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芬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CS
  • 4篇铯134
  • 3篇细胞
  • 2篇照射
  • 2篇生殖
  • 2篇内照射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畸变
  • 2篇睾丸
  • 2篇精原细胞
  • 1篇低剂量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性研究
  • 1篇胸腺
  • 1篇胸腺细胞
  • 1篇生殖毒性
  • 1篇生殖毒性研究
  • 1篇生殖细胞

机构

  • 8篇苏州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0篇朱寿彭
  • 10篇夏芬
  • 1篇杨占山
  • 1篇曹根发
  • 1篇杨卫东
  • 1篇杨卫东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辐射防护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核技术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1997
  • 5篇1994
  • 2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号核素^(134)Cs诱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畸变效应比较研究
1997年
对134Cs诱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畸变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观察内污染不同放射性活度134Cs时诱发同体骨髓细胞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量效关系,以及同一放射性活度134Cs作用不同时间诱发上述两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产额。结果研究发现,134Cs内照射诱发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产额显著高于精原细胞,而其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均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结论由不同放射性活度134Cs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产额而言,骨髓细胞要比精原细胞高出1.5~5倍。
朱寿彭夏芬杨卫东
关键词:^134CS体细胞生殖细胞
低剂量^(134)Cs内照射对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反应的兴奋效应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作者探讨了机体受低剂量裂变产物134Cs内照射时的体内滞留对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免疫细胞的刺激增生作用.134Cs的体内滞留过程包括快、慢两个不同的滞留半减期,其中快组份的T1=0.07天,慢组份的T2=16.38天.实验结果表明:当机体摄入低剂量134Cs0.185和0.74kBq·g-1时,即此时的全身累积吸收剂量为0.91cGy和4.56cGy作用下,发现骨髓细胞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率呈显著增升,表明其DNA合成能力的增高,呈现出134Cs内照射对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免疫反应增强的兴奋效应.
朱寿彭夏芬
关键词:低剂量照射免疫反应内照射
^(134)Cs 在小鼠睾丸的滞留过程及其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
1997年
本文研究了134Cs在小鼠睾丸内的滞留过程及其所诱发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在47d的观察期内,得出134Cs在睾丸内的滞留分数方程可拟合为R(t)=0.0048exp(-0.138t),式中R(t)为滞留分数,t为注入后时间(d),由此可得出134Cs在睾丸内的半滞留期为5.02d;134Cs可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其畸变类型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134Cs所致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在注入后第2d畸变率显著增高。
朱寿彭夏芬杨卫东
关键词:铯134精原细胞睾丸染色体畸变
小剂量内照射对大鼠骨髓与胸腺细胞的刺激增殖被引量:4
1993年
在放射性裂变产物中,观察到小剂量不同辐射体核素^(147)Pm和^(134)Cs内辐照对骨髓和胸腺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147)Pm的体内滞留方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为:R(t)=0.199e^(-0.1452t)+0.812e^(-0.0008t),包括快、慢两个不同的滞留半减期,其中快组分T_1=4.77d,而慢组分T_2=866.3d。^(134)Cs的体内滞留方程为:R(t)=18.04 e^(-9.3175t)+45.13 e^(-0.0423t),其快组分T_1=0.07d,慢组分T_2=16.14d。当大鼠静脉摄入^(147)Pm 0.185—0.74 kBq/g或^(134)Cs 0.37—1.85kBq/g后,可使骨髓细胞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率呈显著增升,表明其DNA合成能力增高,有刺激骨髓与胸腺细胞增殖作用。
朱寿彭杨占山夏芬
关键词:胸腺骨髓细胞内辐照
^(134)Cs对机体诱发放射免疫毒理和遗传毒理效应被引量:2
1993年
