二元人格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具有冲突性、过渡性的农民工二元人格对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运作会产生抵制作用。
吴学东张道全
关键词:社会转型和谐社会农民工
质疑里格比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批判被引量:1
2014年
里格比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通过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建构了一种"生产关系具有首要性"的替代性理论。从学术上看,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误读,主要是由于他在唯物史观研究方法上的失足和在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上的缺失。里格比采用了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研究法和目的分析法对唯物史观进行解读;对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亦存在明显的学术盲点。深入剖析里格比的学术上的错误和意识形态倾向性,利于消除其在学术界的负面影响和维护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
吴学东
关键词:唯物史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支依靠力量
2006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建设事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民工和农村知识分子这三支力量在这项事业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三者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头雁、主力军、教育者和培训者的作用并紧密配合起来,才能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
吴学东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