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维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患儿
  • 3篇心跳
  • 3篇心跳呼吸骤停
  • 3篇骤停
  • 3篇住院
  • 3篇住院患儿
  • 3篇呼吸骤停
  • 3篇病毒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衰竭
  • 2篇活率
  • 2篇儿童
  • 2篇复苏后
  • 2篇存活
  • 2篇存活率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电子显微镜

机构

  • 6篇潍坊市人民医...
  • 5篇烟台毓璜顶医...
  • 3篇潍坊医学院附...
  • 2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10篇宋维娜
  • 9篇辛毅
  • 5篇刘长云
  • 3篇李爱敏
  • 3篇万代红
  • 2篇初清
  • 2篇初青
  • 1篇姜萍
  • 1篇聂清梅
  • 1篇季加芬
  • 1篇李春香
  • 1篇赵志华
  • 1篇马洪美
  • 1篇冯志徐
  • 1篇崔新华
  • 1篇吴玉萍
  • 1篇李坤霞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患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CRA)住院儿童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烟台毓璜顶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CRA的87例患儿临床及心肺复苏(CPR)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人住烟台毓璜顶医院PICU发生CRA的87例患儿实施CRP,45例未恢复自主循环,初步死亡率为5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病、血气分析、合并症以及发生CRA至CPR开始的时间(TCRA-CPR)、CRA发生时有无气管插管、应用肾上腺素的剂量、CPR持续时间(TCPR)与死亡率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TCRA-CPR、TCPR为影响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患儿发生CRA后死亡率较高,年龄、原发病及合并症、动脉血气及CPR质量影响死亡率,其中TCRA—CPR、TCPR为独立危险因素。
辛毅宋维娜初清万代红李爱敏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死亡率
16例散发性儿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临床分析
2007年
李坤霞辛毅宋维娜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儿童
外源性雌激素对雌性青春期前大鼠性腺影响的形态计量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雌激素对青春期前大鼠子宫和卵巢影响的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40只6周龄雌性青春期前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40μg/kg)和等容积生理盐水2周,末次注射24h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解剖取两组大鼠子宫、卵巢,比较器官湿重及其器官系数;做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随机采取图像输入Mivnt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比较两组大鼠子宫内膜高度、肌层厚度以及卵泡总数、闭锁卵泡比例、卵泡总面积、卵泡总周长、卵泡面密度、卵泡周长密度。在SPSS13.0上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系数、内膜高度及肌层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卵巢湿重、卵巢系数、卵泡总面积、卵泡总周长、卵泡面密度、卵泡周长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卵泡总数、卵泡数密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实验组大鼠闭锁卵泡/卵泡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雌激素可明显损害青春期前大鼠子宫、卵巢的正常发育。
季加芬辛毅赵志华宋维娜冯志徐刘长云
关键词:外源性雌激素卵巢形态计量学
不同免疫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心功能和临床预后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比较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DCM患儿20例分为治疗Ⅰ和Ⅱ组,分别在传统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心功能,检测治疗前后左房横径(LA)、左室舒张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并计算其治疗前后变化。所有病例随访1年,计算1年存活率。结果治疗Ⅱ组心功能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均<0.05);两组LA、LV、LVEF和CI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Ⅰ组各参数变化明显低于治疗Ⅱ组(P均<0.05),其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治疗组Ⅱ(P<0.05)。结论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均能改善DCM患儿心功能,但IVIG疗效优于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
辛毅姜萍初青刘长云宋维娜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免疫治疗心功能存活率
核糖核酸干涉对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作用探讨
2005年
辛毅宋维娜刘长云
关键词:流感病毒感染SARS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烈性传染病抗病毒药物
106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06年
