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伟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卵巢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与术式选择(附24例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病变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卵巢囊性病变的MRI表现,结合病理对照讨论其术前诊断及术式选择。结果:6例卵巢单纯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巧克力囊肿,MRI表现信号不均匀,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的MRI表现;5例为囊性畸胎瘤,T1WI呈低信号及高信号(脂肪),T2WI呈高信号及低信号(骨骼与牙齿);5例炎性肿块,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囊腺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4例于肿块内见软组织信号影。结论:MRI作为一种多参数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对卵巢囊性病变的定性及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 周宏伟刘春梅佟颖超
- 关键词:卵巢囊性肿瘤巧克力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畸胎瘤
- 磁共振DTI及DTT在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束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 刘洋赵庆雪周宏伟兰文婧王静武薇谷艳英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胶质瘤
- PWI对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闭塞脑组织血流评价的研究
- 2011年
- 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会导致脑组织血流动力学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最常见的病因[1]。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本文依据PWI的4个参数(MTT、TTP、CBV、CBF)的变化,来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状况,旨在为临床诊断、选择合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 程艳华周宏伟刘洋郭万军王卓谷艳英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脑组织血流PWI血流动力学障碍单侧脑卒中发作
- 初级侧支循环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ACoA和PCoA对dCA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初级侧支循环的解剖差异对dCA功能的影响。根据DSA影像特点将分为两组:孤立的BA和(或)双侧VA严重狭窄/闭塞组(组1A:双侧PCoAs存在;组1B:双侧PCoAs缺如);孤立的单侧ICA严重狭窄/闭塞(组2A:无ACoA而存在同侧PCoA;组2B:存在ACoA而无PCoAs;组2C:无ACoA和PCoA)。使用传递函数法评估MCA和(或)PCA的dCA功能。在2014-2017年间接受dCA评估和DSA检查的231例非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5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1例患者被纳入组1,30例患者被纳入组2。组1A与1B、2A与2B及2C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和平均动脉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组1中,存在PCoAs的患者PCA相位差(自动调节参数)显著高于PCoAs缺如者。组2中,MCA相位差在有ACoA患者中显著高于无ACoA患者。本研究发现,ACoA/PCoA的开放可以代偿缺血区受损的dCA功能,这表明ACoA/PCoA在维持脑血流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郭珍妮孙欣刘嘉孙惠杰赵英凯马虹印徐保峰王钟秀李超颜秀丽周宏伟张鹏靳航杨弋王焱
- 关键词:脑血管狭窄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磁共振H^1-MRS和DTI联合应用诊断胶质瘤的价值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H1-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于判别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为临床全面评估胶质瘤生物学特性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13例低级别胶质瘤和1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均行常规MRI、MRS和DTI检查,测量相关参数,分别对2组患者组内及组间参数进行比较,并通过纤维束示踪图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与低级别胶质瘤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患者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NAA/Cr、NAA/Cho比值和rFA值降低,Cho/Cr比值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胶质瘤患者瘤周水肿与水肿边缘的各代谢物比值(NAA/Cr0.98±0.19、1.46±0.25;Cho/Cr 2.80±1.20、1.29±0.28;NAA/Cho 0.58±0.19、1.12±0.18)及rFA值(0.56±0.11、0.78±0.06)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对纤维束的影响轻微,主要表现为为纤维束受压、稀疏及局部轻度破坏;高级别胶质瘤对纤维束的影响严重,可使该区域内纤维束移位甚至中断。结论:MRS联合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结合DTT直接观察白质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预后判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程艳华刘洋张青帝周宏伟兰文婧王静武薇谷艳英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胶质瘤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颅内常见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方法分析颅内常见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及脑肿瘤间代谢物差别,探讨1H-MRS对颅内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证实的27例Ⅰ-Ⅱ级胶质瘤、22例Ⅲ-Ⅳ级胶质瘤、24例脑转移瘤和21例脑膜瘤的1H-MRS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和乳酸(Lac)的峰值高度并计算NAA/Cr、Cho/Cr、NAA/Cho比值,比较各组数据。结果:颅内肿瘤常规MRI检查结果表现各异,难以鉴别;颅内肿瘤组织1H-MRS与正常脑组织比较NAA降低(P<0.01),Cho升高(P<0.05),且胶质瘤实质强化区的NAA/Cr比值与脑膜瘤、转移瘤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H-MRS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颅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可以在临床上弥补常规MRI影像的不足;1H-MRS检查可为病理分级、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 周宏伟孔博玉兰文婧刘洋谷艳英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成像
- 3D T1 SPACE序列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 目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主要包括静脉窦血栓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卒中的少见病因之一,约占卒中病因的0.5%-1%.近来3D高分辨黑血序列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
- 于瑶牛朋朋周宏伟杨弋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治疗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资料。全部由MRI平扫,其中39例有2D-PC法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8例合并浅静脉血栓,其中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脑深静脉血栓;6例同时合并深静脉、浅静脉血栓。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而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 赵会峰刘春梅周宏伟刘洋谷艳英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治疗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资料。全部有MRI平扫,其中39例有2DPC法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8例合并浅静脉血栓,其中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脑深静脉血栓;6例同时合并深、浅静脉血栓。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和最有效而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 王建立吴仁昌卢贺峰周宏伟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涉及锥体束的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涉及锥体束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核磁检查及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图,观察锥体束的结构、走形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后再行DTT以评价手术对锥体束的影响,并于入院及出院时行KPS评分以评估预后。结果DTT显示出锥体束与肿瘤的位置关系,10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锥体束单纯移位(术后移位均减轻),术前、术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0;2例表现为锥体束单纯破坏(术后1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术前、术后KPS评分平均为70和85;6例表现为锥体束移位伴破坏(术后2例移位及破坏均部分恢复,3例移位恢复,1例均未恢复),术前、术后KPS评分平均为71和76。结论DTT可明确锥体束与肿瘤的空间毗邻关系,为术前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及术后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提供了依据。
- 陈岩赵刚周宏伟谷艳英刘宝斌邱吉庆刘兴吉
- 关键词: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锥体束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