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永宏

作品数:66 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电子电信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天文地球
  • 6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0篇地球
  • 22篇自转
  • 20篇地球自转
  • 12篇日长变化
  • 8篇涛动
  • 7篇大气角动量
  • 6篇CHANDL...
  • 5篇地球定向参数
  • 5篇地球自转变化
  • 5篇神经网
  • 5篇神经网络
  • 5篇天体
  • 5篇天文
  • 5篇年际
  • 5篇南方涛动
  • 5篇极移
  • 5篇ENSO
  • 4篇行星
  • 4篇日长
  • 4篇天体测量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上...
  • 13篇中国科学院国...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麻省理工学院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北京航天飞行...

作者

  • 66篇周永宏
  • 31篇廖新浩
  • 21篇郑大伟
  • 20篇廖德春
  • 14篇许雪晴
  • 6篇王琪洁
  • 4篇虞南华
  • 3篇吴宏秋
  • 3篇陈剑利
  • 3篇马金
  • 3篇黄乘利
  • 2篇李志林
  • 2篇胡小工
  • 2篇严豪健
  • 2篇朱元兰
  • 2篇董晓军
  • 2篇冯初刚
  • 2篇陈永奇
  • 2篇张可可
  • 2篇黄城

传媒

  • 11篇中国科学院上...
  • 9篇天文学报
  • 8篇科学通报
  • 7篇天文学进展
  • 2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计算物理
  • 1篇地震学报
  • 1篇飞行器测控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ENSO:1997~1998厄尔尼诺和1998~1999拉尼娜信号被引量:13
2001年
采用 1 970年 1月~ 1 999年 6月期间日长变化序列 ( ΔL OD)、大气角动量 ( AAM)和南方涛动指数 ( SOI) ,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ΔLOD,AAM与 ENSO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ΔL OD和 AAM的年际变化与 ENSO具有相似的时变谱结构 ,从日长和 AAM资料中可以检测到 1 997~ 1 998年厄尔尼诺 ( El Nino)和 1 998~ 1 999年拉尼娜 ( La Nina)
周永宏郑大伟廖新浩
关键词: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小波变换拉尼娜厄尔尼诺
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海洋活动被引量:23
2000年
地球自转运动(自转速率变化和地极运动)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以及固体地球与大气和海洋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 它们在维持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下, 构成了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系统. 近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自转与大气和海洋活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着重综述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和海洋活动以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未来理论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周永宏郑大伟虞南华廖新浩
关键词:地球自转大气活动ENSO地球动力学
水文、大气和海洋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被引量:4
2004年
分析计算了由陆地上土壤湿度和积雪水当量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作用,并将其和大气、海洋激发一起与天文观测激发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水文激发在钱德勒频带上的激发能量很小,只能解释观测激发的平均能量约10%,但是在大气激发的基础上增加水文变化的激发作用,显著提高了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和置信度水平.因此,水文变化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作用是值得重视的激发因素之一.
廖德春廖新浩周永宏陈剑利
关键词:天体测量地球自转钱德勒摆动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实时快速预报被引量:14
2007年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实时快速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复杂变化(或日长变化)的时变特性,传统的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预报效果.采用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报日长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由最小均方误差法确定.考虑到日长变化与大气环流运动间的密切联系,在神经网络预报模型中首次引入轴向大气角动量的实时预报值,进行日长变化1~5d的实时快速预报.结果表明,联合日长变化序列和大气角动量预报序列的神经网络模型,比起单独采用日长变化资料的模型,预报精度得到显著的提高.
