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静洁

作品数:18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硬化
  • 4篇细胞
  • 4篇脑血
  • 4篇急性
  • 3篇血浆
  • 3篇血性
  • 3篇溶血
  • 3篇溶血磷脂
  • 3篇溶血磷脂酸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缺血
  • 3篇卒中
  • 3篇脑血栓
  • 3篇脑血栓形成
  • 2篇血浆溶血磷脂...
  • 2篇血小板
  • 2篇药物

机构

  • 17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孙静洁
  • 10篇王满侠
  • 4篇李晓玲
  • 4篇石正洪
  • 3篇王琪
  • 3篇张新燕
  • 2篇张雯静
  • 2篇李鑫
  • 2篇罗福明
  • 2篇高晓红
  • 2篇武国德
  • 2篇张淑娟
  • 1篇曹骅
  • 1篇蔡宏斌
  • 1篇刘玉梅
  • 1篇董为伟
  • 1篇郭佳
  • 1篇鄢琦
  • 1篇胡建萍
  • 1篇葛朝明

传媒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内科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8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1/Th2细胞转化对多发性硬化的影响及药物免疫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王满侠李晓玲于春梅张博姜华武国德孙静洁原铂尧张雯静张淑娟
该项目通过观察Th1/Th2、Treg细胞的代表因子IFN-γ、IL-35,IL-10、IL-13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急性期、缓解期脑脊液中的表达,以及患者在两个时期的EDSS评分,结果提示IFN-γ、IL-10...
关键词: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阿托伐他汀钙
瓜氨酸化在多发性硬化中的机制探究
2018年
多发性硬化(MS)是全球分布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基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瓜氨酸化是一种可在正常代谢中观察到的转录后修饰,但是异常的瓜氨酸化可以转变自身抗原表位而激发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关于EB病毒(EB)感染与自噬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相关联系的研究中发现抗原瓜氨酸化在免疫异常触发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瓜氨酸化在多发性硬化病理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二者相互联系的意义。
张新燕孙梦娇原铂尧孙静洁王满侠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瓜氨酸化EB病毒自噬
维生素D作为多发性硬化添加治疗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维生素D作为添加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等电子数据库获取文献,时间为2016年2月截止。使用检索关键词"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以及药名"维生素D"、"vitamin D""Cholecalciferol"。两名作者独立检索以及提取数据。使用RevM an5.3软件对提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4个试验247名患者纳入研究。①有效性方面,在12个月时,维生素D在EDSS评分[MD=-0.33,95%Confidence interval(CI)=(-0.68,0.01),P=0.05]、复发率[MD=-0.08,95%CI=(-0.37,0.21),P=0.60]以及钆增强病变的数量[MD=-0.16,95%CI=(-0.57,0.25),P=0.45]与安慰剂无明显差异。但24个月时,维生素D在EDSS评分[MD=-0.48,95%CI=(-0.87,-0.09),P=0.02]和复发率[MD=-0.27,95%CI=(-0.52,-0.02),P=0.03]均优于单一治疗。②安全性方面,各研究均无高钙血症的发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发热、便秘、消化不良、头疼等,但均属轻度,停药后可缓解。结论:维生素D作为添加治疗多发性硬化时其临床疾病指标表明与安慰剂无差异,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迟,维生素D优于安慰剂。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期的研究予以验证。
谢沁芳李晓玲孙静洁原铂尧王满侠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维生素D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小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2月来本院治疗的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电脑抽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溴吡斯的明与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重症肌无力症状评分、细胞免疫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视、面肌、咀嚼、吞咽、睑下垂、发音、左上肢、右上肢、头部、左下肢、右下肢及呼吸肌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高血压、体重异常、感染及高血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片用于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细胞免疫水平,并未增加药物不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孙静洁王琪
关键词:激素重症肌无力症状评分细胞免疫水平药物安全性
脑卒中数据库研发及应用
石正洪刘倩张振昶罗福明李鑫鄢琦曹骅郭佳孙静洁李晓玲邹华胡建萍
该项目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患者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出院时情况以及定期随访信息等进行连续的登记,认真分析,统一标准,设计字段,建立以患者编号(住院号+患者序号)为关键词的Access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脑卒中患...
关键词: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白细胞介素-17相关免疫因子的应用表达被引量:12
2018年
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作为辅助T、B淋巴细胞应答的功能亚群,在整个免疫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Th1可分泌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促进Th0向Th1分化,同时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等的分泌。
赵金孙静洁张新燕高晓红王满侠
关键词: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白细胞介素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CT)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LPA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生以及病情演变过程中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作用;为临床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采用比色法...
孙静洁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形成血浆溶血磷脂酸血小板活化抗血小板治疗比色法检测
文献传递
自噬调控机制对多发性硬化的影响
2017年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是导致年轻人致残的最主要的CNS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降解和回收利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与细胞器的过程,是细胞重要的自稳机制,已经发现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如阿尔兹海默病,同时,自噬也参与进自身免疫的调节,也许对于MS的疾病病理过程有重要作用。
张新燕原铂尧赵金高晓红孙静洁王满侠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自噬EBV瓜氨酸化中枢神经系统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氧化损伤及修复
2006年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氧化损伤及修复情况,与健康者进行比较,以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A氧化损伤水平的变化以及DNA氧化损伤水平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于发病3 d内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进行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及彗尾DNA百分比的检测,于病程18~21 d抽血2 mL再检测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及彗尾DNA百分比。同时选取医院门诊体检人群中与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10 mL空腹静脉血中,5 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将DNA酶解,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检测8-OhdG;3 mL双抗体夹心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NSE;2 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及彗尾DNA百分比,同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8-OhdG和NSE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彗星率为90.13%±2.22%,彗尾DNA百分比为60.71%±4.18%。较恢复期患者的细胞彗星率60.89%±2.98%、彗尾DNA百分比39.20%±3.61%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急性期患者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血液中单个核细胞彗星率为6.4%±1.61%,彗尾DNA百分比3.37%±0.63%,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DNA氧化损伤。
石正洪孙静洁董为伟刘玉梅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彗星试验DNA损伤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IL-17、IL-23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变的分布,按改良Osserman临床分型[5]将MG患者分为眼肌型组(15例)和全身型组(25例);按照胸腺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胸腺正常组(16例)、胸腺增生组(11例)、胸腺瘤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眼肌型组和全身型组,胸腺正常组、胸腺增生组、胸腺瘤组患者的外周血IL-17、IL-23水平。结果观察组MG患者外周血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全身型MG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眼肌型M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胸腺瘤组患者的IL-23水平显著高于胸腺正常组、胸腺增生组患者,胸腺瘤组患者的IL-17水平显著高于胸腺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外周血清IL-17、IL-23水平表达异常升高,眼肌型和全身型MG患者,胸腺正常、胸腺增生、胸腺瘤MG患者的外周血IL-17、IL-23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孙静洁赵金亓斐牛彦霞原铂尧王琪王利娟谢沁芳王满侠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IL-17IL-2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