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环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拉米夫定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40例应用拉米夫定与Ara-AMP联合治疗作为联合组,Ara-AMP治疗8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另外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拉米夫定作为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时两组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转阴率在联合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0.5%、65.5%、68.7%、77.0%和5.6%、15.8%、26.5%、35.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及定量下降的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转阴及HBVDNA转阴方面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 王小岩祝绍俊王少华周培环吴达聪
- 关键词:拉米夫定单磷酸阿糖腺苷
- 拉米夫定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40例应用拉米夫定与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
- 王小岩祝绍俊王少华周培环吴达聪
- 文献传递
- 38例伤寒临床演变特点分析被引量:2
- 1994年
- 近年来由于伤寒疫苗的接种,早期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伤寒杆菌菌株的变异,使伤寒临床变异较大,非典型病例增多。临床上常常以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而入院,容易误诊为其他的疾病。我科于1987年1月~1993年1月共收治发热病人1757例,其中经血、及/或骨髓培养阳性确诊为伤寒者共38例(2.2%),现将该38例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71岁,其中20~40岁为26例,平均年龄为29.5岁,以年青人为多。男性26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为2.17:1。入院时间以秋冬季为多,共27例。入院时发热最长时间为65天,最短为3天,平均为25.5天。 二、临床表现:伤寒的典型特征多数不全或缺如,症状、体征复杂多样,典型表现与非典型表现相互夹杂,详见表1。
- 王小岩周培环吴达聪
- 关键词:伤寒症状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菌的临床分析(附80例报告)
- 1996年
- 自美国Mullis等1985年首创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以来,为临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院自1992年底以来对8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及部分胸水、脑脊液、尿标本进行了PCR检测结核菌,同时检测20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现将应用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 周培环吴达聪李秋生
- 关键词:结核菌聚合酶链反应结核病
- 8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附130例成年人病毒性肝炎对比
- 吴达聪周培环
- 关键词:脾大病毒性肝炎血缘家庭预后肝肿大预后
- 53例颈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和分型探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核的临床分型。方法:临床病例回顾研究。1980~1994年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颈淋巴结核共53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发病情况、病程、病灶的部位以及局部与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颈淋巴结核以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年龄16月~65岁,病程2周~10年,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发病机理不尽一致。将本病分为4型:即颈部原发型,肺结核淋巴扩散型,血行播散型和残留病灶型。结果:临床分型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朱光第周培环
- 关键词:颈淋巴结核临床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