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琳娜

作品数:2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食管
  • 6篇蛋白
  • 5篇腺癌
  • 5篇SLUG
  • 3篇食管癌
  • 3篇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临床病理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内膜
  • 3篇近端
  • 3篇癌组织
  • 3篇DKK-1
  • 3篇病理
  • 3篇病例
  • 3篇Β-CATE...
  • 2篇血管
  • 2篇胰岛素样

机构

  • 20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20篇姜琳娜
  • 15篇魏娉
  • 11篇路三军
  • 10篇杨学丽
  • 8篇尹峰
  • 8篇桂红武
  • 6篇安欣
  • 4篇孙丽娟
  • 4篇安欣
  • 3篇郭俊萍
  • 3篇孙健
  • 3篇吴倩岚
  • 2篇桂洪武
  • 2篇闫洪娟
  • 2篇王俊伟
  • 1篇李艳玲
  • 1篇郭建华
  • 1篇周珍
  • 1篇罗秋华
  • 1篇李艳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4645-5p通过靶向MUC16调控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024年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4645-5p靶向黏蛋白16(MUC16)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在线分析miR-4645-5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食管癌细胞系中miR-4645-5p的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4645-5p模拟物和阴性对照模拟物转染KYSE-30细胞,作为miR-4645-5p组和对照模拟物组。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转染KYSE-30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4645-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645-5p对靶基因的结合。采用qPCR检测MUC16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UC16、转录因子-1(ZEB-1)、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miR-4645-5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HET-1A比较,食管癌细胞系中miR-4645-5p呈低表达(P<0.05)。miR-4645-5p过表达后,KYSE-30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迁移能力降低(P<0.01),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miR-4645-5p靶向负调控MUC16 mRNA的表达(P<0.01)。miR-4645-5p过表达后,MUC16、ZEB-1、α-SMA蛋白表达均下调,ZO-1、Claudin-1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 miR-4645-5p通过靶向MUC16调控食管癌KYSE-3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周珍姜琳娜何鹏尹峰魏娉安欣李香红
关键词:食管癌上皮间充质转化
原发子宫内膜样癌伴卵巢原发类癌及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女性,62岁,绝经6年,无明显诱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年,未曾治疗,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样癌,遂入院治疗。患者无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支气管痉挛等类癌综合征表现;实验室检查:CA125654.6 U/mL。B超示:子宫略增大,右附件区见一类圆形混合回声,大小7.0 cm×5.0 cm×4.5 cm,界清,内部血管稀少,呈星点彩流,考虑卵巢畸胎瘤可能性大。
杨学丽魏娉安欣姜琳娜桂红武何鹏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类癌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病例报道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缺血事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通过应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血脂、斑块及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存在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2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规剂量组(观察1组)和常规剂量组(观察2组),每组85例,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与瑞舒伐他汀相同外观的安慰剂1片,观察1组口服瑞舒伐他汀5 mg/d,观察2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脂、血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a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面积和Crouse斑块积分。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组、观察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后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易损斑块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各指标改善较观察1组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能逆转和稳定斑块,减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闫洪娟王俊伟郭建华侯博王帅姜琳娜罗秋华薛占河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
宫颈癌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组织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4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8例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经手术切除的CC组织、癌旁组织。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测定CC组织、癌旁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CC组织、癌旁组织FBN1蛋白表达水平;对CC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比较CC组织和癌旁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以及FBN1基因非甲基化组和FBN1基因甲基化组CC组织FBN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C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C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60.20%)高于癌旁组织(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5,P<0.05);FBN1基因甲基化组FBN1蛋白表达水平(0.61±0.12)低于FBN1基因非甲基化组(1.5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01,P<0.05)。CC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TNM分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 DNA,HR-HPV DNA)、淋巴结转移相关(χ^(2)=7.578,8.140,7.814,均P<0.05);FBN1基因甲基化组CC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38.98%,低于FBN1基因非甲基化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4,P<0.05)。HR-HPV DNA阳性[OR(95%CI):2.534(1.577~4.072)],有淋巴结转移[OR(95%CI):2.426(1.546~3.808)],TNM分期Ⅲ~Ⅳ期[OR(95%CI):2.702(1.633~4.471)]和FBN1基因甲基化[OR(95%CI):2.394(1.531~3.743)]是影响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C患者癌组织中FBN1基因甲基化水平较高,其与TNM分期、HR-HPV DNA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为临床诊治CC和评估CC患者预后提供新方向。