宋维娜吴玉萍聂清梅崔新华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护理要点呼吸机治疗AR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和诱导痰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住院的44例急性期、36例恢复期MPP和3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ICAM-1水平和诱导痰(年龄大能合作者:急性期34例、恢复期28例和对照组30例)中SICAM-1水平,白细胞总数(T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嗜酸性粒细胞(EO)、肥大细胞(Ma)以及巨噬细胞(Mφ)分类。结果MPP急性期患儿血清SICAM-1和痰SICAM-1水平、N、L、EO、Ma分类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Mφ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3组患儿Tc比较无差异(P均>0.05);恢复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急性期和恢复期并哮喘患儿血清和痰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哮喘者(P<0.05)。急性期血清SICAM-1变化与痰SICAM-1、N、L、EO、Ma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821,0.351,0.418,0.623,0.409 P均<0.05),与Mφ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394 P<0.05),与TC无相关性(r=0.287 P=0.07)。结论SICAM-1水平在MPP急性期患儿血清和痰中明显升高,并发哮喘患儿中尤为明显。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
辛毅马洪美宋维娜刘长云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哮喘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儿童
住院患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存活率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CRA)住院儿童复苏后存活率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PICU发生CRA患儿的临床及心肺复苏(CPR)、复苏后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近期和远期存活率的预测因素。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PICU发生CRA并接受CPR的87例患儿中,43例恢复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为48.3%,24h存活31例(35.6%);存活出院19例(2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合并症以及发生骤停类型、气管插管、有效复苏时间、应用肾上腺素的剂量、复苏后24h内体温、复苏后6h血糖值、复苏后合并症均影响复苏后2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Logistic回归分析示原发病、复苏时间为24h存活率的预测因素;原发病、复苏时间、复苏后24h体温为出院存活率的预测因素。结论住院患儿发生CRA后近期、远期存活率均低,原发病及合并症、CPR质量以及复苏后管理均影响存活率,其中原发病、复苏时间为近期存活率预测因素,原发病、复苏时间、复苏后24h体温为远期存活率的预测因素。
辛毅宋维娜初清万代红李爱敏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存活率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2001年荷兰学者van den Hoogen等首次在不明原因的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类似副黏病毒的多极丝状形态,生化特征亦与副黏病毒相似。之后许多学者对其基因组组成和序列进行分析,支持将其归类于单分子负链RNA目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偏肺病毒属,并命名为人类偏肺病毒(hMPV),成为偏肺病毒属的第1个人类病毒。根据遗传系统发生学分析和血清学抗体中和试验等将其分为2型4个亚型。本文就hMPV的病毒归类、分型、病毒繁殖特点及其发病及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疫苗的研制进展综述如下。
辛毅宋维娜刘长云
关键词:病毒感染副黏病毒呼吸道感染电子显微镜生化特征
早期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住院患儿转归以及神经学预后的预测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CRA)住院患儿复苏后转归以及神经学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CRA的住院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存活患儿随访6个月,分为神经学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患儿年龄、性别、骤停类型、CPR时间、ROSC后Glasgow昏迷评分(CCS)、瞳孔对光反射恢复、需要镇静与否;在复苏后24~36h随机测定外周静脉血清NSE浓度,比较组间采样时间以及血清NSE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取NSE对复苏后死亡和6月时神经学不良预后诊断特异度(Sp)为100%、敏感度(se)最高的点为截断(cutt-off)值,并计算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正确度。结果最终纳入病例87例,ROSC43例,存活出院19例,死亡24例;随访6月后,神经学预后不良12例,预后良好7例。死亡组与存活组以及神经学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间比较,CPR时间、GCS、瞳孔对光反射恢复、需要镇静与否以及NSE血清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NSE水平与CPR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901,P=0.00);与GCS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0)。NSE对复苏后ROSC患儿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0.065(95%CI:0.720-0.973,P=0.oo),截断值为90.6ng/ml,Se、Sp、PPV、NPV、准确度分别为20.8%、100%、100%、50%、53.5%;NSE对神经学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0.072(95%CI:0.788—1.069,P=0.002),截断值为50.7ng/ml,se、Sp、PPV、NPV、准确度分别为50%、100%、100%、53.8%、68.4%。结论ROSC后早期血清NSE水平对复苏后患儿转归和神经学预后有预测意义。
辛毅宋维娜初青李春香李爱敏万代红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