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天广

作品数:91 被引量:1,556H指数:2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政治法律
  • 16篇经济管理
  • 13篇文化科学
  • 7篇社会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政治
  • 24篇政府
  • 12篇大数据
  • 11篇回应
  • 10篇政府回应
  • 9篇公共
  • 6篇地方政府
  • 6篇政府回应性
  • 6篇政治信任
  • 6篇回应性
  • 6篇腐败
  • 6篇财政
  • 6篇城市
  • 5篇实证
  • 5篇民主
  • 4篇政治参与
  • 4篇政治学
  • 4篇社会支出
  • 4篇社会治理
  • 4篇社会治理创新

机构

  • 78篇清华大学
  • 25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青少年研...
  • 3篇山东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哈佛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作者

  • 90篇孟天广
  • 8篇杨平
  • 5篇顾昕
  • 4篇苏政
  • 3篇张小劲
  • 3篇李锋
  • 2篇杨明
  • 2篇臧雷振
  • 2篇李森林
  • 2篇钟周
  • 1篇季程远
  • 1篇张昕竹
  • 1篇李辉
  • 1篇葛天任
  • 1篇袁欲彬
  • 1篇赵源
  • 1篇马全军
  • 1篇龙异
  • 1篇王哲
  • 1篇方然

传媒

  • 5篇中国行政管理
  • 5篇公共行政评论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经济社会体制...
  • 3篇国外理论动态
  • 3篇政治学研究
  • 3篇社会
  • 3篇学海
  • 3篇公共管理学报
  • 3篇社会发展研究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
  • 2篇继续教育
  • 2篇中央社会主义...
  • 2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北京大学研究...
  • 2篇实证社会科学
  • 1篇商业时代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年份

