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加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加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6个月;均经常规空气灌肠未整复成功而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加空气灌肠治疗.结果 39例患儿中,37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可疑肠管坏死、浆肌层撕裂较重而中转开腹;1例发现为Meckel憩室引起的病理性肠套叠而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45 min,术中出血5~10 ml,无并发症发生.全组均在术后12~24 h开始流质饮食,无呕吐腹胀症;术后3~7 d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手术切口无感染及裂开,未见脐部戳口疝,腹壁无可见手术瘢痕.结论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加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进食早、住院时间短、刀口感染及裂开少、术后腹壁"无瘢痕"等特点,满足人们对手术刀口美观的更高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赵逢华巩芳耿直孟超黄欣
- 关键词:腹腔镜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
- 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 目的:证实血管生成拟态(Vasvulogenic mimicry,VM)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存在,并观察其形态、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结合临床、随访及预后资料分析VM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临床意义。初步探索V...
- 孟超
- 关键词: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基质金属蛋白酶-2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血管生成拟态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分布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前列腺癌VM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6例。年龄59~72岁,平均(66.7±11.0)岁。术前血清PSA为15.6—76.7μg/L,平均(34.6±1.7)μg/L。术前经MRI检查及穿刺活检均诊断为局灶性前列腺癌。收集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组织标本,采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免疫组化和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acid.sciff,PAS)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后,光镜下观察VM结构,比较VM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预后情况,分析VM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MP-2蛋白表达与VM形成的关系和作用。结果96例中24例存在VM结构,VM阳性组平均Gleason评分8.0±0.3,PSA(37.7±2.3)μg/L,均高于VM阴性组Gleason评分6.2±0.3,PSA(19.5±2.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阴性组无生化复发中位生存期96个月,高于VM阳性组无生化复发中位生存期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表达和VM的形成呈明显正相关(r2=0.60,P〈0.01)。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VM形成与组织恶性程度相关,肿瘤细胞分泌MMP,2可能促进了VM的形成,VM阳性和MMP-2高表达与前列腺癌预后不良有关。
- 杨阔孟超徐勇刘妍张志宏刘冉录马宝杰
- 关键词: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基质金属蛋白酶-2预后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寻找小儿腹腔型隐睾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2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腹腔型隐睾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手术术式(睾丸下降固定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0,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可以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孟超黄欣
- 关键词:腹腔镜下手术
- 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肘部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肘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8-01采用X线片与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77例小儿肘部损伤,比较通过该2种方法诊断出的肘部损伤数量、骨折数量、脱位数量。结果77例均顺利完成检查,X线片共诊断69例87处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7例;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确诊77例99处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11例。通过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肘关节损伤、骨折数量脱位数量较通过X线片诊断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肘关节损伤的误诊和漏诊,为临床小儿肘部骨折的明确诊断、治疗与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
- 赵逢华孟超黄欣耿直
- 关键词:X线片
- 输尿管镜术中困难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术中的困难及常见并发症,并进行总结。方法该院自1999年5月~2006年9月共对60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结果术中遇到各类困难47例(7.83%),术中转开放手术11例(1.83%)。11例中转开放原因:进镜失败5例(45.45%),未找到输尿管口3例(27.27%),输尿管断裂2例(18.18%),结石游走1例(9.09%)。结论对于输尿管镜术中遇到的困难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时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技巧是减少手术失败和并发症的关键。
- 孟超徐勇杨阔
- 关键词:输尿管镜输尿管并发症
- 腹腔镜治疗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的回顾性分析
- 2019年
- 目的回顾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腹腔镜治疗的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患者26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2.21±6.56)min,术中出血量(16.23±3.25)ml,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07±0.64)d,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数据,腹腔镜治疗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孟超杨群孟真
-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