王琪洁廖德春周永宏
关键词: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神经网络
大气和海洋对周年极移的激发被引量:4
1999年
给出海洋对周年极移激发的定量计算结果 .大气对周年极移的激发量约为海洋的 2倍多 ;大气与海洋激发的总量 ,比起只考虑大气 ,更接近于观测到的周年极移激发量 ;这表明大气和海洋是周年极移的主要激发源 .
周永宏郑大伟虞南华吴宏秋
关键词:周年极移大气角动量海洋角动量激发函数
海洋和大气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贡献被引量:1
2003年
用 198 5~ 1995年期间海洋角动量变化序列和大气角动量变化序列 ,分析它们对Chandler摆动的激发能量以及它们与天文观测激发的相干性 .结果表明 ,在Chandler摆动频带内 ,海洋角动量变化提供的激发能量大约占观测激发的 6 4 % ,其中洋底压力变化起主导作用 ;NCEP 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和JMA(日本气象厅 )大气角动量变化提供的激发能量分别为观测激发的 2 3%和 2 14 % .海洋激发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约为 0 .5 2 ,接近 99%置信度下限 (0 .5 4 ) ,海洋激发的相位滞后观测激发约 19° ;NCEP NCAR和JMA的大气激发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分别为 0 .32和 0 .37,大气激发的相位超前观测激发分别约 4 7°和 19°.用更短期间 (9年、6年 )的海洋和大气角动量序列与更长期间 (16、39年 )的大气角动量序列作分析表明 ,在Chandler摆动频带内 ,无论是它们的激发能量 ,还是它们与观测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都呈现很大的变化 ,而且这些变化具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 .
廖德春廖新浩周永宏
关键词:CHANDLER摆动海洋角动量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相干性天文观测
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ENSO年际信号的相关分析及2020―2021年拉尼娜事件被引量:1
2021年
作为年际尺度最强的气候变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发生对全球天气-气候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与地球自转变化和大气角动量(AAM)的年际信号密切相关。基于1962年1月―2021年1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集(R1),进行大气角动量函数计算,并将其与同时段年际分量的日长变化(ΔLOD)数据以及表征ENSO的海洋尼诺指数(ONI)和南方涛动指数(SOI)资料相对比:通过互相关分析和小波变换等统计方法分析了ENSO,AAM,ΔLOD的关联性,并给出相应过程的物理解释。同时,应用这些关联性和可能的物理过程,在日长变化的年际分量上检测到正在发生的2020―2021年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信号,且在此期间年际ΔLOD已经产生约―0.18 ms的变化。
孔昭洋周永宏许雪晴许雪晴
关键词: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ENSO拉尼娜
检测钱德勒摆动周期和Q值的一种新方法
2021年
基于经典极移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估计地球钱德勒摆动(Chandler wobble)周期和品质因子的数学模型和快速算法,该方法对模型误差的假设较弱,估计结果的统计性质更优。采用1993年1月―2009年12月时间段内的极移观测序列和大气、海洋角动量数据,新方法对钱德勒摆动周期和品质因子的点估计分别为(430.8±0.50) d和62.6±9.63,与最新研究结果接近;与之对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430.0, 431.6) d和(43.5, 75.7),这一极窄的置信区间提高了点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有助于更加精确地认识地球钱德勒摆动的激发和维持机理。
胥灿灿方明许雪晴周永宏段鹏硕
关键词:地球自转变化角动量优化算法自助法
相关分析显著水平的蒙特卡洛模拟检验
<正> 相关分析技术是研究变量间关系的重要统计方法,已经成为多种研究领域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而对其统计结果显著水平的检验也同样极为重要。然而,大多数数理统计书籍附有的相关系数检验表包括的范围较小,使得难以检验较大样本间相...
周永宏郑大伟廖新浩
文献传递
天体测量法探测系外行星被引量:4
2016年
在目前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绝大多数是由视向速度法和凌星法探测得到的,天体测量法仅发现了1颗.gaia卫星数据即将发布,天体测量法将逐步成为系外行星探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天体测量法给出的恒星位置参数序列,讨论了在求解行星质量和轨道参数时涉及的动力学条件方程计算问题,给出了具体微分改正公式,同时也进行了必要的仿真模拟计算.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容易地推广到多行星系统.
许伟维廖新浩周永宏许雪晴
关键词:系外行星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数据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