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利平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理
  • 1篇形态学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相...
  • 1篇粘膜
  • 1篇粘膜疾病
  • 1篇诊治
  • 1篇砂仁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化
  • 1篇上皮化生
  • 1篇水提
  • 1篇水提液
  • 1篇提液
  • 1篇中药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发生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改变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沈阳市第七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孙利平
  • 4篇张宁
  • 3篇李岩
  • 2篇薛一雪
  • 2篇付伟
  • 1篇方秀斌
  • 1篇姜乃佳
  • 1篇谢启文
  • 1篇王淑芬
  • 1篇赵逸松

传媒

  • 2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癌症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4
  • 5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对黏膜组织学改变的预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胃炎 (CAG)胃镜下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改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6 4例胃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及病理改变进行相关性研究 ,分别计算胃镜下典型表现对CAG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6 4例患者中胃镜诊断CAG2 2例 ,CAG与浅表性胃炎 (CSG)合并 4 2例 ;病理结果CAG32例 ,CSG2 2例 ,CAG与CSG合并 10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 ,符合率为 70 .31%。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都不高 ,均在 5 2 %以下。胃镜下某些表现对CAG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疣状改变、铺路石样改变特异性分别达到84 .2 1%和 94 .74 % ,红白相间白相为主伴黏膜不平、颗粒样改变其特异性达到 10 0 %。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肠上皮化生的阴性预测值都在 75 %以上。结论 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都不高 ,胃镜下某些表现对CAG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
张宁宋德勇孙利平李岩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
常见几种胃粘膜疾病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比较几种胃粘膜疾病与幽门螺杆菌 (HP)的相关性 ,进而探讨HP在这几种胃粘膜疾病中感染率不同的原因。方法 选择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几种胃粘膜相关疾病的病例 ,分别胃镜活检取材 ,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 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与慢性浅表性 (非萎缩性 )胃炎有显著性差异 ,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无显著性差异 ,胆汁返流相关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1)HP感染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逐渐加重 ,胃癌时下降。胆汁反流相关性胃炎的HP感染率低。 (2 )
孙利平张宁
关键词:胃粘膜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垂体瘤催乳素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采用乙烯雌酚 (DES)诱发垂体催乳素瘤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在垂体催乳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为探明催乳素瘤的产生机制提供佐证。方法 采用Wistar系雌性大鼠 ,切除双侧卵巢后皮下埋植DES诱发垂体增生 ,检测DES诱发不同时期大鼠垂体前叶重量和血清催乳素水平 ,放免法检测原代培养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的催乳素。结果 DES诱发的大鼠垂体前叶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催乳素含量明显增加 ,表皮生长因子使体外培养正常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催乳素的分泌增加 ,对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垂体瘤催乳素的分泌没有显著作用。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对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垂体瘤催乳素的分泌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催乳素瘤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的反应性下降。
付伟孙利平谢启文王淑芬薛一雪方秀斌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垂体瘤催乳素分泌
mdm2、p14基因的扩增与胃癌的关系被引量:5
2004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的变化密切相关,p53基因的变化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mdm2和p14被认为是调控p53功能的两个重要基因。目前,关于mdm2和p14在胃癌发病中作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胃癌细胞中癌基因mdm2和抑癌基因p14的扩增水平,分析mdm2和p14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10例正常胃粘膜(对照组)和45例胃癌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腺癌,其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各15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全部标本中p14和mdm2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1)mdm2基因扩增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为73.3%,与正常组织的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高分化的93.3%、中分化的80.0%、低分化的46.6%,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p14基因扩增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60.0%,与正常组织的5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高分化的60.0%、中分化的66.6%、低分化的53.3%,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mdm2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本研究未能证明p14与胃癌有关。
孙利平姜乃佳付伟薛一雪赵逸松
关键词:MDM2基因扩增胃癌P53基因肿瘤发生
不同浓度砂仁水提液对小鼠胃肠运动比较的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砂仁水提液对健康小鼠胃肠动力作用的差异。方法 将不同浓度砂仁水提液分别灌胃小鼠 ,以葡聚糖蓝 (BD)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小鼠胃肠运动变化。结果  10 %砂仁水提液组促胃排空作用最强 (P <0 0 1) ,与西沙比利组具有可比性 (P >0 0 5 ) ,其小肠推进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30 %及 10 0 %砂仁水提液组其胃内色素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西沙比利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低浓度砂仁水提液有较强的促胃肠动力的作用 ,随着浓度升高 ,其促胃肠运动作用逐渐减弱 ,10 0 %砂仁水提液组对胃排空无影响。
张宁李岩孙利平
关键词:砂仁水提液小鼠胃肠运动中药
大肠息肉256例的内镜诊治及病理形态学特点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特征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 2 5 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病理及治疗资料。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 10 .0 6% ,其中腺瘤性息肉占 5 3 .99% ,同时伴肠癌者息肉以腺瘤性息肉为主。176颗腺瘤性息肉中 9颗恶变 ,恶变率为 5 .11%。恶变息肉直径均大于 1cm ,多广基无蒂或亚蒂 ,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结论大肠息肉以腺瘤性息肉为主 ,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 ,腺瘤体积大 ,绒毛结构者易恶变。
张宁孙利平李岩
关键词:大肠息肉大肠腺瘤肠镜检查病理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