  • 10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数据政治学:新信息时代的政治现象及其探析路径被引量:83
2015年
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深入,数据科学(大数据)正在引发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变革。大数据政治学至少在方法创新和学科发展两大领域的五个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更便捷、更廉价、更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学新方法的引入;定量与定性方法的整合;政治学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研究;数据民主化所推进的政治知识平民化的传播和普及。随着大数据政治学方兴未艾,国际学术界已积极将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文本分析、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等应用于政治传播、社会运动与战争、政治文本、投票与选举等政治现象的研究中,并积累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界正积极拥抱大数据政治学,并在理解政府行为、政治传播、互联网政治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孟天广郭凤林
关键词:大数据政治学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
人感城市:智慧城市治理的中国模式被引量:3
2023年
随着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聚集于城市空间,城市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域.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化、城镇化和数字化为核心的"三化叠加"现代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城市治理的演进.长期以来,国外智慧城市治理主要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来感知城市客观世界和物理空间,形成了"物感城市"模式.但该模式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目的性,难以感知城市空间的主观世界和社会系统.与之相对的是,我国逐渐实践出以感知和回应市民诉求为核心的"人感城市"模式.该模式以技术赋权与技术赋能为作用机制,以市民诉求为传感器,以扁平化结构驱动多主体协同治理,进而提升城市民意识别、风险研判、协商议事、科学决策和施策评估五方面的能力.概言之,人感城市模式的逻辑起点是人本主义,其机制在于技术赋权驱动城市治理的理念转变、制度变革和机制创新,进而构建超越"物感城市"的智能化城市治理模式.进入数字时代,我国智慧城市治理应走向"物感城市+人感城市"的发展路径,既要感知城市的物理空间,也要理解城市的社会系统,二者融合才能充分理解城市空间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针对城市复杂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孟天广严宇
人工智能的伦理关切与治理路径被引量:3
2022年
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迭代,显著提升了人类福祉,同时也催生了诸如操纵、“黑箱”、歧视、隐私、责任困境等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作为科技伦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前沿议题。它的核心价值可以提炼为:自主决定、安全可靠、透明公开、隐私保护、公平公正、责任担当。我国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大国,近年来对人工智能伦理的重视也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当前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应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以六大核心价值为方向构建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体系:一方面,完善人工智能的“硬”约束,即在法律意义上约束和规范人工智能活动;另一方面,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软”约束,包括确认人工智能的风险及其治理的目标机制、方案等不具有法律约束的倡议,推动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李珍珍严宇孟天广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伦理伦理原则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经济投票行为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经济投票"理论为分析公民投票行为内在机理提供有效的观测窗口。伴随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民主选举的蓬勃开展,针对投票人投票参与和投票选择等行为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有研究中由于存在样本选择、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取向等问题,无法从严谨的学术视角提供经济投票理论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行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对经济投票理论展开全景性回顾和归纳性评述,基于全国性调查数据来实证分析农村基层选举中经济投票理论的现实影响,可以发现,年龄与投票行为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对投票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状况和主观社会地位来施加,政治涉入程度越深的村民更倾向于积极参与,认为"经济发展比民主重要"的人群更愿意投票,"经济评价"对投票行为只发挥了很有限的影响。所谓"经济投票"理论对中国农村基层投票行为的解释力有限,可能受理论局限性、经济投票测量问题、中国当前重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以及村庄的异质性的影响。
臧雷振孟天广
关键词:投票行为实证检验
公共卫生危机中的网民捐助行为:社会资本、政府信任与渠道选择被引量:5
2021年
在突发公共危机中,民间的自发互助是政府救助的有力补充。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代表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为民间互助提出了新的挑战性场景和问题。本文考察了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的网民捐助行为,通过对一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全国规模网络调查进行分析,发现网民对疫情风险的感知,尤其是对自身紧密相关的疫情风险感知,刺激了其捐助意愿。社会资本与政府信任共同促进民间互助行为,但影响人们对捐助渠道和方式的选择。更信任社会、依赖社交媒体的人倾向通过互联网平台等社会渠道帮助他人,而更信任政府、依赖官方媒体的人倾向通过政府渠道提供帮助。因此,本文提出公共卫生的危机应对须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协同合作。
张开平孟天广
关键词:社会资本政治信任媒介依赖
超越国家汲取能力:国际数字税实践的政治经济分析
2023年
税收是现代国家汲取能力的集中体现,既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干预,更是现代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资源保障。进入数字时代,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赋予了税收新的政治经济意义,数字税成为全球税制转型的重要议题。国家间差异化数字税征收实践主要源于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中的角色差异,而非国家间汲取能力的强弱。对于积极推进数字税实践的市场国而言,其征税逻辑则因资源汲取能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源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结构关系变革,给汲取能力迥异的国家带来了不同挑战。总之,现代国家将数字税视为应对其在国内和全球两个治理体系中权威流失的一种解决方案,数字时代的税收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超越资源汲取的政治经济意涵。
方鹿敏孟天广
技术赋能:区块链如何重塑治理结构与模式被引量:100
2019年
区块链是一种颠覆性技术革新,它从技术底层解决了传统互联网面临的'数据孤岛''数据确权'和信任构建问题,从而重塑着大数据时代的治理结构,促使政府科层组织、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发生改变,进而推动公私边界和治理价值随之重构。区块链在宏观调控、经济与社会性监管、公共服务、数据治理、社会征信等诸多领域带来创新模式,然而,也面临价值伦理、技术赋能限度和资本角色等方面的挑战和局限。
赵金旭孟天广
关键词:区块链政府治理协同治理
重塑科层“条块”关系会提升政府回应性么?——一项基于北京市“吹哨报到”改革的政策实验被引量:22
2021年
现有研究多讨论各种外在社会压力带给政府回应性的持续动力,而较少关注科层内部运行机制,尤其是错综复杂的科层"条块"关系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北京市"吹哨报到"改革试点恰提供了一次政策实验机会,它通过科层"条块"流程的重塑,在基层政府与社会之间,探索出一种以政府内绩效考核激励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化民意回应机制。本文基于2017至2018年180余万条12345热线问政大数据,通过对试点和非试点街乡镇的双重差分分析,发现"吹哨报到"改革的确显著缩短了政府回应时长,并且在多种检验条件下结论依然成立。这说明,党建引领、流程重塑、绩效考核与技术赋能等机制创新,正在重塑科层内部"条块"关系,并提升政府回应性。
孟天广赵金旭郑兆祐
关键词:政府回应性
转型期中国社会支出的省际均等化:1998—2008年被引量:5
2012年
基于199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支出水平的变化及省际分配的均等化进行考察,并应用基尼系数的分组分解探讨了地区差异对人均社会支出省际不均等及其变化的影响,发现:该阶段社会支出有均等化趋势,但仍呈现不均等的态势,且未能有效实现调节收入分配的福利效应。在地区间、地区内和跨地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存在着京津沪、东南沿海、少数民族地区、东北、西北、西南和大中部地区等七个社会支出区域聚类。均等化社会支出的短期政策主要是促使冀鲁及中部省份增加社会支出,同时,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非少数民族省份的财政转移;长期政策是中央政府实施更加公平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政策的全国统筹。
孟天广顾昕
关键词:社会支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聚类财政转移支付
环境治理的信息政治学:中央环保督察如何驱动公众参与?被引量:18
2021年
信息问题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现代国家同时依靠自上而下的信息采集和自下而上的民意反映来监督和激励地方政府。督察工作对中央及时掌握地方情况、推动中央政策有效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汲取方式,其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在地方环境治理中存在何种关系?文章认为,中央环保督察并非替代公众参与的作用,反而发挥着动员公众参与的效应,且这种动员效应存在异质性。文章利用中央环保督察这一自然实验机遇,将其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各地市板块的公众参与相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中央督察对公众参与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央督察显著提升了环保参与,且动员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放大。动员效应存在地区和参与类型异质性,城市居民中动员效应比农村更强,动员效应主要体现在投诉和感谢类信息反馈上,而对问询和建议类参与没有影响。文章一方面论证了中央督察和公众参与两种监督机制并非互斥而是互为补充,另一方面阐明了督察驱动公众参与的作用机制,加深了对国家通过短期政策干预影响公众参与的理解。
郑思尧孟天广
关键词:环境治理公众参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