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倩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属于细胞培养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外框架和背光板,背光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灭菌灯进行试管灭菌处理,外框架上设置有送管机构、植菌机构、封蜡机构、存管机构、转移机构,通过植菌机构...
- 解洪立张开舒侯宝煜郭君钰孙倩倩魏彦刚任伟吴文耀郭晓静
- 基于回收率的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研究
- 随着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高速发展,大量可再生及不可再生的废旧物任意丢弃,使环境遭受了越来越多的威胁,世界资源也日益减少,部分资源甚至面临枯竭,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开始关注逆向物流,关注废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 孙倩倩
- 关键词:逆向物流激励机制产品生命周期
- 文献传递
- IscU2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 2020年
- 该文通过shRNA干扰技术敲低IscU2干扰细胞IscU2的表达,研究了干扰IscU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NCI-H520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了稳定低表达IscU2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520;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ROS、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干扰IscU2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周期停滞在G1/G0期,同时伴随有p-AKT和Cyclin D1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表达上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Snail表达下调;细胞ROS积累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干扰IscU2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这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视角。
- 韩琴霞孙倩倩孙倩倩周怀彬周怀彬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
- 呼吸道标本中腿伤克斯特菌生物学性状及体外抗菌活性特点
- 2024年
- 目的 通过初步探究腿伤克斯特菌基本的生物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该菌的鉴定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等,对10例呼吸道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细菌培养、革兰染色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仪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基本的生化反应实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通过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腿伤克斯特菌好发于有基础疾病且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下的中老年男性患者。临床上易与其他细菌表现出混合感染。一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该菌在血平板及含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平板上呈现灰白色,在麦康凯上为淡紫色,且菌落均呈现表面粗糙、迁徙生长的现象。镜下显示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飞行质谱仪鉴定为腿伤克斯特菌。经综合分析该菌药敏结果,发现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表现为中介或耐药,对青霉素类、头孢类、酶抑制剂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般表现为敏感。结论 腿伤克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常与其他菌造成混合感染,对临床不优先推荐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 张斌王玉洁孙倩倩陈双
- 关键词:呼吸道标本生物学特性药物敏感性喹诺酮类抗生素
- 西他沙星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价西他沙星在体外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并与其他药物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西他沙星对本地区临床270株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药物的抗菌性作比较。结果西他沙星对肠杆菌目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非发酵菌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对部分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喹诺酮类。结论西他沙星对多种病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孙倩倩张斌张珊珊赵金霞
- 关键词:西他沙星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菌活性纸片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抑菌圈
- 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外泄感染的活菌传代培养检测设备,属于细胞培养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外框架和背光板,背光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灭菌灯进行试管灭菌处理,外框架上设置有送管机构、植菌机构、封蜡机构、存管机构、转移机构,通过植菌机构...
- 解洪立张开舒侯宝煜郭君钰孙倩倩魏彦刚任伟吴文耀郭晓静
- 基于回收率的产品回收激励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研究政府与回收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设计了政府与回收企业间的非线性激励合同,从而建立了政府与回收企业间的有效激励模型,确定了非对称信息下政府的激励强度和回收企业的均衡回收率,并且通过与对称信息下企业最优回收率的对比,得到了非对称信息下政府为达到最大环境效益需要额外支付的激励成本。
- 孙倩倩孙利辉王军
- 关键词: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