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景君

作品数:37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颗粒骨
  • 10篇颈椎
  • 8篇微小颗粒
  • 8篇微小颗粒骨
  • 7篇椎管
  • 5篇手术
  • 4篇缺损
  • 4篇自体
  • 4篇疗效
  • 4篇颈椎病
  • 4篇脊髓
  • 4篇骨缺损
  • 4篇骨形态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髓型
  • 3篇肿瘤
  • 3篇椎管扩大
  • 3篇椎管扩大成形
  • 3篇椎管扩大成形...
  • 3篇椎管内

机构

  • 2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9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7篇夏景君
  • 27篇闫景龙
  • 10篇徐公平
  • 9篇祖佳宁
  • 9篇张志鹏
  • 9篇张志鹏
  • 7篇裴刘宝
  • 6篇关国发
  • 5篇王新涛
  • 5篇沈洪涛
  • 4篇庄金鹏
  • 4篇姬烨
  • 4篇杨显声
  • 4篇汪宇
  • 3篇王洪伟
  • 3篇吴莹
  • 3篇张滨
  • 2篇王丽娜
  • 2篇奚春阳
  • 2篇王立春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医院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姜黄素经JAK2/STAT3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对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活化抑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用LPS及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cumin,CUR)处理24 h,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LDH、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P-STAT3(Tyr705)、STAT3、P-JAK2(Tyr1007/1008)和JAK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V2细胞上清中LDH、TNF-α、IL-1β和IL-6含量增多(P<0.01),P-STAT3和P-JAK2水平增高(P<0.05);与LPS组相比姜黄素各组降低了BV2细胞上清中LDH、TNF-α、IL-1β和IL-6含量(P<0.01),降低了P-STAT3和P-JAK2水平(P<0.05)。结论姜黄素经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且呈剂量依赖性。
祖佳宁庄金鹏闫景龙徐公平夏景君张志鹏
关键词:姜黄素小胶质细胞活化
MRI影像中面积比值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颈椎MRI中各部分面积的测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病变节段在C4、5)的临床表现与颈髓横切面积和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20例患者的临床、MRI图像资料,其中手术组60例,非手术组60例,用Photoshop软件计算选定区域内像素(C4、5节段),求得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的比值。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0例正常成人C4、5MRI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非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4、5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与正常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可反映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夏景君关国发张伟张志鹏沈洪涛裴刘宝杜洪伟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面积比值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微小颗粒骨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48只 ,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 (A组 )、块状骨 (B组 )两组 ,每组 2 4只 ,取左侧髂骨 ,修剪成 0 .3cm× 0 .5cm×l.0cm骨块 ,A组将骨块制成微小颗粒骨 ,B组骨块不处理 ,均植入右侧臀大肌肌袋 ,于术后 1、3、5、7、1l、14、2 1、2 8d取材 (包括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 ) ,做组织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做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 1)在异位成骨过程中 ,微小颗粒骨吸收迅速、替代完全 ,BMP释放量大 ;( 2 )骨诱导伴随着成骨的全过程 ,BMP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微小颗粒骨可能起到骨化中心的作用。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强于块状骨 。
张滨闫景龙夏景君王洪伟汪宇
关键词:自体微小颗粒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
颗粒骨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回顾近阶段国内外关于颗粒骨的临床应用与相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颗粒骨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文献 ,综述颗粒骨的应用方法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结果 颗粒骨在临床应用中 ,特别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表明颗粒骨有很多优点。 结论 颗粒骨应用效果良好 ,虽然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夏景君闫景龙张志鹏汪宇吴莹
关键词:翻修术人工全髋关节
临床路径在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4例实施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其中72例为实施临床路径之前收治的患者(未实施临床路径组),72例为实施临床路径之后收治的患者(临床路径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组的住院费用[(28827.69±5732.84)元]、住院天数[(9.39±1.16)d]明显少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33974.14±8504.37)元、(13.15±5.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路径组的患者满意度[98.6%(71,72)]、医护人员满意度[91.7%(66/72)]明显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84.7%(61/72)、75.0%(5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治愈率、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前路手术的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获得了良好效果,这为今后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裴刘宝王丽娜闫景龙赵岩夏景君
