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维康

作品数:27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疗效
  • 5篇皮肤
  • 4篇临床疗效
  • 4篇鼻炎
  • 3篇特应性
  • 3篇皮肤病
  • 3篇皮肤感染
  • 3篇皮炎
  • 3篇疗效分析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莫匹罗星
  • 3篇抗菌
  • 3篇疾病
  • 3篇安全性
  • 3篇EB病毒
  • 3篇变应性
  • 3篇变应性鼻炎
  • 2篇性传播
  • 2篇性传播疾病
  • 2篇沙星

机构

  • 12篇重庆市第三人...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0篇重庆市急救医...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山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二人...

作者

  • 27篇周维康
  • 8篇吴音
  • 7篇温文芳
  • 7篇刘学书
  • 5篇李惠
  • 4篇李桂明
  • 4篇曾丹
  • 3篇郑行萍
  • 3篇李朝军
  • 3篇邹帆
  • 3篇李兵
  • 3篇高明华
  • 3篇熊俊伟
  • 2篇王其南
  • 2篇李晓晓
  • 2篇朱道银
  • 2篇蒋玉富
  • 2篇方红雁
  • 1篇卢毅
  • 1篇杨凤翔

传媒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重庆医学
  • 2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重庆医药
  • 1篇成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痤疮的抗生素治疗及耐药现状被引量:1
2006年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短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成熟,毛囊口出现角栓,皮脂腺分泌功能也明显增加,因皮脂含有较多脂肪酸等成分,适合P.acnes的生长繁殖,从而成为痤疮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因此近年来系统或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显著的疗效.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P.acnes耐药现象明显增多,而且存在交叉耐药,降低了药物的疗效.本文就痤疮的抗生素治疗及耐药现状做一综述.……
刘丽华周维康李惠
重庆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亚型的分布,初步探讨基因亚型与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重庆地区421例梅毒标本,用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多聚酶I基因(DNA polymerase I gene,pol A),然后扩增阳性标本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cid repeat protein,arp)和苍白密螺旋体重复家族基因(treponema pallidum repeat,tpr)及TP0548基因,分别根据Pillay标准基因分型和三基因分型法进行分型,利用双侧Fisher’s exact test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不同基因亚型与血清固定、梅毒复发和吉海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63例标本pol A PCR检测阳性,arp、tpr基因和TP0548基因亚型分别以14型、d型和f型为主。正规驱梅治疗12月后,32例患者血清固定,其中tpr基因d型(11例)、a和b型(各2例)和f型(1例);3例患者梅毒复发,其中TP0548基因c型(2例)和f型(1例);8例发生吉海反应,其中14f/f(4例),14d/f(3例)和未分型(1例)。结论:重庆地区梅毒螺旋体以14、d和f型为优势型。梅毒血清固定可能与tpr基因b型相关,14f/f基因型的二期梅毒患者易发生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的吉海反应。
汤镇周维康李惠曾丹唐静杨瑶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吉海反应
洛美沙星治疗淋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2
1996年
观察了国产洛美沙星与氧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无合并症淋病101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洛美沙星组58例,氧氟沙星组43例。男性病人87例服用洛美沙星或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2天;女性病人14例服400mg,每日2次,2天。两药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3.1%(54/58)和90.7%(39/4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6%(56/58)和93.02%(40/43)。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58)和2.3%(1/43),反应轻微。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青霉素和大观霉素对56株淋球菌的MIC_(50)/MIC_(90)(mg/L)为0.06/0.25、0.06/0.125、0.06/0.125、0.06/0.25、0.5/1.0和16/32。
周维康刘学书温文芳吴音郑行萍
关键词:淋病洛美沙星氧氟沙星临床疗效体外抗菌活性
特异益生菌株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特异益生菌干预是否可以减少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发作次数,减轻PAR症状;益生菌抑制PAR发病是否与肠道或全身免疫有关。方法 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2-4月),我院收治PAR患者50例进入研究序列,每例患者允许获得独立编码的胶囊药物,每天确保口服胶囊1粒,连续3个月。益生菌组药物为益生菌胶囊,每粒含5×109CFU(25%嗜酸乳杆菌和75%乳双歧杆菌)。对照组为纤维素胶囊。2组PAR患者均口服氯雷他定10 mg/d,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进行随访,完成以下指标检测:症状VAS评分、鼻腔分泌物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测定,血清s Ig E、细胞因子IL-4及IFN-γ浓度测定,粪便Ig A浓度测定。结果 2组治疗前检测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均降低;治疗后3个月益生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益生菌组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1、3个月,2组血清s Ig E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IL-4均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IL-4升高被益生菌干预阻断,而对照组IL-4继续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FN-γ水平在治疗后1、3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3个月,益生菌组粪便中Ig A持续降低,而对照组Ig A水平持续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特异益生菌组合能够减少PAR的发病,减轻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炎症。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或全身免疫状态,抑制PAR的发病。