研究^(134)Cs诱发放射免疫毒理效应揭示,可致骨髓和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明显下降,且胸腺细胞的受抑程度要比骨髓细胞更为显著。^(134)Cs 可致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对PHA的转化反应和B-淋巴细胞对LPS的转化反应受抑,刺激指数降低。T淋巴细胞对^(134)Cs辐射损伤效应要比B淋巴细胞更加敏感。而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要比中枢免疫器官高。研究^(134)Cs诱发放射遗传毒理效应揭示,可致体细胞中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升,并诱发PCE微核率显著升高。对生殖细胞,可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使畸形精子率明显增加。且在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PCE微核率和畸形精子发生率与^(134)Cs的吸收剂量之间均呈现幂函数关系。
朱寿彭夏芬杨卫东
关键词:铯134
^(134)Cs 的骨吸收剂量诱发骨髓 PCE 微核率及其持续作用
1997年
研究了机体内污染134Cs在小鼠骨骼中的滞留过程和吸收剂量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的量效关系及其持续作用特性。由134Cs在骨骼中滞留动态拟合方程导出其半滞留期为5.73天;134Cs诱发骨髓PCE的微核形成率随机体摄入134Cs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在骨髓PCE微核形成率(Y,%)与摄入134Cs放射性活度(X,kBq/g)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Y=0.246X0.307);由于134Cs内照射的作用持续性,其诱发的骨髓PCE微核率在连续47天的观察中仍持续增升。
朱寿彭夏芬杨卫东
关键词:微核PCE铯134
信号核素^(134)C_s诱发放射免疫毒理损伤及其防护研究
1994年
研究^(134)Cs诱发放射免疫毒理效应揭示:低剂量^(134)C_s对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免疫细胞有刺激作用。但随着吸收剂量的加大,骨髓和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明显下降且胸腺细胞的受抑程度要比骨髓细胞更显著。至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对^(134)C_s辐射效应更敏感,在摄入低剂量^(134)C_s时,T淋巴细胞对PHA的转化反应和B淋巴细胞对LPS的转化反应即呈现下降,且随^(134)C_s吸收剂量的加大而下降更为显著。比较T淋细胞对^(134)C_s辐射效应要比B淋巴细胞更加敏感,而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要比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高。至于亚铁氰化铁对^(134)C_s在胃肠道最佳阻吸收效果可达56倍之多。而喹胺酸具有明显促排作用。
朱寿彭夏芬曹根发
关键词:促排
核电站事故释放信号核素^(134)Cs的滞留特性诱发生殖毒性研究
1994年
对核电站事故释放的信号核素^(134)Cs的体内滞留特性诱发生殖毒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到^(134)Cs的全身滞留方程为:R(t)=18.04e^(-9.3175t)+45.13e^(-0.0423t)。可见包括两个半滞留期,其中快组分T_1=0.07天,慢组分T_2=16.38天。探讨^(134)Cs在睾丸中滞留方程为:R(t)=0.0047e^(-0.133t),其半滞留期为5.21天。^(134)Cs可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其畸变类型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134)Cs可诱发精子畸形,主要呈现无钩精子,且精子畸形发生率(Y)与睾丸中^(134)Cs摄入量(X)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1.496X^(0.219)。P<0.01讨论追踪信号核素134Cs内污染时在全身和睾丸中的滞留过程,及其相应的吸收剂量估算,将提供134Cs诱发生殖危害效应的依据。因为放射性核素对机体的作用特性,是与其在体内的选择性滞留定位过程密切关联的[9]。本文研究中发现,当机体摄入信号核素134Cs后,一方面可在雄性生殖器官睾丸中滞留,对该组织进行持续性辐照危害;而另一方面,由于雄性生殖细胞生长增殖活动旺盛,发育的连续性好,不仅可?
朱寿彭夏芬杨卫东
关键词:生殖毒性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
^(134)Cs在大鼠整体、骨骼和睾丸中转运滞留及剂量估算被引量:3
1994年
研究了裂片134Cs内污染时在整体水平、骨骼和睾丸的转运、滞留,及其相应的吸收剂量估算。用整体测量装置探讨134Cs在整体的滞留,拟合的滞留方程为:R(t)=18.04e-9.3175t+45.13e-0.0423t在整体滞留过程中包括两个滞留半减期,其中快组分T1=0.07d,而慢组分T2=16.38d。并估算了其吸收剂量.根据134Cs在骨骼和睾丸中7周内的转运和滞留动态变化,拟合了134Cs在骨组织的滞留方程为:R(t)=0.0029e-0.121t,观察到在骨中的滞留半减期只有5.73d。而拟合的134Cs在睾丸中的滞留方程为:R(t)=0.0047e-0.133t,即在睾丸中的滞留半减期亦只有5.21d.可见随着134Cs内污染后时间的延长,其在骨骼和睾丸中的滞留均可迅速下降,而其吸收剂量呈缓慢增长。
朱寿彭夏芬杨卫东
关键词:骨骼睾丸铯134
信号核素^(134)Cs的细胞水平定位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设计用无水乙醇蒸气固定冰冻切片操作的冰冻微观放射自显影术,探讨了信号核素 ̄(134)Cs在体内呈离子态存在的定位行径。实验结果发现, ̄(134)Cs主要呈离子态均匀弥散定位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中。至于在骨髓细胞中则主要呈优势定位于幼稚细胞中,而在成熟细胞中则相对较少。并在机体的软组织如骨骼肌,肝脏和大脑等部位,都可以见到 ̄(134)Cs的摄入,而且可以较快地进入到软组织细胞内。
朱寿彭夏芬
关键词:细胞水平放射毒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