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强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十堰市东风公司茅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SRIs的撤药反应及其临床处理被引量:1
- 2001年
- 苏巧荣孙守强王德刚
- 关键词:SSRIS撤药反应发生率
-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级亲属分子免疫学对照研究
- 陈海支李新胜张昌保刘晓华陈胜华徐静尹刚杨玉声孔庆根孙守强
- 本研究着手对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及一级亲属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不同于以往国内外仅局限于对精神分裂症本身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学异常,并且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与正常对照相比存在同...
-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的对照研究
- 陈海支苏巧荣李新胜陈武刘晓华孙守强
- 该成果着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证实了患者存在免疫学异常,患者及一级亲属与正常人对照相比存在同样的免疫学改变;发现患者与一级亲属之间不存在免疫学差异,他们所存在的免疫学改变可能并未造成免疫病理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致病遗传因素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分子免疫学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异 ,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PEG- 60 0 0沉淀透射比浊法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一级亲属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及CIC含量并相互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与健康对照者存在显著差异 ,补体成分及CIC差异不明显。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与正常人存在分子免疫学差异 ,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基础有关。
- 陈海支苏巧荣李新胜陈武刘晓华孙守强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分子免疫免疫球蛋白补体
-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亲属分子免疫学对照研究
- 陈海支李新胜张昌保刘晓华陈胜华徐静尹刚杨玉声孔庆根孙守强
- 该研究着手对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及一级亲属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不同于以往国内外仅局限于对精神分裂症本身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学异常,并且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与正常对照相比存在同...
- 关键词: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分子免疫学病因学
- 抗抑郁剂撤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机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概述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撤药反应的临床表现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国外最近对抗抑郁剂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抗抑郁剂撤药反应多表现为思维、情绪、行为、运动、感觉、睡眠障碍 ;是否发生撤药反应与抗抑郁药的半衰期、活性代谢产物有关 ;撤药反应的出现可能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中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GABA、胆碱能类递质系统的影响有关。结论 :抗抑郁剂撤药反应表现多样 ,可能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
- 苏巧荣孙守强
- 关键词:抗抑郁剂撤药反应
- 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骨矿物质密度的对照研究
- 1999年
- 目的研究抑郁症病人是否存在骨矿物质密度的异常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查34例抑郁症病人尺、桡骨下1/3处骨矿物质密度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症病人尺、桡骨骨矿物质密度均较同性别的正常对照显著下降。结论抑郁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抑郁症病人伴有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 苏巧荣李新胜孙守强李京亮朱瑾华
- 关键词:抑郁症骨矿物质密度病理学
- 精神分裂症I级亲属的防御方式被引量:1
- 2005年
- 孙守强徐静许安荣李新胜林敬华尹刚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亲属预后不良复发率
-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分子免疫学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学异常[~4],且这种异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5,6].我们根据Marry 1985年提出的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概念[7],将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免疫学探讨.
- 陈海支李新胜张昌保刘晓华陈胜华徐静尹刚杨玉声孔庆根孙守强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族性亲属分子免疫学
- 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机制的差异性。方法:对235例早发及187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在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呈显著性差异,在其因子中,早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的投射、被动攻击、分裂,成熟型防御方式的压抑,中间型防御方式的否认、交往倾向、掩饰因子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而晚发组在中间型防御方式的躯体化,成熟防御方式的幽默的分值高于早发组,且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 孙守强高媛程伟
- 关键词:晚发精神分裂症防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