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洲

作品数:23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油气
  • 7篇勘探
  • 5篇储层
  • 4篇预测储层
  • 4篇速度反演
  • 4篇盆地
  • 4篇反演
  • 3篇油气藏
  • 3篇油气勘探
  • 3篇气藏
  • 3篇凹陷
  • 3篇渤海湾盆地
  • 3篇成藏
  • 2篇地震反演
  • 2篇研究区
  • 2篇岩性
  • 2篇油气聚集
  • 2篇油水
  • 2篇运移
  • 2篇数据预测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3篇吴小洲
  • 8篇牛嘉玉
  • 6篇刘海涛
  • 5篇吴丰成
  • 4篇王卉
  • 4篇龙建东
  • 4篇赵一民
  • 4篇刘晓
  • 4篇张研
  • 4篇姜雪竹
  • 2篇李明
  • 2篇梁生正
  • 2篇蒋凌志
  • 2篇周海燕
  • 2篇邓松涛
  • 2篇李文科
  • 2篇胡素云
  • 2篇池英柳
  • 2篇邹才能
  • 2篇方杰

传媒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勘探家(石油...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及其储层特征--以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
2024年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物性分析和岩心薄片等资料,开展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①提出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该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侵入体、上变质带、下变质带、顶板和底板正常沉积层5层结构;②侵入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顶部发育有指相意义的捕虏体,微观上岩石结构与矿物结晶由中心向边缘有规律变化,宏观上侵入体多以低角度斜穿沉积地层等;变质带特征主要为:原岩为沉积岩,发育典型的变余结构,出现多种中低温热变质矿物及岩性为中低级热变质岩等;③接触变质带储层发育基质孔隙和裂缝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基质孔隙为变质砂岩烘烤变质改造后围绕变质矿物分布的次生“粒间孔隙”,裂缝主要为变质泥岩中的构造缝和侵入挤压缝,具有层状、斑状和沿裂缝浸染状3种分布方式;④变质带储层分布主要受热烘烤强度的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是有利岩相与热接触变质、侵入挤压和热液溶蚀等作用互相耦合共同控制的结果。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的提出和应用,有望推动南堡凹陷接触变质岩勘探目标的发现,为渤海湾盆地深层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和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李文科吴小洲李艳东张研张昕王海
关键词:接触变质带储层特征古近系沙河街组南堡凹陷渤海湾盆地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速度变化平缓的复杂构造清晰成像被引量:9
2002年
大港滩海地区的白东构造是右旋扭动成因的复“Y”型背斜构造,成藏组合类型是下生上储,中、浅层形成油气藏的关键条件是存在沟通深部油源层的断裂,因此,该区的断裂是否能延伸至深部油源层至关重要。该构造的第三系层速度变化平缓,深层断裂地震成像较差,因而提出是否有必要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以改善供油断裂成像的问题。对叠前深度偏移改善白东构造深部成像的地质条件和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突出针对性的方法而设计了处理流程。在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是地质解释与地球物理处理一体化。时间域与深度域处理相互迭代、应用速度梯度分析速度变化缓慢区域等。最后取得了预期效果,明显改善了供油断裂的深部成像,并证实白东构造是晚第三纪之前形成的古构造,为该区的成藏分析和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一实例不但拓宽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认识。图4参3(吴小洲摘)
吴小洲陈立康邹才能胡英梁宏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地震勘探层速度三维地震资料
论楔状地层岩性油藏中的异常油水分异被引量:1
1997年
冀中坳陷的多年勘探实践发现,楔状地层岩性油藏中存在异常油水分异现象。楔状地层岩性油藏的形成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存在楔状地层(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和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再者是丰富的油源驱替赋存于圈闭中的地层水而形成油藏;该油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其顶部存在残存地层水。本文论述了楔状地层岩性油藏的五个分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实例阐述了该类油藏的勘探要领。
梁生正吴小洲
关键词:地层油气藏油水分布油气藏形成岩性
廊固凹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勘探
廊固凹陷内的火成岩主要是新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以辉绿岩侵入体和水下喷发玄武岩形式产出,原生孔隙不发育,后期形成构造裂缝使火成岩具备储集性能。当辉绿岩侵入以泥岩为主的围岩地层时,在特定地质条件下会发生烘烤变质作用,形成...