杨学丽安欣姜琳娜吴倩岚江现丽魏娉薛洁
关键词:宫颈癌基因甲基化临床病理特征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干预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内皮素(endothelin,ET)、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8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H组),将同期收治的240例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T1组)、试验2组(T2组)和对照组(C组),各80例。T1组口服瑞舒伐他汀5mg/次,1次/d;T2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次,1次/d;C组口服与瑞舒伐他汀外观相同安慰剂1片/次,1次/d;疗程6个月,分别测定4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ET、Hcy、vWF、TM,其中H组无治疗措施,只与其它3组治疗前指标进行比较,C组、T1组、T2组均测定治疗前后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H组与C组、T1组、T2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T2组治疗后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T2组下降较T1组明显(P<0.05)。H组ET、Hcy、vWF、TM水平均低于C组、T1组、T2组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ET、Hcy、vWF、T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T2组治疗后ET、Hcy、vWF、TM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组各指标改善较T1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V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瑞舒伐他汀可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其改善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闫洪娟王俊伟姜琳娜李艳玲李艳罗秋华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内皮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
DKK-1、GSK-3β、β-catenin在近端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杨学丽路三军桂红武安欣姜琳娜孙健魏娉尹峰孙丽娟
该项目通过检测近端胃腺癌组织中DKK-1、GSK-3β、β-catenin的表达情况,为近端胃腺癌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其中DKK-1、GSK-3β在国外已有抗体使用,方法成熟,为该研究完成提供了保证。研究标本取自...
关键词:
关键词:胃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lug、E-cadherin、Vimentin及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Slug、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lu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及转移中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1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lug、E-cadherin、Vimentin、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Slug、Vimentin、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且随着恶性程度升高表达增加;E-cadherin在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在食管癌组织中Slug与Vimentin、MMP-9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lug转录因子通过诱导食管癌细胞EMT的发生及上调MMP-9的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癌细胞的浸润和继发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姜琳娜路三军桂红武魏娉杨学丽尹峰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SLUG上皮-间充质转化波形蛋白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伴结肠腺癌及卵巢Brenner瘤1例
2014年
患者,6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1年,腹痛、腹胀20天伴血便入院。查体:乳腺右侧外上象限触及一直径约4 cm肿物,质硬,活动,与周围界较清;左侧盆腔包块,直径约11 cm。影像学检查:钼靶显示右乳腺浅分叶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无钙化及毛刺征;CT平扫盆腔类圆形实性肿块影,边界清晰,瘤体内见不定形钙化,结肠部分肠腔狭窄,肠壁增厚;遂行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可见肿物,覆脓苔,质脆。
杨学丽路三军桂洪武尹峰姜琳娜安欣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结肠腺癌BRENNER瘤病例报道
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79例患者近端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的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GSK-3β在近端胃癌组织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GSK-3β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DKK-1在近端胃癌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DKK-1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均<0.05)。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异常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异常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GSK-3β的表达与DKK-1的表达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近端胃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杨学丽路三军魏娉桂红武安欣姜琳娜尹峰
关键词:近端胃癌GSK-3ΒDKK-1Β-CATENIN
子宫内膜癌组织XIAP、Smac、XAF-1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取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XIAP、Smac、XAF-1 mRNA表达。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XIAP、Smac、XAF-1 mRNA表达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XIAP、Smac、XAF-1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XIA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Smac、XAF-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XIAP、Smac、XA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子宫肌层浸润、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XIAP mRNA相对表达量与Smac、XA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15、-0.667,P均<0.01),Smac mRNA相对表达量与XAF-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r=0.697,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XIAP表达上调,Smac、XAF-1表达下调,三者表达变化可能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冯海利侯亮姜琳娜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线粒体促凋亡蛋白临床病理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