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潞君
- 作品数:6 被引量:201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钢地质勘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0
- 2007年
-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青海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研究区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区域不整合面(古风化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下切谷、河道间古土壤和盆地内基准面下降—暴露—上升旋回的转折点;与海相含煤盆地不同,厚煤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发育具有多样性。在古隆起和盆地内部,厚煤层常靠近初始湖泛面发育(煤7);在盆地边缘河流—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常靠近最大湖泛面发育(煤5)。总体来看,陆相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聚煤最好。
- 鲁静邵龙义刘天绩文怀军汪浩尚潞君杨敏芳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柴达木盆地北缘
- 青海聚乎更矿区侏罗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68
- 2006年
- 运用钻井岩心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中侏罗统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包括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及河道间6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全区发育的厚煤层常横跨不同相区连续分布(如下1煤层),厚煤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可容空间的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陆相含煤盆地三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最好,煤层厚度的变化则与煤层下伏沉积相有一定关系。
- 文怀军鲁静尚潞君刘天绩陈江峰鞠崎邵龙义
- 关键词:层序地层层序界面
-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被引量:87
- 2006年
-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其厚度明显受沉积古地理控制。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对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山西组和太原组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和煤层气储层聚集控制因素分析。太原组以石灰岩、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厚度44.90-193.48 m,含多层可采煤层,厚度0-16.89 m,平均 7.19 m。在太原组沉积期,研究区北部发育下三角洲平原相,煤层相对较厚,中部和南部为潟湖相,煤层相对较薄,东南部主要为滨外碳酸盐陆棚相,在晋城一带为障壁砂坝相分布区,煤层亦较厚;山西组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石灰岩仅在局部地区见到,该组厚18.60-213.25 m,含可采煤层1-2层,厚度0-10.0 m, 平均4.20 m。在山西组沉积期,北部以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为主,中部和南部以分流间湾相为主,东南部则以河口砂坝相为主,厚煤带都位于中部和南部的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总之,太原组富煤地带多与砂岩富集带相吻合,位于北部下三角洲平原和南部障壁砂坝地区,而山西组厚煤带大都位于南部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
- 邵龙义肖正辉何志平刘永福尚潞君张鹏飞
- 关键词:太原组山西组含煤岩系
-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高有机硫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应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方法研究了桂中合山煤田合山组灰分小于50%的煤层样品矿物组成、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合山煤中全硫含量在5.3%-11.6%之间,与惰质组相比,有机硫更易在镜质组中富集;合山煤中的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并有少量的白铁矿、伊/蒙混层黏土矿物、红磷铁矿等,结合电镜观察,认为这些矿物主要形成于泥炭堆积压实前的同生作用;同世界煤相比,W,U,Mo,Cr,V,Zr明显富集.根据微量元素同常量元素、灰分和硫分的相关性,将微量元素分为5种结合态.
- 邵龙义鲁静Tim JonesRod Gayer尚潞君深志军张鹏飞
- 关键词:碳酸盐岩型有机硫微量元素合山组
- 一种抽水试验管路的同心式安装结构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水试验管路的同心式安装结构,其收容于一钻孔内,其包括出水管、测水位管、潜水泵、水位连通器、水位探头、水位测绳以及回水管;其中,所述潜水泵设置于出水管的底部;所述测水位管收容于出水管内,且两者为同轴设置...
- 刘永旺梁栓柱汤绍合曾庆礼彭新寿孙颖琦尚潞君
- 文献传递
- 首钢秘鲁铁矿马尔科纳矿区9-10号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被引量:4
- 2017年
- 秘鲁马尔科纳铁矿位于南美安第斯山金属成矿带中。9-10号矿体赋存在志留-泥盆系马尔科纳组角岩中,MINA9、MINA10两个矿体实为同一矿体,只是被后期安山玢岩脉切割分成为两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上连续,由一个主矿体组成,地表出露主矿体长1 450m,平均宽度100m。西部矿体走向近EW,倾向NW,倾角较缓;东部矿体走向NEE,倾角中等,围岩为角岩。矿体沿走向厚度稳定,9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变薄,10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增厚;由于后期氧化作用,铁矿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和原生带。综合矿物学和A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铁矿床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成矿分为7个成矿阶段,中-晚侏罗世(171~156 Ma)的磁铁矿阶段、磁铁矿-硫化物阶段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马尔科纳铁矿的主要成矿期;早白垩世(110~101 Ma)出现脉状铁-铜-硫化物叠加矿化阶段。马尔科纳铁矿的成矿模式:板块的碰撞-俯冲,造成强烈的幔源岩浆活动,形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和高钾钙碱性岩的侵位,火山(岩浆)期后的含矿流体沿NEE向断裂侵位,磁铁矿聚集矿化,形成马尔科纳铁矿的主矿体;主成矿期后又弱的叠加矿化,与中基性岩脉和断裂一起改造、破坏了先期阶段的矿体。
- 尚潞君滕正双张平
- 关键词:矿体地质特征成矿模式