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赟

作品数:2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锅炉
  • 5篇烟风道
  • 5篇墙板
  • 4篇烟道
  • 4篇角部
  • 3篇烟气
  • 3篇限位
  • 3篇限位装置
  • 3篇刚性梁
  • 3篇板结构
  • 2篇挡板
  • 2篇导流
  • 2篇导流板
  • 2篇调节挡板
  • 2篇烟气流速
  • 2篇再热
  • 2篇再热器
  • 2篇水冷壁
  • 2篇水平烟道
  • 2篇汽温

机构

  • 22篇上海锅炉厂有...

作者

  • 22篇吴海赟
  • 20篇徐伟俊
  • 7篇杨琛刚
  • 7篇黄辉
  • 4篇徐丽雅
  • 4篇杨刚
  • 3篇诸育枫
  • 1篇韩华
  • 1篇薛凌云

传媒

  • 2篇锅炉技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1
  • 7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烟风道导流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风道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挡板,挡板与墙板之间留有间隙,墙板上位于挡板下侧的位置处焊接有支撑板,墙板上位于挡板上侧的位置处焊接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挡板与墙板间留有的...
吴海赟徐伟俊黄辉徐丽雅
文献传递
一种落渣管管帽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渣管管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帽体的底部设有垫板,在垫板的底部设有支脚,支脚穿过炉底布风板,与炉底布风板下侧连接,在帽体两侧设有覆盖帽体与垫板间连接处及垫板与支脚间连接处的保护层。本实用新型能够...
吴海赟徐伟俊
文献传递
一种压力平衡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平衡限位装置,设于承载钢梁和转弯风道之间,包括传力支架,传力支架固定端设于承载钢梁下部,传力支架活动端设有一带有滑动面的复合板;受力框架设于转弯风道上,受力框架上设有滑块;复合板的滑动面靠近滑块的...
邹定宏徐伟俊吴海赟
文献传递
一种管道支吊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支吊结构,包括第二垂直梁,第二垂直梁与第二悬臂梁垂直交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垂直梁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刚性梁,第二垂直梁与第二悬臂梁之间设有第二斜撑,第二垂直梁与支吊平台的一端连接,支吊平台中...
杨刚徐伟俊杨琛刚吴海赟
文献传递
一种锅炉落渣管顶部管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落渣管顶部管帽,由支脚,垫板和管帽组成,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支脚一端通过垫板与管帽连接,另一端与落渣管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圆顶管帽能更有效地起到减缓落渣速度作用,圆形管帽也能减轻管帽自身的磨损,延长...
徐伟俊黄辉吴海赟薛凌云
文献传递
一种烟风道加固肋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风道加固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设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一侧的外的第一横向T型加固肋和第二横向T型加固肋,第一横向T型加固肋和第二横向T型加固肋通过斜切T型钢连接。烟风道两相邻面板直接密封焊接...
吴海赟徐伟俊徐丽雅邹定宏
文献传递
一种烟风道风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风道风门结构,包括风门框架,风门框架内穿设有叶片转轴,其特征在于,风门框架内设有至少一根承重钢梁,所述叶片转轴垂直穿过承重钢梁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风道风门结构适用于大尺寸的风门,具有结构稳定,安全...
杨刚吴海赟徐伟俊
文献传递
刚性梁角部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性梁角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邦带,所述内帮带为一块长条形的钢板,内帮带固定在水冷壁管子或焊接于水冷壁管子之间的扁钢上,传力板焊接于内邦带上,传力板通过链接结构连接刚性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内帮...
杨琛刚吴海赟徐伟俊黄辉
文献传递
一种刚性梁角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刚性梁角部装置,包括设于水冷壁管子外侧的弯板,弯板焊接于水冷壁鳍片上,弯板与水冷壁鳍片皆焊接于传力板上,传力板通过链接与刚性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块弯板将管子盖住,弯板焊接与水冷壁的鳍片上,避免与管...
杨琛刚吴海赟徐伟俊黄辉
文献传递
锅炉烟风道设置内撑杆时加强筋选型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T5121—2000》及其配套设计计算方法(简称《六道技规》)是我国电站锅炉烟风道设计计算的指导性标准,其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等级、各类型锅炉的烟风道设计中。结合《六道技规》上的算例,通过手算及STAAD PRO建模计算,校核算例上的加强筋选型,并通过比较分析对设置内撑杆的锅炉烟风道加强筋选型进行了探讨,同时为内撑杆的设置及加强筋选型提出了建议。
吴海赟杨琛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