吴小洲王锋
一种提高地震反演数据预测储层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地震反演数据预测储层能力的方法,包括:对一工区内的地震数据进行有井波阻抗或速度反演,生成反演数据;确定初始时窗的长度、时窗滑动步长、时窗内曲线数据要求达到的数值幅差及时窗内合理低点、高点的判别控制参数...
龙建东刘晓牛嘉玉李明李勇根吴小洲赵一民姜雪竹吴丰成王卉王居峰蒋凌志刘海涛鲁卫华池英柳
文献传递
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岩相与储集层模型被引量:39
2000年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体中心相、边缘相、角岩相和板岩相 4个亚相带分别具有不同优势的孔缝组合 ,其中 ,石榴石角岩带的粒间孔缝、岩体边缘相的溶蚀孔缝和板岩相的构造裂缝为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活跃的变质热液在该特殊岩相带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早期沿热液通道向岩体内部呈透入式溶蚀 ,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 ;后期热液碳酸盐充填裂缝 ,导致各亚相带的储集单元之间相互分隔 ,储集层发育间断 ,因此 ,该复合岩体仅在封闭的成岩体系解体以后才能参与围岩的埋藏成岩演化 ,其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来自早期储集单元在构造或挠曲变形作用下的裂缝连通。
张映红朱筱敏吴小洲袁选俊
关键词:侵入岩储集层模型岩相
一种地震反演数据预测储层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反演数据预测储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某一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基于模型的有井反演,获取该研究区的波阻抗反演数据;当对所述研究区进行波阻抗反演时所用到的地质、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各储层和相邻的非...
龙建东刘晓牛嘉玉胡素云李勇根吴小洲吴丰成姜雪竹王居峰赵一民蒋凌志崔文青刘海涛宫广胜孔凡志周海燕王卉邓松涛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5
2004年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稠油族组成、同位素、色谱、质谱等分析及与斜坡和拗陷内原油、油源岩对比研究,确定西斜坡原油为经长距离运移且遭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的稠油,以密度相对较低、粘度相对较高为特点,稠变程度为中等—严重级别。油源主要为拗陷内青山口和嫩江组湖相泥岩,烃源岩自成熟排烃以来,向西的运移聚集可明显划分出三期。
邹才能王兆云徐冠军吴小洲孙效东王建伟
关键词:稠油松辽盆地排烃油源烃源岩运移
富油气凹陷勘探潜力、领域与重点区带分析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陆上及滩海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各凹陷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油气富集程度不一,中国石油探区基本可以划分出八大富油气凹陷。这八大凹陷资源量占中国石油探区总资源量的80%以上,勘探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这些富油气...
牛嘉玉吴小洲方杰蒋凌志刘海涛
关键词:富油气凹陷油气勘探区带
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与潜山带内幕油气聚集被引量:6
2017年
郯庐断裂带在前古近纪及新生代分别发生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运动,造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利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构造分析和储层预测等方法,分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过程及潜山油气运聚。结果表明:前古近纪时期NE向左旋走滑的燕南、燕东断层,以及EW向的中—古生代断层形成燕南潜山带的内幕形态,潜山带北部内幕圈闭奥陶系储层厚度大、裂缝发育程度高;始新世时期东部凹陷沉积研究区烃源岩地层;渐新世时期燕南断层右行走滑影响潜山带的平面及纵向形态,并开启油气往潜山内幕圈闭运移的通道。该研究为下辽河—辽东湾地区的潜山勘探提供参考。
王纯张研吴小洲马晓宇黄昱丞宋志慧
关键词:潜山内幕油气运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