陈红江高明华邹帆李朝军周维康李奇林
关键词:益生菌变应性鼻炎肠道免疫
PCR法检测STD患者生殖器部位EB病毒及其意义
目的:①对STD患者,用PCR法检测其生殖器部位上皮细胞有无EBV存在,并与无性接触史的对照组进行比较.②观察生殖器部位EBV阳性及阴性的STD患者的配偶,其生殖器部位EBV感染情况.③比较EBV阳性患者配偶的EBV阳性...
周维康
关键词:EBVSTD生殖器部位
文献传递
食物过敏致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口腔溃疡(cankersore)是口腔黏膜最易罹患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口腔疾病中仅次于龋病和牙周病,占第3位。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20%左右,其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公认的病因有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氧自由基因素、微循环障碍等。近年来,食物过敏引起RAU在国外一些研究中有所报道,现综述如下。
刘鑫曾丹周维康
关键词: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食物过敏过敏反应
梅毒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近年来,世界各地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梅毒发患者数也快速增长,据报道,2010年全国报告梅毒病例358534例,2010年发病率26.86/10万,比2009年增加17.02%,居全国乙类传染病的第3位。
曾丹周维康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基因分型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每日两次疗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目的 鼻用糖皮质激素(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PAR)的常用药物,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在变态反应疾病临床诊疗工作...
熊俊伟李兵周维康方红雁高明华邹帆曾丹李晓晓莫海兰
CD4、CD8和γ受体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T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根据T细胞表面抗原CD4、CD8和受体γ的表达分析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Pigmented purpuric dermatoses,PPD)和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的关系,探讨前者能否被视为一种皮肤淋巴样疾病(Cutaneous lymphoid dyscrasia,CLD)。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确诊PPD患者皮损表皮和真皮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的表达情况,PCR测定T细胞受体γ(Tcell receptor γ,TCRγ)单克隆基因重排。设立20例MF皮损、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为对照。结果:23例PPD中的15例有淋巴细胞向表皮的明显迁移,其中的5例和20例MF皮损可见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正常组未见此现象;18例PPD、20例MF和6例正常皮肤免疫染色以CD4+T为主;PPD和MF两组在真皮中的CD4+T数分别为38.2±30.6和68.8±47.6(P<0.017),CD4+/CD8+值分别为1.7±1.1和2.6±0.8(P<0.05),PPD组数值小于MF组,有显著差异;其余表皮和真皮中两组间的CD4+T、CD8+T计数和CD4+/CD8+值均较接近。TCRγ的PCR扩增结果显示23例PPD中10例阳性,20例MF中16例阳性,正常组无1例阳性。其中7例阳性PPD标本见淋巴细胞向表皮的明显迁移(包括3例有亲表皮现象的PPD),8例以CD4+T细胞为主,9例表现为除双小腿以外的其它部位也存在皮疹。结论:PPD在T细胞表面抗原和受体的表达上有部分类似蕈样肉芽肿的特征,可能系一种皮肤淋巴样疾病。对于皮损分布广泛,治疗效果欠佳,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类似蕈样肉芽肿的病例在诊疗上应尤为重视,加强随访。
刘婷李惠周维康
关键词: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蕈样肉芽肿CD4CD8
DNCB诱导TRPA1基因敲除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在C57BL/6遗传背景下的野生型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subfamily A,member 1,TRPA1)基因敲除小鼠上建立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初步探索TRPA1在该模型的作用。方法:首先将野生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6),对照组(n=6),建立AD模型。具体造模方案:在致敏阶段,于第1天小鼠背部及耳部分别使用2%DNCB(丙酮/橄榄油3∶1)溶液及单纯丙酮/橄榄油溶液外涂。在激发阶段,于第5、8、11、14、17、20天背部及耳部分别外涂0.5%DNCB溶液及单纯丙酮/橄榄油溶液,共6次,造模后取皮损行HE染色,鉴定AD模型。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背部皮损T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TRPA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水平。然后随机选取6只TRPA1+/+(野生型)小鼠为模型组I,6只TRPA1-/-(敲基因型)小鼠为模型组Ⅱ,6只TRPA1+/+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建立AD模型,具体造模方式同上。造模结束后取血清及耳部和背部皮损组织,检测病理生理各项指标。结果:皮损及HE染色显示,在野生型小鼠上成功建立了AD模型。q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背部皮损中TRPA1的mRNA相对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P=0.0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背部皮损TRPA1蛋白表达升高,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00);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TRPA1在表皮和真皮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在TRPA1基因敲除小鼠上建立AD模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Ⅰ、Ⅱ组背部皮肤表现出明显的炎症性皮损,耳部明显肿胀。病理显示角化过度和(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厚、真皮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发现肥大细胞浸润增加。血清总IgE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10)μg/mL vs.(14.82±0.26)μg/mL,t=19.27,P=0.000;(1.27±0.10)μg/mL vs.(8.63±0.28)μg/mL,t=2
陈超周维康陈爱军吕凤林刘婉舒马雪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基因敲除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