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湘哲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重症
  • 3篇重症患者
  • 3篇细胞
  • 2篇心肌
  • 2篇炎性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患者
  • 2篇术后
  • 2篇气管
  • 2篇全麻
  • 2篇乌司他丁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影响
  • 2篇小剂量氯胺酮
  • 2篇氯胺酮
  • 2篇拔管
  • 2篇拔管期
  • 2篇丙泊酚
  • 1篇心肌保护

机构

  • 9篇甘肃省肿瘤医...
  • 2篇甘肃省医学科...

作者

  • 11篇周湘哲
  • 8篇田瑞兆
  • 5篇王莉
  • 2篇马静
  • 2篇田瑞兆
  • 2篇马静
  • 1篇王鸿旻
  • 1篇张丽
  • 1篇胡靖峰
  • 1篇韩飞容
  • 1篇徐维安
  • 1篇梅澍
  • 1篇杨明霞
  • 1篇苏聪

传媒

  • 2篇甘肃医药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抑制肿瘤患者全麻术后拔管期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周湘哲胡青烽马静田瑞兆温晓辉
课题为自选课题。手术结束后早期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肿瘤手术患者,年龄跨度大,肿瘤及化疗等导致机体消耗较重,体质较差,且较多合并有呼吸、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的相关疾病,手术难度及复杂性相对较高,术后患者的危重性及呼吸、心...
关键词:
关键词:拔管期全麻丙泊酚应激反应
丙泊酚在肿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有效剂量丙泊酚用于防治肿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腹及头颈部肿瘤手术的患者11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对照组(B)。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复苏室。符合拔管条件时A组患者给予丙泊酚0.4~0.8mgk/g静脉注射,5分钟后拔管;B组患者不予以药物即行拔管。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拔管时间、呛咳反应、屏气反应、恶心、呕吐情况及镇静程度。结果A组患者拔管即刻MAP、HR与拔管前相比均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分钟MAP、HR均较拔管前及A组明显升高(P〈0.05),A组患者拔管即刻镇静程度良好,而B组患者镇静程度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呛咳反应、屏气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0.4~0.8mgk/g于拔管前静脉注射可有效减轻肿瘤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期的不良反应,使循环、呼吸更为平稳,且不影响拔管时间。
周湘哲田瑞兆马静胡靖峰
关键词:丙泊酚全身麻醉气管拔管
小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胸部肿瘤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后行双腔管气管插管,切皮前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50 mg,继以静脉输注0.2%普鲁泊福和氯胺酮等复合液,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继以静脉输注0.2%普鲁泊福和芬太尼等复合液,间断吸入恩氟烷和追加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TNF-α、IL-6、IL-8浓度变化;两组术后均同时实施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4、24、48 hVAS.结果 氯胺酮组在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开始后4 h、术毕24 h血清TNF-α浓度[(1.40±0.22)、(1.46±0.22)、(1.36±0.1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54±0.09)、(1.58±0.17)、(1.47±0.22)μg/L](P<0.05);氯胺酮组在术毕48 h血清IL-6浓度[(30.53±3.35)ng/L]低于对照组[(34.64±2.61)ng/L](P<0.05);两组各时间点血清IL-8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术后24、48hVAS[(3.2±0.2)、(3.1±0.7)分]低于对照组[(3.7±0.5)、(3.5±0.7)分](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可抑制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产生,术后24、48 h VAS降低,减轻围手术期炎性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马静田瑞兆周湘哲
关键词:氯胺酮胸外科手术细胞因子类
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合并感染1例的诊治体会
2023年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唯一体征可能是发热。一般可通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常规、微生物培养进行诊断,随后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对危险因素分析,并进行耐药和风险情况评估,制定降阶梯治疗方案,依照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并在经验治疗后依照患者病情变化和微生物检查结果,对抗菌药物方案实施调整,并予以抗肿瘤并发症治疗及人文关怀。本研究患者为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合并感染者,经总结治疗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王莉周湘哲田瑞兆袁宽道杨鹏张丽丽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化疗溶血性葡萄球菌发热
目标导向性镇静策略对肿瘤重症患者疼痛及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镇静策略对肿瘤重症患者疼痛程度及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甘肃省肿瘤医院的90例肿瘤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镇静方式,观察组实施目标导向性镇静策略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48 h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ICU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及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48 h浅镇静率为55.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观察工具法(CPOT)、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POT、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目标导向性镇静策略在肿瘤重症患者应用中效果显著,可以尽快达到浅镇静目标,减少患者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王莉周湘哲田瑞兆袁宽道杨鹏张丽丽马艳琦
关键词:疼痛程度
艾司洛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穿孔的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术后穿孔患者采用艾司洛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8例胃肠道肿瘤术后穿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即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水平、治疗有总效率优于其他两组,NT-ProBNP水平远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术后穿孔患者,采用艾司洛尔+乌司他丁治疗,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又能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还能降低NT-ProBNP水平,从而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
袁宽道王莉周湘哲田瑞兆张丽丽
关键词:空腔脏器穿孔脓毒性休克艾司洛尔乌司他丁心肌功能
纳洛酮治疗高龄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探讨纳洛酮在高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9例予以内科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分别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5%,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高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重要临床价值,对缓解症状以及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肯定。
田瑞兆杨明霞周湘哲张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纳洛酮疗效分析
乌司他丁对肿瘤重症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肿瘤重症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ICU收治恶性肿瘤并发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例)及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次,2次/日;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治疗7 d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病理生理学及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治疗期间动态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7 d后血清CRP、PCT、IL-6、CK-MB、NT-proBNP、cTnI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急性病理生理学及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降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恶性肿瘤并发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心肌标记物水平,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患者受益。
王莉周湘哲田瑞兆杨鹏袁宽道张丽丽马艳琦
关键词:恶性肿瘤乌司他丁心肌酶炎症因子
小剂量氯胺酮对胸部肿瘤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马静田瑞兆周湘哲梅澍苏聪王鸿旻徐维安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胸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放免法(RIA)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TNF-、IL-6、IL-8浓度,术...
关键词:
关键词:胸部肿瘤手术小剂量氯胺酮
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的发生和处置
200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发病的特殊性及其诊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同原因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患者的误诊情况、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8例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患者中,误诊为支气管哮喘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或颈部CT检查均可见气管外压性Ⅱ、Ⅲ度狭窄。人工气道重建后均可缓解气管狭窄,以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最佳,气管切开套管置入次之。结论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易误诊;甲状腺切除和人工气道重建可有效缓解气管狭窄,但预后取决于甲状腺疾病性质、气管狭窄程度和处理方法。
周湘哲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气管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