关键词:颈椎病
应用于脊柱融合的骨移植替代物的实验研究
2003年
脊柱融合手术中常常遇到骨移植材料缺乏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应用于脊柱融合的骨移植替代物的基础研究概况。
张志鹏夏景君闫景龙顾群
关键词:脊柱融合骨移植骨替代物复合材料基因治疗
保留C_(2)半棘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2023年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保留C_(2)半棘肌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名无脊柱疾病史志愿者的CT扫描数据建立颈椎正常模型、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模型、颈椎后路保留C_(2)半棘肌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模型,测定颈椎在前屈、后伸和侧弯状态下的椎间隙活动度、椎间盘Von Mises应力、微型钛板Von Mises应力。结果在前屈、后伸及左侧弯状态下,正常模型组和保留C_(2)半棘肌模型组的C_(3~7)椎间隙活动度均小于单开门模型组(P<0.05),而正常模型组和保留C_(2)半棘肌模型组椎间隙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屈和后伸状态下,正常模型组和保留C_(2)半棘肌模型组的C_(3~7)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明显小于单开门模型组(P<0.05),正常模型组与保留C_(2)半棘肌模型组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侧弯状态下,3组间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屈状态下,单开门模型组C_(3~7)节段微型钛板的Von Mises应力大于保留C_(2)半棘肌模型组(P<0.05);在后伸状态下,单开门模型组C3~5节段微型钛板的Von Mises应力大于保留C_(2)半棘肌模型(P<0.05),两组C6~7节段钛板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侧弯状态下,两组C_(3~7)节段钛板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保留C_(2)半棘肌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能有效减少单纯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产生的颈椎间盘代偿性应力,保留颈椎后方肌肉韧带组织更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稳定性。
张强夏景君安仲晨李占飞姬钢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分析
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在胸椎,侵犯2个椎体
杨显声闫景龙徐公平夏景君张志鹏祖佳宁关国发王新涛
临床路径应用于颈前路手术的相关变异因素分析
2012年
通过收集临床路径资料,分析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路径的变异因素,发现原因探讨改进措施。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收集120例施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路径患者,对发生变异的病例进行分析,寻找引起变异的原因。120例患者实施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路径,其中34例发生变异,变异率28.3%,变异由多种原因引起。变异分析对于临床路径的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颈前路手术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可以对临床路径的运行起到推动作用。
夏景君裴刘宝闫景龙王丽娜沈洪涛赵岩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黏附颗粒骨复合物的生物学效能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有效地将微小颗粒骨聚集为一体,以增强其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能。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楼完成。选取公羊1只,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5g。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羊髂骨制取的颗粒骨按10%质量比制成9个固化圆柱状复合物标本。另制取9个单纯颗粒骨标本作为对照,但单纯颗粒骨松散无法聚集塑形。将复合物标本分别置入羊血制取的血清中浸泡4周,观察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黏附颗粒骨的效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物标本被浸泡前及被浸泡后1,2周表面及断面的形貌。结果: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黏附颗粒骨的效果:复合物标本制作固化后及浸泡初期,其表面粗糙,颗粒骨间最大间隙达0.5mm。血清浸泡4周后,复合物标本未解体,浸泡标本的血清清澈、透明。随浸泡时间延长,标本表面有新物质生成,逐渐变光滑,标本表面颗粒骨间的间隙也逐渐增大。②复合物标本血清浸泡前表面及断面形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物标本浸泡前表面及断面形貌一致。颗粒骨表面光滑,颗粒骨表面部分被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所覆盖,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呈现磷酸钙的叶片状晶体形貌。③复合物标本血清浸泡1,2周后表面及断面形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物标本于血清中浸泡1,2周后,表面及断面形貌均呈现一致变化。复合物中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叶片状晶体形貌被某种新生成物的细颗粒状形貌所取代。结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可有效地将颗粒骨聚集为一体,且血清浸泡后复合物表面及断面均能够生成类骨磷灰石。证明与羊髂骨质量比为10%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颗粒骨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
张勇闫景龙张志鹏徐公平夏景君
关键词:骨代用品二膦酸盐类磷酸钙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